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稱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即是一年的第一天,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元旦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元旦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中國元旦節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歷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但是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后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歷法,并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定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
元旦是三皇五帝時期出現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中國最早稱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即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很不統一。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3、中國元旦節是什么時候開始的?1949年9月27日元有開始之意,“旦”指明天的意思,有辭舊迎新之意。元旦(NewYear)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確認新年(元旦)為我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