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線城市小康水平至少要在全面平均中等收入財富水平的1.5倍。總之,不論在不在農村居住,只要在土地相對稀缺且環境比較優美的地區,擁有一套農村住宅,城鎮居民收入一般為總平均值的1.5倍,也就是在3.75萬元,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我國到2020年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普遍性定義。
1、夫妻雙方都在體制內,年收入有多少?
本人26年工齡,主任科員級。月工資4100,車補650,公積金2302,13月工資加目標獎54500近6萬。愛人16年工齡科員級干警,工資5248.49,車補500,出勤補貼710,公積金1600,13月工資目標獎總體與我相當,兩人合計23萬元左右(加公積金28萬元)。坐標東北,很多質疑我公積金繳存與工資不符合。
2、你認為在二線城市,每個月掙多少錢才能算是屬于小康的生活水平?
我國2017年GDP總量82.7萬億,預計2018年達到88萬億,按照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經濟總量約40%,也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約2.5萬元。城鎮居民收入一般為總平均值的1.5倍,也就是在3.75萬元,二線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上是屬于城鎮平均值的水平。那么一個三口之家在二線城市里家庭收入達到了11萬以上(扣除稅費后),才可以達到居民平均水平,
可到底多少才算達到小康水平呢?所謂小康就不能以個人收入計算,而是以家庭收入為準。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我國到2020年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普遍性定義,筆者認為要達到小康水平,至少要超過平均收入值的2倍。也就是年家庭收入至少要超過20萬元,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標準,還要加入家庭財富才可以算正在的小康水平。在二線城市小康水平至少要在全面平均中等收入財富水平的1.5倍,
3、一家四口,年收入16萬左右,在農村算什么水平?
根據我國2017年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6萬,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萬。一家四口收入達到1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4萬,不僅達到了農村居民1.3萬的3倍,還超過了全國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而且達到了城市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恭喜你!你可以不呆在農村,城市歡迎你!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8%,這樣歸屬于農村的人口數量6億,
假如按照收入20%的擁有60%的收入,也就是剛好是平均收入的3倍。這樣4萬的平均收入剛好是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意味著你的家庭戰勝了80%的農村家庭,成為本年度農村人口高收入的20%人群。但是財富的來源不僅在于可支配收入的獲得,還有固定資產的部分,有城市房產的居民自然不便說,可以超過農村居民平均財富多多。
可假如擁有農村宅基地也是一個重要財產和財富增值來源,但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占地面積、不同的房產構造也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城市邊緣的城中村,一旦拆遷那就可以得到巨大的財富增值。像深圳、廣州出現大量幾千萬財富的拆遷農戶一樣,一下子就擠入了全國1%的高收入人群,總之,不論在不在農村居住,只要在土地相對稀缺且環境比較優美的地區,擁有一套農村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