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市疾控中心外聘護士收入大致為三甲醫院同等級護士的30%多一點;縣區疾控中心外聘護士收入大致為縣區醫院護士的一半左右。一、首先必須持有通過考試取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并注冊;二、中斷注冊五年以上者,必須按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參加臨床實踐三個月,并向注冊機關提交有關證明,方可辦理再注冊;三、未經護士執業注冊者不得從事護理工作;四、如果要注冊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必須經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意聘用并蓋章,且提供《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副本復印件。
1、三甲醫院護士,考上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怎么選?
我也有三甲醫院合同和社區編制的選擇。我選了帶編制的社區,放棄了三甲醫院,我是放射技術專業,和護士類似,不是醫生,如果是醫生一定選三甲醫院。我們影像都是網絡化,社區不需要寫報告,都是上級單位醫生寫,并且雙簽名,我們還沒什么風險,按時上班就好了,而且我們單位考進來的護士也都是三甲醫院的護士,她們都是軍總,中大醫院的合同護士。
她們護士考進來是難上加難,4個名額,近200人報名,從這就知道編制的吸引力了。三甲醫院醫生可以學很多東西,雖然護士和放射技術員也能學到東西,但是依賴醫院,而醫生年資上來可以獨擋一面,護士和放射技術,越老越不值錢(合同),累到跑不動的,在醫院也沒地位,被人隨意呼來喝去,打不還口。接觸病人風險高,要是夜班碰到亂七八糟的人,比如喝酒的,1%的病人找事請就是一兩個星期碰一個。
社區病人一般對醫院級別心里有數,不會太計較,只要態度和善,不犯原則錯誤就不會有什么問題,就算也是1%找事的,那也是半年或幾個月碰到一個。收入差不了太多的,你在三甲掙的錢,不一定夠你老了看病的錢,退休差距就出來了。都說同工同酬,不假的,醫院做的了主的都一樣,醫院做不了主的呢,以上是我的觀點,僅限于我自己的理解,我的生活態度而已,各有各的想法,看到類似的經歷,想表達出來而已。
2、30歲護士在家當了5年全職寶媽能去社區衛生服務站上班嗎?
一、首先必須持有通過考試取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并注冊;二、中斷注冊五年以上者,必須按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參加臨床實踐三個月,并向注冊機關提交有關證明,方可辦理再注冊;三、未經護士執業注冊者不得從事護理工作;四、如果要注冊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必須經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意聘用并蓋章,且提供《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副本復印件,
3、護士去疾控中心上班好還是醫院好?
這個問題需要認真分析一下。先說編制問題:以筆者所在地情況為例:市疾控中心近二十年沒有公招過護士入編,現有在編護士,全部是軍隊干部編制的護士轉業,按照國家政策接收入編的。因為工作調整,所有臨床護理崗位撤銷,全部轉到其他技術崗位或行政崗位工作,各縣區疾控中心也多年沒有對外招過有編制的護士,縣區疾控中心分別開展了犬傷門診、預防接種門診、職業健康體檢、食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及辦理健康證等業務工作,需要數量有限的臨床護士,主要通過外聘不占編制解決,有少數是從縣級以下醫院調入的帶編制的護士。
應聘到疾控中心上班,基本不可能解決編制,醫院就不一樣了,有通過公招考試入編的機會,醫院等級越低,特別是社區、鄉鎮醫院,入編機會就越大。具有本科護理專業學歷的年輕護士到社區或鄉鎮工作就比較容易解決編制,有無編制,在工作穩定性和待遇上是有差別的。再說上夜班的情況:都說疾控中心護士不上夜班,實際情況不完全如此,
本地的情況是,少數縣區疾控中心設有住院部,收治地方流行病病人以及普通常見病病人,肯定就得安排護士上夜班,只不過比醫院的夜班輕松很多。再者是犬傷門診和預防接種門診,一般晚上要開到九、十點鐘,節假日白天肯定是要開診的,只不過沒有醫院節假日上班那么復雜、辛苦。最后說待遇:兩年前市疾控中心外聘護士收入大致為三甲醫院同等級護士的30%多一點;縣區疾控中心外聘護士收入大致為縣區醫院護士的一半左右,
只有個別疾控中心采取了外聘人員和在編人員基本同工同酬的政策,不過外聘護士還是要稍低于同級醫院護士收入。社區、鄉鎮醫院在編護士收入和二甲醫院護士比較要明顯低一些,比外聘到疾控中心的護士要高一些,但工作要忙一些,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需要完成指標任務,根據考核情況決定其能拿多少錢,存在一定工作壓力,如果想在護理工作上做出一番事業,又有不怕吃苦、不怕累的思想準備,同時,也需要一份較高的收入支撐家庭開支,那應該爭取應聘到二甲以上公立醫院工作,另外,還需要一個全日制護理大專以上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