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的地質遺跡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互輝映,構成了嵩山多層次的、多功能、立體的的迷人景觀。在少林寺西面約300米處的地方,有一片中國最大的塔林,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這里環境優美,景色怡人,古代遺跡,鱗次櫛比,置身其中,迎著千年的嵩岳山風,望著悠然的千載白云,頓有思接千載,涕下沾巾的古人情懷。
1、河南唯一不收門票的千年古寺,值得游嗎?
三月底,洛陽王城公園的牡丹已經開放,不過只是蓋過大棚的一兩處而已,全面盛開,要到四月中旬。下午五點到白馬寺寺,可惜工作人員說到了下班時間,停止售票,只好在大門外徘徊一段時間后,悵然離去。第二天,返回途中,剛好路過平頂山,汝州市的風穴寺,便欣然前去,心想,一個不收門票的景點,估計很普通吧。游過之后,才明白為什么游人如此之多,
這里環境優美,景色怡人,古代遺跡,鱗次櫛比,置身其中,迎著千年的嵩岳山風,望著悠然的千載白云,頓有思接千載,涕下沾巾的古人情懷。風穴寺為四A景區,卻不收門票費,汝州人民的情懷可見一斑,抵達大門,憑身份證進入。循路前行,兩山夾道,山巒起伏,左側一溝前來,溪水潺潺,蒼柏疊翠,溪左側有下塔林,因正在栽樹,游人可到塔前觀看,此處保存有唐,宋,元,明,清,及現代高僧的墓塔數十座。
林中大多為方形或六角形的密檐式磚塔,其中,有一座石塔,尤顯獨特,高近五米,共分三段,每段的基座壯如蓮花,雕刻精致,造型奇特。可惜墓志銘已泯滅不清,有一座墓志銘為,大有功力進公提點之塔。提點難道是僧人的職位名稱嗎?另外還有長老,提照之塔,也不解他們各自的含義。途中,看到一株高大的老榆樹,樹干須一人合抱,虬枝盤旋,綠蔭遮路,
榆樹在村莊已很難看到,曾經在內鄉寶天曼,聽當地人說,以前在山中,還有一種銅錢榆,榆錢像硬幣那樣大,現在都已絕跡。看到榆樹,兒時爬樹捋榆錢,姐弟們圍著盆子吃蒸榆錢的情景又浮現于眼前,順著石板路往上走,山門內矗立著天王殿,據碑文記載,為元代所建,看上去仍密檐齊整,盈柱流丹。楹聯為,威震四方護佛法,風調雨順保民康,
可見,佛法宗旨為安頓心靈,造福民生。天王殿上面是中佛殿,兩邊有客堂,香堂和配殿,看外觀,中佛殿年代更久遠,木制的斗拱飛檐,紅漆已剝落殆盡。顯出木質本色,額聯為,千古香煙,氣勢飛動。楹聯為,佛生西域,打開千年圣教,法傳東土,廣演萬代禪宗,穿過中殿,即直達寺院核心位置,大雄寶殿。供奉的為佛教本師釋迦牟尼,
大雄,指法力廣大,能降妖伏魔。實際上,人人盡可為圣賢,心之所向,無所不至,其楹聯有一句,祥光現于周時,指武則天在五臺山興建廟宇,用在此處,不能體現風穴寺的特色。殿前兩側,各有一小型石獸,不知是什么,有何寓意,另一標志性建筑,聳立在殿左側,為七祖塔。唐代建筑,高達二十多米,雄峙山間,國內罕見,它上摩云天,四角玲瓏,古樸秀麗,閱盡人間的千年滄桑風雨。
乃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該塔為紀念唐朝有貞禪師的功德所建。相傳,貞禪師曾于此興建寺廟,遍植蒼柏,弘揚佛法,應者云集,佛學強調,人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善事,做好人,強調持戒,布施,禪定,可使人放下執念,心靈純凈。貞禪師被唐玄宗謚為七祖,可見他佛學思想的源深,傳道說法的功力之大,他的著述何在,有何公案?難道已淹沒于紅塵。
風穴寺,一度與少林寺,白馬寺,相國寺,一起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寺,墓塔數量僅次于少林寺,和山東的靈巖寺。是研究古代建筑,古代寺廟,墓塔的變遷,古代佛學的文化寶庫,他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匆匆一瞥,不能盡意,回去路上,風穴寺寺歌縈繞于耳:清風若度,白云如禪,七祖傳燈,光照河山,風吹千古,云飄萬年,松柏不老,法印永傳。
2、少林寺到底是哪里的?
少林寺現在是鄭州的,過去很多年少林寺是洛陽的,有段時間,少林寺還是開封的。為什么這樣說呢?讓我們來刨根問底,扒扒少林寺的老底吧,一、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我國著名的“五岳”的中岳,古往今來,這里留下了數量眾多的人文景觀,山上計有三觀、三壇、四庵、四洞、五廟、五宮、十寺及寶塔270多座,是歷史上佛、儒、道三教薈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