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湖區河南人最多,以前大部分遷移過來的河南人比較多,因為河南缺水不便于農耕,東西湖水資源豐富當年又是比較偏僻的地方,所以東西湖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河南人。但需要見諒的是,我不是學人口史的,也不是河南人,所以對河南人的來源、變遷、現狀不是很了解,回答更不能很確切。
1、現在的河南人是古代河南人嗎?如果不是哪河南人哪里來?
朋友你好!首先感謝你的邀請。但需要見諒的是,我不是學人口史的,也不是河南人,所以對河南人的來源、變遷、現狀不是很了解,回答更不能很確切,但我曾對中國移民史有過涉獵,現僅就所知做以回答,不足之處,請包涵、指教。為說明河南人口的淵源,先說一下河南人口的遷出,在古代,河南是中原地區的核心區之一,也是歷代中原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的變動在歷代不是很劇烈、頻發,所以,河南人口的遷出,多隨著朝代的更替、政治中心的轉移而發生。
河南人口的遷出在歷史上主要應該有以下幾次:1,西晉、東晉之交,西晉末年(316),朝廷發生“八王之亂”,西北少數民族攻滅西晉,晉朝東遷,國都由洛陽遷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大批中原人口隨之遷往南方,其中河南人口占很大比例;2,唐朝末年,“安史之亂”發生,安祿山叛軍攻占東都洛陽,河南成為戰爭的主戰場之一,大批河南人口遷往南方,成為“客家人”的祖源之一;3,元朝末年,河南是元軍和明軍作戰的主戰場之一,人口大量損失、外遷;4,明朝末年,河南是明軍和李自成起義軍的主戰場之一,因戰亂和旱災、洪災、瘟疫等災害,河南人口大量損失、外遷;5,明末清初,河南人口有一定的損失和外遷。
每當人口外遷,河南人口都有不同數量的減少,在社會穩定后,也就有不同數量的人口遷入,當然河南人口的遷入也不止這一個原因,比如商朝、周朝人口的遷入,就是因為政治原因,歷史上河南人口的遷入,主要應該有以下幾次:1,商朝的遷入。商朝早期,還是一個流動性很大的部族,約在公元前1320年,商族首領盤庚將國都遷至“殷”即今安陽,從今河北或山東帶來一定數量的人口;2,周朝建立,在河南“封建”了衛國、宋國等諸侯國,周朝封建諸侯國,是由受封的國君率領宗族一起到封地建國,隨著這些諸侯國的建立,遷入了一定數量的今陜西人口;3,元末明初,明洪武帝朱元璋從山西遷出到了人口,分往今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遷入河南的人口大約占當地總人口的10%-20%;4,明末清初,河南人口有所損失,遷入的人口應該主要以山西、陜西等鄰近地區為主,但規模應該不是很大,
2、河南人的主體是殷商的后裔還是周人的后裔?
周滅商是中國最后一次民系人口置換,河南人不是殷商后裔,但存在一點點殷商基因。其實父系基因分布清清楚楚,北方地區漢族父系基因具有相對更純的漢族主體基因O3,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分子人類學給你一個準確答案。下圖中很明確,河南地區依然是漢族主體基因為主,個別地區存在紅色部分的泰族基因O2a,泰族就是殷商后裔之一,與朝鮮的O2b都屬于殷商的主流民系。
周滅商時,箕子族逃入朝鮮,后來是泰族民系的微子繼承了殷商衣缽被封在殷商發源地亳州地區的宋國,歷史上曹操就是泰族基因O2a,其祖源就是亳州。周初時泰民系主體也南遷了,但也留下了一部分沒有離開的人,泰民系南遷至四川還迫使杜宇古蜀昆明族被迫進入云南,昆明族也叫昆侖開明氏。他們與聯合的哈尼百濮民系就是三星堆的主人了,
昆明族如果不被沖擊進入云南,那會如同楚地和吳地的先羌一樣回歸漢族,因為殷商時繞道返回的先羌與周代返回的羌系本身就是一族。殷商時繞道返回吳地的先羌還曾經與泰族基因組成過江西吳城遺址,與三星堆是同時期的,都是殷商晚期,就是說泰民系在殷商晚期已經站隊到兄弟民系羌系北三苗一邊了。極有可能當時主導殷商的是朝鮮基因O2b這個家族及其聯合體,
但朝鮮基因、泰族基因和苗瑤、羌系北三苗都是老三苗蠻系古楚人。都是帝嚳帝堯后裔,所以朝鮮的檀君,帝堯陶唐氏,也符合湖南湖北地區大量譚、唐姓,符合長沙這個譚州地名,周初時泰民系與西周發生了沖突摩擦,于是有了潑水節,意思是滾落人間著火的魔頭,接著就是泰民系和掃帚星南支主體南遷,我懷疑與三監亂和淮夷亂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