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廣西 > 北海市 > 中醫推拿按摩手法,按摩的基本手法有哪些

中醫推拿按摩手法,按摩的基本手法有哪些

來源:整理 時間:2023-04-24 19:58:26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按摩的基本手法有哪些

按摩的基本手法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于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式,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圖7)。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鐘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5)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于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于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6)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于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常用的有單手捏法,和雙手前進捏法. (7)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鐘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鐘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8)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后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 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 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后在節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于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于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后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后快,慢時一秒鐘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后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鐘,或3分鐘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后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按摩的基本手法有哪些

2,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做中醫按摩對我們的身體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中醫按摩的手法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那么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了解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的相關內容。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1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于皮膚上。   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   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最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位,稱掌按法。   拇指按穴位要準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按壓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操作時用力方向要與體表垂直,由輕逐重,穩而持續,使力達組織深部。   用拇指指腹按揉尺澤穴、魚際穴、合谷穴、豐隆穴、每穴各按3分鐘左右。   用手掌從劍突穴搓擦脅肋,重復20次左右至感覺到溫熱為好。   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手掌掌心從天突穴推至膻中穴,重復20次為最佳。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2    兒童中醫按摩的方法   1、預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將雙掌對合,來回快速搓摩,使之發熱,然后迅速推擦小兒面頰20~30次,注意用力應輕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適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鐘,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1分鐘,揉外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竅,固表通陽,預防感冒和支氣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應注意保持室內溫暖,施畢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囑小兒仰臥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臍上4寸)3分鐘,摩腹3分鐘;然后改為坐位,施搓摩脅肋2分鐘;最后取俯臥位,在小兒背腰部捏脊3~5遍,重點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髕骨下緣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1分鐘。本法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欲,強身健體,促進發育。一般在空腹時施術操作,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穴位的按摩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且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的副作用,通過了解之后我們就能更好的對身體進行調理了,另外秋季天氣轉涼一定要注意孩子身體的保暖。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3    失眠中醫按摩治療的方法   “勞宮穴”位于人體手心,手握拳頭時,中指指尖對應的位置就是“勞宮穴”。“勞宮”,顧名思義,“勞”,即勞作;“宮”,指宮殿。勞累了休息的地方,就是“勞宮”。“勞宮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按摩“勞宮穴”可以起到靜心寧神、鎮定醒腦的作用,清心火,安心神,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癥。它和其他穴位同時應用,能夠補人體之氣。   在失眠時,雙后合十,將兩手“勞宮穴”相對,可以安神。或者兩手相對搓熱,勞宮穴對準眼睛,眼睛閉上,可以緩解眼部疲勞。“勞宮穴”和腳部的“涌泉穴”相對來回搓,可以使心腎相交,促進睡眠。   如果不能入睡,用對側手按另一側手的手心“勞宮穴”,慢慢按揉,連少海都一起按。“勞宮穴”可以讓身體放松,每次不能入睡時,可以用右手按摩左手“勞宮穴”一兩分鐘,再用左手按摩右手“勞宮穴”一兩分鐘,相互交替。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

3,如何學好中醫推拿按摩

這段時間,由于外出,未能發表文章,現仍在外面,今天抽點時間來到親戚家,才發表此文章。由于時間倉促寫的不好,希望諒解!等回到家后把我這段時間在外的考察、治療寫成文章告訴大家。學習中醫推拿按摩,首先我們必須要學習功夫,有了基本功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同時要學習和掌握中醫基礎知識和人體各部位的穴位,以及推拿按摩手法,這樣很快就能運用到中醫推拿臨床實踐中。治療各種病癥,只要有決心、恒心,就一定能成為一名中醫推拿保健醫生。起初學習時可能覺得有點好奇,自然很用心地學習,但當好奇心過后,練功中吃的苦,再加上學習中帶來的苦悶等等,也許你會半途而廢而放棄學習。實際苦中有樂,只要自己喜歡就往前走,只有追求,就有成就。人在苦中才能磨練出來。我在這里可以跟網友們說說我的體會:我是怎樣學會中醫推拿按摩的。我除了參加正規的學習和培訓外,中醫知識和手法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學習和苦練出來的,我主要首先學習、掌握中醫基礎知識,練肘力、手力、指力。我練氣功,練定力,然后練手法。我在練手力時吃了不少苦,只要有時間就煉,在手閑時,不管是站著和坐著我就不停的練,練的都抬不起自己的胳膊。練指力時往桌子和墻壁上敲打(主要用指力點穴),手指腫腫的,當時真不想練了,可我想決不能放棄,而且要狠下心來苦練,雖然胳膊、手指又酸又疼,我就把它當作一種享受和追求。我在練功和學習中醫知識及中醫推拿、按摩時期,有不少親朋好友勸我不要再練了:“多苦自己,一個女性除了上班,還要專一學習中醫推拿不如有時間去跳跳舞,唱唱歌或者炒炒股,干自己的事,而且性格也不是干中醫推拿按摩的(我的性格內向、不善于言談和熱鬧),何必為此而付出!”可我的想法卻不一樣,我追求的是我自己喜歡的事業,因為我練功和學習中醫推拿按摩,不但我的病都好了,在這十五年中似乎未病過,未打過一針。而且我用中藥、中醫推拿、點穴、針灸和我獨特的治療手法(我用左手治療,而不是右手,可我平時干什么都用右手),治療了無數名患者,使患者從病痛中解脫出來。我現在的愿望就是想家家都有個中醫推拿保健醫生,比如你有了頸椎病你就不用每天到醫院去牽引和推拿,在家中就能推拿按摩治療,既省錢又不費時間。主要是時間問題,每天來回一趟,如果按療程治療是七到十天為一個療程。所以在家中用中醫推拿按摩治療多好,哪怕只推拿半個小時,輕者多治療幾次就好了,根據病情實施。(注意:但必須掌握中醫知識和達到中醫按摩級別才能給患者治病。)我想說幾句實在的話,因為中醫按摩師醫德不同,有高尚也有自私的。有的按摩師在治療一種比較輕的病癥時,以自己的治療水平和技巧可以很快就治好,但個別的中醫按摩師卻用幾個療程,甚至用更長的時間。由于中醫推拿、按摩、針灸治療方法、技巧甚多,所以一般不懂中醫推拿者就很難看出。如果到醫院按摩還可以,但治療時時間不長,不像個人中醫推拿那么用心、用力。有的慢性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腦血栓后遺癥)需要治療一個多小時(中醫推拿、按摩、點穴、針灸、牽引、中藥),醫院由于按摩人多而不可能治療時間很長。我在這里說這樣的話,不是別的意思,只認為醫院中醫推拿與個人中醫推拿治療不同。但我相信,都是治病救人為第一,無醫德中醫推拿醫者只是個別而已。行善積德救人為本,只有這樣才能使病患者早日康復,醫者才能心安理得、無愧于患者!一、術者用拳、掌根或手指著力于施術部位,沿直線和弧線作單一方向的平穩推進,稱為推法。根據施力部位的不同,推法又分為掌推法、拇指推法和拳推法。二、拿法術者用單手或者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與其余四指對稱用力,將施術部位提起并逐漸用力內收。三、按法術者用單手手掌或雙手手掌(雙手相疊)于施術部位,由淺而深逐漸用力下壓。四、摩法術者以單或雙手指掌面,或手掌部緊貼于施術部位,做有節律的平穩的沿某一方向摩動五、捏法術者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余四指相對,成鴨嘴狀。將施術部位挾持住,捏合、放松、交替向前移動。六、揉法用手指、大小魚際、掌根或肘尖等作用于施術部位,并做一個方向的螺旋形移動。七、戳法術者用拇指或食、中兩指的指端作用于施術部位,并用力向下做垂直點按動作。八、點撥法術者用一手拇指或雙手的食、中、無名指的指腹部,按住施術部位深層的肌肉、肌腱或韌帶,并做橫向的來回撥動動作。九、撥牽法術者用單手或雙手握患者關節的一端,沿肢體縱抽做相反方向的撥伸、牽拉動作。根據操作手法和部位的不同,撥牽法又分為肢體撥牽法、頸椎撥牽法、和腰椎撥牽法。具體參考醫療推拿按摩叢書。
中醫推拿按摩是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肌表,以調整人體的生理、病理狀態,達到身體保健的方法。其作用原理與各種手法有密切關系,但總的說來,都是依據祖國醫學中的經絡學說。經絡貫通于人體的表面、上下、臟腑,是氣血運行的途徑,也是津液輸布的網絡。經絡壅阻,人體氣血不暢,陰陽失調,就會產生疲勞與病變。推拿按摩手法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經過歷代按摩師的反復研究,去偽存真,使各種手法精益求精,并形成獨立的體系。祖國醫學典籍認為:推拿按摩術能調節陰陽平衡,疏通氣血經絡,而且還能夠活血化瘀、強身壯骨、調整臟腑、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大量科學研究、實驗證明,各種推拿按摩手法是由各種動作所產生的力在機體引起的一系列效應,人體接受按摩以后,局部組織內微循環系統暢通,血流豐富,改善血液循環,加速肌肉內部代謝物的排除,毛細血管血液充盈情況好轉,血球積聚現象消失等變化。有利于局部組織新陳代謝,消除肌肉疲勞,提高肌肉工作能力。

如何學好中醫推拿按摩

4,推拿有哪些手法和技巧

一、手法技巧 臨床實踐證明:點穴按摩推拿或者腳部按摩,并不是所有的手法都能治病。不良的手法非但不能治病,而且還會對病人產生損傷作用而帶來痛苦。 腳部按摩手法,各門各派都不一樣,怎樣才能讓患者既能達到治病的作用,又能讓患者感覺到是一種享受,按摩過后有一種舒服感呢?我們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不斷摸索、總結、改進,創立了一套獨特的快頻率的腳部按摩手法。 操作時,術者食指或中指關節或者按摩棒在腳底反射區上作一松一緊不停地按摩,松動時指關節或按摩棒成60—70度,不離開皮膚;緊:即按壓,按摩棒或指關節成垂直(90度)時再用力按壓反射區,當患者感覺到有觸痛感時,又馬上松開,這樣一松一緊一松一緊快頻率的刺激反射區,受術者既感覺到有觸痛感,又覺得很舒服,又不會對肌肉產生損傷。 腳背部按摩,術者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在反射區不間斷的作上下揉按,揉按往上時指腹用力,往下時不用力,力度不足時,可把另一個指頭重疊在施術的指背上,揉按時指腹不能移動和離開皮膚,如移動或離開皮膚,容易使皮膚破裂造成損傷,這一點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種快頻率的按摩手法,滲透力很強,又有節奏感,得氣快,對刺激末梢神經,激發人體經氣十分有利;受術者容易按受,也感覺到是一種痛快。 《醫總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說:“法之所施,令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努力提高手法技巧。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做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 持久,就是在按摩反射區時,應持續刺激一定的時間,有力,在按摩中具有適度的力度,而且力度能持久;均勻,在施術中的頻率、幅度、用力大小均勻;柔和,所用力度變化過程要自然緩和、從容不迫;深透,就是手法的作用力,要根據不同反射區緩慢逐步滲透到深層;而這種滲透性(深透力)不是簡單增加壓力所能達到的,而必須依靠高度技巧才能達到。在刺激某些反射區時,在施術中應先輕后重,緩緩加力,步步深入,當深透到深層時,有的患者會感到局部產生有股或酸或脹、或熱的氣流傳導至相應器官部位或全身各部。此時患者會有非常舒適的感覺。用患者的話說就是“痛快”。 腳部按摩施術過程要始終做到先輕后重,先柔后剛、剛柔相濟,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如棉裹鐵,透達深層,解除病痛而患者不知其苦,降低組織傳導的阻抗,增加生物信息傳遞輸入,達到對病變的臟器起到調整作用,提高治療效果。這就是手法講求技巧的重要性所在。 需要說明的一點,初學者需從慢動作學起,一步一步地學(如同軍人學習正步走一樣),待熟練、有力后,就能熟能生巧,巧能生華。快頻率的手法,從外表上看,好象是按摩棒在腳底反射區轉動,而實際不是在轉動,轉動就容易損傷皮膚。 腳部按摩同樣需要練臂力和腕力,練功方法參照《點穴按摩》中的練功方法練習。二、腳部按摩的力度 在運用腳部反射區按摩治療疾病過程中,治療效果的滿意與否,除了反射區準確外,用力的大小是很關鍵的問題。如果對腳部按摩的力度過小則沒有效果,只能起到保健作用,力度過大則不為患者所接受,如何掌握力度,減輕患者病痛之苦,取得顯著的療效,這是初學者需要知道的問題。 腳部按摩治病的作用,就是對反射區進行良性刺激,而達到調整臟腑器官組織生理、病理機能的作用,調動和利用人體自身潛能,開發醫學寶庫,產生自然治愈力,以達到康復。所以對反射區的刺激需適當的力度,應稍有疼痛感,才會產生療效,否則療效不明顯。尤其對胃腸、淋巴腺、膝、腎、生殖腺和前列腺等反射區進行按摩時,刺激量需強一點療效才明顯。而嚴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反射區,肝病患者的肝反射區及淋巴腺和坐骨神經反射區,其按摩力度就宜輕,只要患者有痛感就行了。 對腳部按摩施用的力度并不是一致的,對男性,身體比較強壯,體形較胖者,和長期接受過腳部按摩的人,力度可適當加大,必須要有痛感。對兒童、老年人、女性及心臟病、重病、體質虛弱者,力度就應適當小一些,稍有點疼痛的感覺就可以了。對那些初次來接受腳部按摩的人,一定要力度適宜。力度過重,病人容易產生一種畏懼感,下次不敢再來接受按摩。另外不同的反射區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對敏感性強的反射區,力度不能過大,如眼睛、耳朵、十二指腸、額竇等穴位;而對一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區,要適當加大力度,如腎、腎上腺、小腸、垂體、生殖腺等反射區。靠這種力度適宜刺激反射區所產生的疼痛感而使疾病痊愈,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總之,按摩腳部反射區力度的大小很重要,要因人因病因反射區而異,靈活掌握,不能機械化。按摩腳部反射區的力度是一種技巧和內力,均勻柔和具有滲透性,不是一種蠻力和暴發力,這種力,是臂力與腕力相結合,經過長期鍛煉和臨床實踐熟能生巧而來的。按摩腳部反射區的這種力也同經絡穴位推拿按摩的力相似,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按摩完病人有一種舒服的感覺。腳部按摩是以一定的外力作用于人體感受器,觸發神經反射系統和經絡循行系統的調整作用。手法作為一種外力,其作用有兩重性:一是對神經、經絡的刺激作用,二是對機體組織的破壞作用。手法的力度是在一定限度內,前一作用才能隨著力量增加而增加,反而引起后一作用的急劇增加。因此,手法力度大小必須符合人體軟組織的力學與生理特性,使手法作用于人體形成良性刺激,既能最大地發揮經絡神經的調整作用,又避免對人體組織產生明顯損傷。如果用力過猛,形成惡性刺激,就會產生超限抑制信號而降低手法作用,而且造成組織損傷。 腳部按摩這種力度怎么掌握呢?在為患者進行按摩時,要詢問病人和觀察病人的表情,每按摩一個反射區都要問一下患者的感覺,力度是否合適,如果未按準反射區,病人是沒有疼痛感的,所以說要邊按摩邊觀察和詢問病人,便于掌握適當的力度以及反射區的準確性。按摩初下手時力度應輕,根據病人的承受度再逐漸加力,直到病人既有觸痛感,又能承受為宜,如按摩力度過重,通過神經反射,病人會不由自主的把腿縮回去,因為病人承受不了。過輕,又達不到治療效果。腳部按摩的力度和手法要滲透力強,頻率快,節奏性強,這樣能快速有效地刺激末梢神經,激發人體經氣,患者容易接受,感覺到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中得到輕松的治療。最后按摩完的時候,力度應輕柔。力度的大小和手法要在臨床之中去摸索,實踐出真知。
手法好棒

5,推拿的一般手法有哪些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漸向下用力按壓,按而留之,不可呆板,這是一種誘導的手法,適用于全身各部位。臨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接觸面較小,刺激的強弱容易控制調節,不僅可開通閉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護視力。   掌按法。接觸面較大,刺激也比較緩和,適用于治療面積較大而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用屈肘時突出的鷹嘴部分按壓體表,此法壓力大,刺激強,故僅適用于肌肉發達厚實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時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壓。按法常與揉法結合應用,組成“按揉”復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深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使手法剛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著于穴位表面,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有節律的摩動。摩法又分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用食指、中指、無名指面附著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摩法。用掌面附著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指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等力在身體上進行摩動,摩動時各指略微翹起,各指間和指掌關節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擺動;操作時可以兩手交替進行。   在運用摩法時,要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頻率每分鐘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經常用摩法撫摩腹部及脅肋,可使人氣機通暢,起到寬胸理氣,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3.推法。四指并攏,緊貼于皮膚上,向上或向兩邊推擠肌肉。推法可分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等。現僅以平推法說明之。平推法又分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1)指平推法。用拇指指面著力,其余四指分開助力,按經絡循行或肌纖維平行方向推進。此法常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   (2)掌平推法。用手掌平伏在皮膚上,以掌根為重點,向一定方向推進,也可雙手掌重疊向一定方向推進。此法常用于面積較大的部位。   肘平推法。屈肘后用鷹嘴突部著力向一定方向推進。此法刺激力量強,僅適用于肌肉較豐厚發達的部位,如臀部及腰背脊柱兩側膀胱經等部位。   在運用推法時,指、掌、肘要緊貼體表,用力要穩,速度要緩慢而均勻。此種手法可在人體各部位使用,能增強肌肉的興奮性,促進血液循環,并有舒筋活絡的作用。   4.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此法是用大拇指和食、中指端對拿于患部或穴位上、作對稱用力,一松一緊地拿按。使用拿法時,腕部要放松靈活,用指面著力。動作要緩和而有連貫性,不可斷斷續續,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不可突然用力。本法也是常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具有祛風散寒、舒筋通絡、開竅止痛等作用,適用寧頸項、肩部、四肢等部位或穴位,且常做為推拿的結束手法使用。   5.揉法用手指羅紋面或掌面吸定于穴位上,作輕而緩和的回旋揉動。揉法又分為:指揉法、魚際揉法、掌揉法等。①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指面或指端輕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輕柔的小幅度環旋揉動。②魚際揉法。用手掌的大魚際部分,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輕輕的環旋揉動。③掌揉法。用掌根部著力,手腕放松,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動。揉法是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寬胸理氣、消積導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對胃腸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6.擦法 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進行直接來回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熱量。本功法益氣養血、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溫經散寒,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7.點法 用拇指頂端,或中指、食指、拇指之中節,點按某一部位或穴位,具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調整臟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脘腹攣痛、腰腿疼痛等病癥。   8.擊法用拳背、掌根、掌側小魚際。指尖或用桑枝棒叩擊體表,可分為拳擊法、小魚際擊法、指尖擊法、棒擊法等。擊法具有舒筋通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使用時用力要快速而短暫,垂直叩打體表,在叩打體表時,不能有拖抽動作,速度要均勻而有節律。其中拳擊法常用于腰背部;掌擊法常用于頭頂、腰臀及四肢部;側擊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擊法常用于頭面,胸腹部;棒擊法常用于頭頂、腰背及四肢部。   9.搓法用雙手的掌面或掌側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揉,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本法具有調和氣血,舒通經絡、放松肌肉等作用,適用于四肢及脅肋部。使用此法時,兩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10.捻法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羅紋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作對稱用力捻動。本法具有理筋通絡、滑利關節的作用,適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運用時動作要靈活、快速,用勁不可呆滯。   11.掐法用拇指或食指指甲,在一定穴位上反復掐按。常與揉法配合使用,如掐揉人中,須先掐時揉。本法有疏通經脈、鎮靜、安神、開竅的作用。   12.抖法是指用雙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用微力做連續的小幅度的上下連續顫動,使關節有松動感,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此法具有疏松脈絡、滑利關節的作用,常與搓法合用,作為結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種舒松的感覺。在反復練習、掌握了上述手法時,還應了解自我按摩保健的主要內容。通常分為以下動作,使用時最好依次進行。   (a) 凈口。口唇輕閉后,用舌在齒唇之間用力卷抹,右轉、左轉各30次。   (b)叩齒。口唇輕閉時,有節律地叩擊上下齒35次左右。   (c)搓手。用兩手掌相對用力搓動,由慢而快,約30次~搓熱為止。   (d)摩臉。用搓熱的手掌擦臉,手指微屈、五指并攏,兩手輕作遮面狀,由額向下拂,如同洗臉30次。   (e)揉太陽。用兩手中指端,按兩側太陽穴旋轉揉動,先順時針轉,后逆時針轉,各7~8次。   (f)點睛明。用兩手食指指端分別點壓雙睛明穴,共20次左右。   (g)揉眼。用兩手食、中、環三指指節,沿兩眼框旋轉揉動,先由內向外轉,再由外向內轉,各7~8次。   (h)按太陽。用兩手食指指端分別壓在雙側太陽穴上轉動,順、逆時針方向各15次。   (i)梳頭。十指微曲,以指尖接觸頭皮,從額前到枕時進行“梳頭”,共25次左右。   (j)鳴天鼓。先用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間三指輕擊頭時枕骨15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緊按頭時枕骨部不動,再驟然抬離,接連開閉放響15次;最后兩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驟然拔開。如此共進行3~5次。   (k)揉胸脯。以兩手掌按在兩乳外上方,旋轉揉動,順、逆時針方向各揉10次。   (l)抓肩肌。以右手拇指與食、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然后再以左手拇、食、中指配合捏提右肩肌,如此左右手交叉進行,各捏提10~15次。   (m)擦丹田。用右手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摩擦小腹部,以丹田穴為中心,一般進行30~50次。   (n)搓腰。先將兩手互相搓熱,緊按腰部,用力向下搓到尾間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兩側同時進行,共搓30次。   (o)點環跳。先以左手拇指端點壓左臀環跳穴,再用右手點壓右臀環跳穴,交叉進行,每側10次。   (p)擦大腿。兩手抱緊一側大腿部,用力下擦到膝蓋,然后擦回大腿根,來回擦20次。   (q)揉小腿。用兩手掌挾緊一側小腿腿肚,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   (r)擦涌泉。先將兩手互相搓熱,接著用右手中間三指擦左足心,以涌泉穴為中心,一般進行30~50次,以擦至左足心發熱為止;然時又用左手中間三指將右足心擦熱。   上述按摩動作,各有各的保健作用,如叩齒可以促進牙齒周圍的血液循環,有助于使牙齒堅固,預防某些牙病;運舌,具有按摩口腔粘膜和齒齦的作用,并能刺激唾液分泌而幫助消化;擦面,可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膚的彈性和張力;嗚天鼓,有助于預防頭昏、項強等癥的發生;揉腹,能夠改善腹腔血液循環,促進腸的蠕動,可促進消化機能;擦涌泉,不僅通過改善局部循環而有助于健步,而且還有助于預防失眠、心悸等癥的發生。由此可見,每天堅持練習上述動作,對于保健強身,預防疾病確有一定價值。 此外,李業甫在其所著的《自我保健穴位推拿》一書中所介紹的“自我保健推拿操”,也有一定參考價值,現摘錄如下:   1.深呼吸運動10余次,使周身氣血通暢;2.揉雙睛明各20次;3.摩雙眼眶各10次;4.揉按印堂20次;5.揉按雙太陽各15次;6.分推前額20次;7.推雙迎香各20次;8.推雙聽宮各20次;9.上推雙面頰各20次;10.揉百會、左右手各20次;11.按揉雙風池各20次;12.擦大椎左右手各15次;13.按揉雙肺俞各20次;14.按揉雙脾俞各30次;15.揉、擦雙腎俞各40次;16.擦腰骶左右各30次;17.揉膻中左右手各20次;18.摩中脘左右手各40次;19.揉氣海左右手各30次;20.擦上胸左右各20次;21.擦雙章門各30次;22.擦小腹左右各30次;23.揉、拿雙肩各20次;24.拿按雙肩髃各20次;25.揉按雙手三里各10次;26.拿雙內、外關各10次;27.拿按雙合谷各20次;28.擦上肢各7~10次;29.捻抹手指各3次;30.點按雙風市各20次;31.揉按雙血海各10次;32.拿雙陰、陽陵泉各10次;33.按揉雙足三里各20次;34.按揉雙三陰交各10次;35.拳擊下肢各10次;36.搓下肢各10次。   以上介紹的推拿、按摩養生,又稱主動推拿,偏重于強身防病,益壽延年。若是醫生給病人推拿,稱為被動推拿,主要用于治療疾病。推拿具有“驗、便、廉”的特點,尤其是自我推拿,不受設備、環境等條件限制,不用針、不用藥,即能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很受廣大群眾歡迎,非常值得人們學習、運用。
推拿主要由推拿點按等七種基本手法組成,演變成一百多種手法
樓上的,你的復印太費事,就簡單說幾句嗎?一般用得最多的就是:推(分推 直推),拿,捏,揉,點,按,壓,撥,扣,扳等等。還有些專用手法,就不一一列舉。中醫推拿最注重手法的輕重和全身力道的運用,技巧的運用等等。
  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刺激治療部位和活動患者肢體的規范化技巧動作。由于刺激方式、強度、時間和活動肢體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許多動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并在此基礎上由兩個以上基本手法組合成復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連串動作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規(或程序)的復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治療是以手法操作為主的一種特殊療法,作為其特色標志之一的學術流派,更以其師承及臨證體驗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鮮明的個性。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達百種以上。其中既不乏可單獨應用而成為有其適應證治范圍的單一推拿療法,也有融合變通后形成一套常規操作程度的復式推拿療法;有些手法經一定的訓練后即可掌握,而有的則需有相當程度的功法基礎(如內功推拿等)和臨證體驗之后才能得心應手。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為按壓類、擺動類、摩擦類、捏拿類、捶振類和活動關節類等六大類。 (一)按壓類手法 按壓類手法是以按壓的方式作用于機體的一類手法。<<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養?根據治療需要,按壓的力量有強有弱,按壓的面積有大有小,按壓的時間有長有短。按壓類手法能應用于全身各個部位,其中按法、揉法、點法、壓法、掐法、踩蹻法刺激量較強;押法、掩法、捫法、抄法、撥法刺激量較弱。 1、按法:術者將手指或掌面置于體表,逐漸用力下壓的手法,屬按法,也稱為“抑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壓,稱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較為常用;用掌根、魚際或全掌按壓,稱為“掌按法”,作用面較大,然而其局部刺激強度則弱于指按法。按法常可與其他手法結合使用,如與揉法結合,稱為“按揉法”。 2、壓法:術者用手掌心或掌根進行按壓。按壓時也可在體表上緩慢滑動。掌壓接觸面較大,壓力大而柔和,多施用于肩背、腰部,有緩解筋脈拘急的作用。 3、揉法:術者用手指指腹或雙掌緊貼在體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壓,然后帶動肌膚作輕柔緩和的回旋轉動。用掌根揉的,稱為“掌揉法”;用手掌大魚際肌部揉的,稱為“魚際揉法”;用手指揉的,稱為“指揉法”。掌揉法施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魚際揉法施用于頭面及胸腹部,指揉法主要作用于穴位及壓痛點上。 4、點法:術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關節,或肘部尺骨鷹嘴突部按壓或點擊體表。點法接觸面較小,刺激強度大,多用于穴位及壓痛點上,止痛效果較好。 5、掐法:術者用指甲掐按體表的穴位,亦稱“爪法”、“切法”。掐法接觸面小,刺激比點法還強。如用于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開竅醒腦作用,驚厥、昏迷常用此法。 6、撥法:術者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適當用力作與筋腱成垂直方面的往返撥動。常用治筋脈攣急等癥。 7、押法:術者將手指指腹按在體表上不動,刺激量比壓法要小。 8、掩法:術者以手掌輕輕地覆置于體表的一定部位上,多用于患兒的臍部。 9、捫法:術者將手掌擦熱后,迅速地輕放在體表上。如用于脘腹部,有溫中作用,以治寒性腹痛、腹瀉等癥。用于頭頂部,有祛風散寒作用,以治療感冒、頭痛等癥。 10、抄法:術者將兩手掌面分別放在患者的兩側脅部,進行按揉,漸漸抄入腰部,并輕輕地左右晃動。本法可作為治療腹痛、腰痛的輔助手法。 11、踩蹻法:術者用單足或雙足踩在治療部位上揉壓或做彈跳動作(彈跳時,足尖不得離開治療部位),術者尚需借助器物承擔一部分自身的體重,以控制踩蹻力量的大小。本法多用于腰臀及下肢部。其中彈跳踩蹻法地適用于腰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疾患。使用本法應嚴格選擇適應癥,體虛或骨質疏松等癥不可使用。 (二)擺動類手法 擺動類手法是通過腕部有節奏的擺動,使壓力輕重交替地呈脈沖式持續作用于機體的一類手法,包括有一指禪推法、袞法、纏法、滾法等。 1、一指禪推法:術者將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置于體表,運用腕部的來回擺動帶動拇指指間關節的屈伸,使壓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于治療部位上。每分鐘擺動一般為120-160次。本法接觸面小,深透力強,可廣泛應用于全身各部穴位上。 2、袞法:將手部各掌指關節略為屈曲,以掌背近小指側部貼于治療部位上,然后有節奏地作腕關節屈伸和前臂旋轉的協同動作,使貼于治療部位上的掌背部分作來回滾動。每分鐘擺動一般為120-160次。本法多用于頸項、腰背及四肢部。 3、纏法:動作與一指禪推法相同,但擺動速度較快,每分鐘達200次左右,有較強的消散作用。 4、滾法:術者手握空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置于治療部位上,腕關節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觸治療部位的指間關節來回滾動。本法適用于除顏面部外的各個部位。 (三)摩擦類手法 摩擦類手法是以在肌膚表面摩擦的方法進行治療的一類手法。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摩擦發熱,有些手法是推動氣血,有些手法則是以摩擦的形式揉搓肌膚。摩擦發熱的手法,主要是擦法,適用于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動氣血的手法有摩法、開法、合法、推法、運法、刮法等,適用于頭面、胸腹及四肢部;揉搓肌膚的手法有搓法、勒法、抹法、掃散法等,適用于四肢或頭面等部。 1、擦法:術者將手掌緊貼于皮膚表面,稍用力作來回直線摩擦,使其局部發熱。用全掌著力摩擦的,稱為“掌擦法”,適用于胸脅及腹部;用大魚際著力摩擦的,稱為“魚際擦法”,適用于四肢部;用小魚際著力摩擦時,稱為“側擦法”,適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千金要方》中“老子按摩法”所說的“掘法”,即是用兩手拳背在脊柱兩傍施行的擦法。 2、摩法:術者以手掌面或手指指腹置于體表上,作輕緩的盤旋摩動。用手掌面摩動的,稱為“掌摩法”;用手指指腹摩動的,稱為“指摩法”。摩法主要適用于胸脅及腹部。古代施行摩法時,常根據病情涂抹各種藥膏,稱為“膏摩”法。 3、分法與合法:分法又稱“開法”;合法又稱“和法”。前者是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體表上的某一處向其兩側分開推動,后者是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體表治療部位上分別從兩側向中間合攏。分法,有疏散氣血之意;合法,是聚合氣血之義。這些手法主要應用于小兒的臨床推拿治療。 4、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置于治療部位上,向前作單方向移動。推法類似擦法,但擦法是用力來回摩擦,要求達到局發熱;推法則是輕快柔和地單向推動,操作時雖連續不斷,但在手返回推出起點時,不能在體表上摩擦,其意是推動氣血行進,不要求局部發熱。作直線推動的稱“直推法”、“平推法”,作回旋推動的稱“旋推法”。有些小兒推拿書籍中所描述的“運法”,如運太陽、運八卦,即是旋推法。推法適用于全身各個部位。 5、指法與刮法:都是用手指指腹面掠擦治療部位。輕快地掠擦稱“指法”,較重地掠擦稱“刮法”。刮法,還可用光滑竹片邊緣掠擦治療部位。指法與刮法,主要適用于胸背和四肢部。 6、搓法:用兩手掌面挾住肢體,輕輕地作快速來回搓揉。適用于四肢及脅肋部。 7、勒法:用食指、中指略屈曲挾住手指或足趾的根部,迅速地滑出指(趾)端。 8、抹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緊貼于體表上,略用力,緩慢地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動。多用于頭部、頸項及胸腹部。 9、掃散法:用拇指橈側面及其余四指指端,同時貼于頭顳部,稍用力向耳后作快速來回抹動。常用于頭痛、頭脹、高血壓等疾患。 (四)捏拿類手法 捏拿類手法是以擠壓提捏肌膚的方法作用于機體的一類手法。這類手法有拿法、捏法、擠法、擰法、扭法、提法、挪法、扯法、彈法、抓法、捻法等。捏拿類手法是刺激較強的手法。 1、拿法:術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對合緊挾治療部位并將其肌膚提起。適用于肩背及四肢部。捏法、擠法、擰法、扭法、扯法、提法及挪法都是與拿法動作相似的手法。“捏法”是用拇指與食指或拇指與食指、中指擠捏肌膚。“擠法”、“擰法”、“扭法”、“扯法”的動作大同小異,是用拇指末節指面和食指中節的橈側面,或將食指、中指略屈曲,用其中節挾住肌膚,提起扭轉。“提法”是在拿法、捏法、擠法、擰法、扭法的操作過程中,把挾住的肌膚再用力往上牽拉。“挪法”是把手掌攤平,置于治療部位上,然后如握拳狀將該部位的肌膚提起片刻,再放開手掌稍向前移,如此不斷地向前提捏、放開進行操作。 2、彈法:即術者用力提捏肌膚后,迅速放開,使肌膚恢復原狀,適用于肌肉豐厚處。另一種操作方法是將中指屈曲,中指甲置于拇指面成環狀,然后將中指迅速彈出,擊打患處,亦稱彈法。 3、捻法:用拇指的指腹及食指橈側面挾住治療部位,如捻線狀來回捻揉。多施用于指、趾處。 4、抓法:五指分開,滿掌拿捏治療部位,著力點在五指之端。常用于頭頂部及肌肉豐厚處。以掌統握者,稱為“擒法”。 (五)捶振類手法 捶振類手法是以拍擊的方式作用于機體,或使機體產生振動感應的一類手法。常用的捶振法有拍、擊、叩、劈啄、振、搗、抖等手法。 1、拍法:術者手握空拳,以虛掌有節奏地拍打治療部位。如用掌根或拳背部擊打治療部位,稱為“擊法”;用桑枝棒進行擊打,又稱“棒擊法”;用空拳有節奏地擊打治療部位,稱“捶法”(叩法);用手掌尺側部擊打,又稱“劈法”;用合攏的五指指端敲擊治療部位,稱為“啄法”;用屈曲的食指或中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的背面進行叩擊,稱為“搗法”。這些手法適用于肩背及四肢部。 2、振法:又稱“顫法”、“振顫法”,用指端或手掌置于治療部位上,使手臂發出的震顫波傳遞到機體。指振法,常用于頭面及胸腹。掌振法主要用于胸腹。也可用一手手掌按在治療部位上,另一手握空拳有節奏地叩擊按在治療部位上的手背,使其局部深層有振動感覺,稱之為“振動法”,常用于胸背部。 3、抖法:術者用手握住患肢的遠端,用力作上下抖動,使患者肢體呈波浪式抖動,有放松肌肉和關節等作用。 (六)活動關節類手法 活動關節類手法是指對病人的肢體關節進行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牽拉等的一類手法,也稱之為被動運動。其形式可根據關節的結構特點和病癥治療的需要選用。操作時病人肌肉要盡量放松,活動關節的幅度、力量要恰當。不可突然強力牽拉,以免加重肌痙攣和引起損傷。 1、搖法:術者一手固定關節的一端,一手在關節的另一端對可動關節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搖動,亦稱“運法”。應用于頸、腰及四肢關節部。活動幅度較大的搖法,又稱之為“盤法”。有些小兒推拿療法中所稱的“運法”,除了本操作法外,是指“指摩法”及“旋推法”。 2、拉法:又稱“牽法”、“牽引法”、“引伸法”、“撥法”、“拽法”。術者固定肢體一端,并持續用力牽拉肢體的另一端。適用于四肢關節及頸、腰部。使用這類手法,應緩慢、持續地牽引,切忌用暴發力。 3、背法:術者與患者背靠背站立,用雙肘挽住患者的肘彎部,然后彎腰、屈膝、挺臀,將患者背起,使其雙腳離地。同時,術者以臀部用力顛動,牽伸患者的脊柱腰段。背法的作用與拉法相同,使關節的間隙拉開,適用于腰部。 4、扳法:又稱“搬法”,是施術者兩手作相反方面的用力,使患者關節作屈伸及旋轉活動的一種推拿手法。有扳頸、扳腰、扳肩、扳肘、扳腕(踝)等法之分。其扳動的幅度,須根據關節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及其病理狀況而定,手法需輕巧柔和。 無論何各推拿手法,其操作的技術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在此基礎上達到“深透”。所謂“持久”,就是要求術者的手法操作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走樣,不虛乏;“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須具有一定力量,并能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及施術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調整;“均勻”是要求操作手法力度均衡,不可忽輕忽重,有些手法則應有鮮明的節奏性;“柔和”是要求動作柔緩協調穩健,不可生硬粗暴。“深透”是要使勁力透過皮膚深入到體內,作用到一定范圍,不浮泛于體表。因此,應用推拿手法者應該經常練習手法技巧和鍛煉指、腕、臂力,才能熟而生巧,應用自如
文章TAG:中醫推拿按摩手法中醫中醫推拿中醫推拿按摩

最近更新

  • 現實圖片,能現實在QQ空間圖片模塊的圖片在哪里可以找到啊

    能現實在QQ空間圖片模塊的圖片在哪里可以找到啊http://user.qzone.qq.com/294471756/infocenter到這有些..你可以在百度上面搜索“空間模塊”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 事業單位職務,請問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那個職務一欄怎么填

    請問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那個職務一欄怎么填有編制的話,就填科員沒錯;沒編制的話,就填無。2,事業單位職務怎么填寫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在職工人屬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 學習歷史的意義,學歷史有什么意義

    學歷史有什么意義2,學歷史有什么意義1,學歷史有什么意義學歷史當然有意義呀,可以吸取前人的教訓,來使自己成長,更重要的是總結出一些規律自己使用,還有增強自己的認知寬度以及深度,使自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 墓葬,世界上著名的墓葬

    世界上著名的墓葬2,古墓古墓古墓1,世界上著名的墓葬日本奈良的歷代天皇墓西班牙阿斯圖利亞的歷代國王墓等等2,古墓古墓古墓漢馬王堆沒有被盜過十三陵墓葬群最大秦始皇陵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 加味逍遙丸的作用,過期的加味逍遙丸能用來干什么

    過期的加味逍遙丸能用來干什么扔掉,藥過期了不能干什么了不是自發地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2,加味逍遙丸和逍遙丸的區別病情分析:,意見建議:,你好,逍遙丸是疏肝養血、健脾和胃的良方。中醫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 生姿,俯仰生姿的意思

    俯仰生姿的意思2,成語生姿前兩個字是什么它的提示是有看的意思1,俯仰生姿的意思俯仰生姿(fǔyǎngshēngzī),意思是無論俯視還是仰視都會形成美好的姿態。2,成語生姿前兩個字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 研究生學年總結,研究生自我總結怎么寫

    研究生自我總結怎么寫2,學年個人總結范文1,研究生自我總結怎么寫總結自己過去一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主要是自己的收獲和今后要繼續發揚的優點。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有時工作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 鋼琴結構,鋼琴的構成部分

    鋼琴的構成部分“鍵蓋”或“琴(手)蓋”。——問什么答什么,不要把所有東西都倒出來,人家未必需要。2,鋼琴的結構是怎樣的白鍵是52,黑鍵36。總共88個鍵。踏板有1延音踏板(Damp ......

    北海市 日期:2023-05-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阿拉善盟| 邯郸县| 滕州市| 界首市| 克拉玛依市| 高陵县| 胶州市| 哈密市| 游戏| 汉沽区| 海宁市| 乌拉特前旗| 延寿县| 苏尼特左旗| 简阳市| 福州市| 达尔| 新乡县| 广德县| 安多县| 禹城市| 静宁县| 蒙阴县| 漯河市| 广饶县| 玉林市| 潞西市| 温州市| 图们市| 汉源县| 方城县| 淳安县| 新营市| 安宁市| 盐源县| 乳山市| 连江县| 台北县| 栖霞市|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