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見諒的是,我不是學人口史的,也不是河南人,所以對河南人的來源、變遷、現狀不是很了解,回答更不能很確切。但我曾對中國移民史有過涉獵,現僅就所知做以回答,不足之處,請包涵、指教,為說明河南人口的淵源,先說一下河南人口的遷出,在古代,河南是中原地區的核心區之一,也是歷代中原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的變動在歷代不是很劇烈、頻發,所以,河南人口的遷出,多隨著朝代的更替、政治中心的轉移而發生。
1、現在的河南人是古代河南人嗎?如果不是哪河南人哪里來?
朋友你好!首先感謝你的邀請。但需要見諒的是,我不是學人口史的,也不是河南人,所以對河南人的來源、變遷、現狀不是很了解,回答更不能很確切,但我曾對中國移民史有過涉獵,現僅就所知做以回答,不足之處,請包涵、指教。為說明河南人口的淵源,先說一下河南人口的遷出,在古代,河南是中原地區的核心區之一,也是歷代中原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的變動在歷代不是很劇烈、頻發,所以,河南人口的遷出,多隨著朝代的更替、政治中心的轉移而發生。
河南人口的遷出在歷史上主要應該有以下幾次:1,西晉、東晉之交,西晉末年(316),朝廷發生“八王之亂”,西北少數民族攻滅西晉,晉朝東遷,國都由洛陽遷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大批中原人口隨之遷往南方,其中河南人口占很大比例;2,唐朝末年,“安史之亂”發生,安祿山叛軍攻占東都洛陽,河南成為戰爭的主戰場之一,大批河南人口遷往南方,成為“客家人”的祖源之一;3,元朝末年,河南是元軍和明軍作戰的主戰場之一,人口大量損失、外遷;4,明朝末年,河南是明軍和李自成起義軍的主戰場之一,因戰亂和旱災、洪災、瘟疫等災害,河南人口大量損失、外遷;5,明末清初,河南人口有一定的損失和外遷。
每當人口外遷,河南人口都有不同數量的減少,在社會穩定后,也就有不同數量的人口遷入,當然河南人口的遷入也不止這一個原因,比如商朝、周朝人口的遷入,就是因為政治原因,歷史上河南人口的遷入,主要應該有以下幾次:1,商朝的遷入。商朝早期,還是一個流動性很大的部族,約在公元前1320年,商族首領盤庚將國都遷至“殷”即今安陽,從今河北或山東帶來一定數量的人口;2,周朝建立,在河南“封建”了衛國、宋國等諸侯國,周朝封建諸侯國,是由受封的國君率領宗族一起到封地建國,隨著這些諸侯國的建立,遷入了一定數量的今陜西人口;3,元末明初,明洪武帝朱元璋從山西遷出到了人口,分往今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遷入河南的人口大約占當地總人口的10%-20%;4,明末清初,河南人口有所損失,遷入的人口應該主要以山西、陜西等鄰近地區為主,但規模應該不是很大,
2、為什么鄭州的外省人員比較少?
我做為一個鄭州土著人,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看法:一,鄭州是一個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新一線城市,且發展后勁十足。新中國建立時,當時的鄭州叫鄭縣,城區面積不足十平方公里,只有兩三條主街,人口不到二十萬,五十年代中期,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給鄭州帶來了發展機遇,第一個五年計和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在國家發展戰略中,鄭州定位輕工業紡織城,建設了六個國家級的大型紡織廠,并配套建設了一批基礎工業裝備制造企業。
從而使鄭州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到改革開放前,鄭州的人口己達到百萬之多,而且環境優良,被稱為綠城。鄭州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飛躍飛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現己達到近千平方公里,生產值連續翻番,己超過了萬億,城市設施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得到了大副提升,人民生活發生了質的改變,近年來在國家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政策扶持和支撐下,鄭州先后建設了鄭東新區,全國唯一的鄭州航空港試驗區等高新科技產業聚集區,為鄭州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圖為鄭東新區核心區風光二,鄭州區位優勢突出,生態環境優良,鄭州地處我國中部,交通十分便利,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以鄭州為交匯點的米字型高鐵即將建成,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國內航線四通八達,國際航線暢通世界五洲,高速公路里程數居全國前茅。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環境上,鄭州市投入大量資金,建成了面積比杭州西湖還要大的鄭東新區的龍湖,鄭州西區的西流湖和鄭東白沙組團的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