梁漱溟說:“我愿為中華民族社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愿成為社會永遠信任的人,梁漱溟出生于一個“詩仙世家”,早年受到父親(巨川)的影響,梁漱溟(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桓鼎,本名,他曾用筆名明壽,壽民,漱溟,后來隨漱溟去了人間。
1、梁 漱溟生于幾年逝于幾年?梁漱溟(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桓鼎,本名。他曾用筆名明壽,壽民,漱溟,后來隨漱溟去了人間,梁漱溟北京人,廣西桂林人,近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現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生于元代,故歸化河南開封,清中葉游廣西桂林,他與前妻黃景賢(1921-1935)育有長子梁培寬和次子梁培樹。第二任妻子陳淑芬,梁漱溟出生于一個“詩仙世家”,早年受到父親(巨川)的影響。青年時期,他曾信仰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主義思想,辛亥革命時期參加同盟會京津支部,熱衷社會主義。他寫了《社會主義要義》這本小冊子,宣傳廢除私有財產制度,二十歲時,他投身于佛學研究,但幾次自殺未果。經過幾年的深刻反思,他重新燃起了追求社會理想的熱情,逐漸轉向儒學,梁漱溟說:“我愿為中華民族社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愿成為社會永遠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