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崇禎內帑還有多少錢,那是真沒錢了,如果有錢,大明不會滅國,崇禎皇帝也不用吊死煤山。崇禎通寶,明毅宗朱由檢崇禎元年(1628-1644年)始鑄,崇禎通寶版別多,價格不一樣崇禎通寶明末明思宗崇禎年間(1628一1644)鑄造的錢幣,鑄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版別復雜有上百種之多,有光背,星,月,計局,計地,計天干,計地支,計折銀,奉制,跑馬等等。
1、崇禎通寶值多少錢?
崇禎通寶版別多,價格不一樣崇禎通寶明末明思宗崇禎年間(1628一1644)鑄造的錢幣,鑄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版別復雜有上百種之多,有光背,星,月,計局,計地,計天干,計地支,計折銀,奉制,跑馬等等。這枚崇禎通寶沒有背圖,可能是光背,看字體粗臃,崇字上部山字頭像光字上半部,字軟無力,呆板,整個四個字顯得圓滑,像似一枚仿品,也可能是拍照光線的原因,我對此幣有疑,真品崇禎通寶光背小平錢,參考價人民幣35元一50元,特殊版別價格幾百,幾千,幾萬元不等,
2、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后,崇禎的內帑還有多少錢?
如果問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崇禎內帑還有多少錢,那是真沒錢了,如果有錢,大明不會滅國,崇禎皇帝也不用吊死煤山。如果內帑有很多錢,李自成不會攻破北京,清軍沒機會入關,大明國運就會延續,那為什么會傳言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禎內帑會有3700萬錠銀子,每錠銀子2500兩?甚至更多?更有傳言內帑的很多銅錢存的時間太長都霉變了。
其實有這樣的傳言并不奇怪,大明滅亡后,不止是崇禎,整個大明皇帝都被黑了一遍,首先散布這個謠言的是闖王李自成。李自成進入北京后發現北京城基本沒有什么錢了,沒有錢百萬大軍何以為繼?于是就開始搜剿贓款,搜剿的對象是明朝的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最后搜紅了眼竟然搶劫老百姓的財產,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個北京城烏煙瘴氣人心惶惶,
“等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完全成為一句空話,老百姓等來的卻是比大明官吏更加兇狠的惡魔,整個北京城陷入噩夢當中。闖王軍隊在北京城中掘地三尺搜刮了7000萬兩白銀,為了掩蓋自己丑惡的罪行,李自成散步謠言說這7000萬兩是來自于崇禎的內帑,把自己的罪行推到崇禎頭上。其次散步謠言的是清朝政府,清朝入關后,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與合法性,不遺余力的采用了李自成的謠言,來證明崇禎皇帝的亡國是因為太摳門,內帑這么有錢還不斷給百姓增加賦稅,滅國是必然的,大清才是救世主。
黑明朝在當時成了清朝政府的工作,他們通過修明史來不斷貶低明朝皇帝,幾乎整個明朝的皇帝都被清政府抹黑的體無完膚,一部明史被清政府修了改,改了修,從康熙開始到乾隆年間才修好,大量內容嚴重失實篡改痕跡非常明顯。但實際情況卻是當時明朝天災人禍,官僚系統嚴重腐敗,百姓生活困苦,再加上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失誤導致各地老百姓揭竿而起,關外后金對大明虎視眈眈,
大明兩線作戰內外交困疲于奔命,朝廷嚴重缺錢,前線士兵連軍餉都發不下來,沒錢仗怎么打?無奈崇禎不得不下令向百姓增加賦稅,更加導致民怨沸騰。而崇禎自己也節衣縮食,經常穿著補丁的衣服上朝,就算增加賦稅還是解決不了燃眉之急,崇禎只能讓大臣們捐錢,但大臣們一個個都哭窮,眼看大明即將滅亡,崇禎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果當時內帑有那么多錢,崇禎根本不用增加賦稅,根本不用向大臣們捐錢,
3、明末崇禎到底有沒有錢?
我是頭條號掌上博物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大明最后一個皇帝崇禎是以勤政簡樸、不好女色著稱。但大明還是亡國了,有人說,崇禎的錯誤不是生性猜疑,剛愎自用,而是錯殺了袁崇煥。要筆者說,就算崇禎不殺袁崇煥,只要他還當皇上,大明朝一樣會亡國,筆者就舉一例說明之。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14萬大軍南征,一路勢如破竹,不戰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臨寧遠城下,
寧遠城守將袁崇煥在城上架設了11門紅衣大炮。這是袁崇煥省吃儉用賣光家底跟葡萄牙換來的,紅衣大炮也叫紅夷大炮是16世紀初歐洲制造的前裝重型滑膛炮,明代后期傳入中國,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就傳為“紅衣”,紅衣大炮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紅衣大炮射程遠、威力大,特別是擊殺密集的騎兵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