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廣東 > 東莞市 > 深莞惠一體化,深莞惠經濟圈三個定位是什么意思

深莞惠一體化,深莞惠經濟圈三個定位是什么意思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18 07:35:09 編輯:東莞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深莞惠經濟圈三個定位是什么意思

三個定位廣東要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實驗區兩個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

深莞惠經濟圈三個定位是什么意思

2,深莞惠一體化的線路規劃四縱兩橫一支

穗莞深城際軌道(及港深西部快軌)主要控制點:中堂、虎門、深圳機場、前海、香港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與香港及廣州,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東莞至深圳快速軌道(莞深快軌)主要控制點:萬江、松山湖、公明、石巖、前海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惠城至深圳快速軌道(惠深快軌)主要控制點:惠城、陳江、新圩、龍崗、前海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惠城,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深惠城際主要控制點:深圳北站、龍崗、惠陽、惠城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惠陽、惠城,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佛莞-莞惠城際軌道主要控制點:道滘、常平、陳江、惠城線路功能:連接東莞、惠州及廣州、佛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中南虎-虎龍城際軌道主要控制點:虎門、松山湖、清溪、龍崗、坪山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及廣州、中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惠陽-惠東城際主要控制點:惠陽、惠東線路功能:連接惠陽、惠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深莞惠一體化的線路規劃四縱兩橫一支

3,深莞惠一體化目標是什么

是加強三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統籌協調,建設跨區域產城融合組團,加快吸引現代要素流動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都市圈。

深莞惠一體化目標是什么

4,請問深圳和惠州什么時候一體化

給點耐心吧,早晚一天會一體化的
大亞灣、惠陽和坪山新區五年內一體化,要是整個深圳和惠州起碼要十年以上
你覺得深圳關內關外一體化了么?別折騰了還深惠一體,經濟,人文,各方面差那么多,你覺得,深圳和香港一體了,都還沒和惠州一體
深莞惠一體化其實已經開始,只不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完成而已。至于惠州人為什么不肯歸深圳管,我覺得其實不是惠州人的問題,而是地方zhengfu之間的利益問題,與惠州人民其實關系不大。

5,深莞惠一體化的一體化規劃

1小時交通圈實現步驟2015年強化深莞惠1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城際軌道,大同邊界區域瓶頸路段,形成快速通道網絡,適時開通城際公交,加快建設綜合客運樞紐。 2020年前深莞惠將全方位安排“公路暢通、軌道加速、港口提質、民航增效、換乘便捷、物流提升、公交跨市、管理協調、交通智能”九大工程,為保障建成全國重要經濟中心和全球先進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重要國際門戶奠定堅實基礎 。2030年深莞惠經濟圈將迎來區域交通有機融合的全新畫面:形成“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與珠三角兄弟城市、港澳之間實現2小時互通。港口外貿集裝箱服務周邊地區比例達到50%。區域外旅客占機場吞吐量比例達到30%。實現內部交通深度融合:打通所有跨邊界道路;毗鄰鎮區城際公交全面覆蓋;中心城區與相鄰邊界組團之間30分鐘可達。實現綜合交通高效融合:85%的中心城區和主要組團均有公路、軌道連通;軌道交通占主要運輸走廊機動化出行比例接近30% 。圖片來源南方網

6,深莞惠有可能一體化嗎2015年

你是怎么想問題的?東莞和深圳哪里放假不比你惠州高? 和那些大城市交通便利以后,是不是房價會漲呢?在東莞買不起房的人或許會來惠州買 但是你在惠州都覺得貴,你可能在東莞深圳找到比惠州便宜的么? 要買趁早,嫌貴的話就等個一二十年吧,短期內是不會跌的
不能,規劃是到2030年,實施起來很不容易。2014年6月10日首條貫穿深圳、惠州、東莞三地的公交線路深惠3線將正式開通。盡管這條線路由原有深惠3B線路優化而來,但由于它首次穿越了東莞鳳崗地區,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首條跨越深莞惠三地的公交線路。這只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深莞惠交通一體化的開端。

7,深莞惠一體化的簡介

2009年9月24日,深莞惠一體化第三次聯席會議在惠州召開。按照《珠江三角州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優化珠江口東岸地區功能布局”的要求和廣東省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意見》,深圳、東莞、惠州三市于2009年先后三次召開三市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簽訂《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緊密合作框架協議》、《深圳、東莞、惠州規劃一體化合作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深圳、東莞、惠州三市都地處珠江口的東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珠三角一體化的重點區域。深莞惠三市總面積高達1.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將近2000萬人,2008年GDP總量高達12797億元,占廣東省GDP總量的35.8%。深莞惠三市有著很深的淵源,在1979年之前都屬于惠陽地區,1979年深圳成為中國首批特區城市與惠州分開,1988年東莞獨立設市也與惠州分開。30年后歷史同源的深莞惠三市因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再次攜手密切協作。

8,深莞惠一體化的一體化規劃

1小時交通圈實現步驟2015年強化深莞惠1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城際軌道,大同邊界區域瓶頸路段,形成快速通道網絡,適時開通城際公交,加快建設綜合客運樞紐。 2020年前深莞惠將全方位安排“公路暢通、軌道加速、港口提質、民航增效、換乘便捷、物流提升、公交跨市、管理協調、交通智能”九大工程,為保障建成全國重要經濟中心和全球先進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重要國際門戶奠定堅實基礎 。2030年深莞惠經濟圈將迎來區域交通有機融合的全新畫面:形成“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與珠三角兄弟城市、港澳之間實現2小時互通。港口外貿集裝箱服務周邊地區比例達到50%。區域外旅客占機場吞吐量比例達到30%。實現內部交通深度融合:打通所有跨邊界道路;毗鄰鎮區城際公交全面覆蓋;中心城區與相鄰邊界組團之間30分鐘可達。實現綜合交通高效融合:85%的中心城區和主要組團均有公路、軌道連通;軌道交通占主要運輸走廊機動化出行比例接近30% 。圖片來源南方網

9,關于深莞惠一體化的問題

深莞惠一體化  2009年9月24日,深莞惠一體化第三次聯席會議在惠州召開。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優化珠江口東岸地區功能布局”的要求和廣東省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意見》,深圳、東莞、惠州三市于2009年先后三次召開三市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簽訂《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緊密合作框架協議》、《深圳、東莞、惠州規劃一體化合作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   深圳、東莞、惠州三市都地處珠江口的東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珠三角一體化的重點區域。深莞惠三市總面積高達1.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將近2000萬人,2008年GDP總量高達12797億元,占廣東省GDP總量的35.8%。深莞惠三市有著很深的淵源,在1979年之前都屬于惠陽地區,1979年深圳成為中國首批特區城市與惠州分開,1988年東莞獨立設市也與惠州分開。30年后歷史同源的深莞惠三市因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再次攜手密切協作。   2009年2月27日、5月16日、9月24日三市最高黨政領導分別聚首深圳、東莞和惠州,就如何推進深莞惠一體化進行探討,簽訂一系列的框架協議,這體現了深莞惠三市已經攜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與沖擊,同時也標志著深莞惠一體化戰略實施的開始。根據三次聯席會議的精神,深莞惠三市將從發展戰略、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區域創新、市場體系、產業結構、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資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個方面進行對接,率先在珠三角地區實現經濟一體化,打造成珠三角開放度最高、輻射力最強的經濟合作區域,爭當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先行者。深莞惠一體化第三次聯席會議正式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體化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按照協議,三市將制訂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規劃,充分利用整體條件,優化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合理布局重大基礎設施,統籌考慮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保護,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推進珠江口東岸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提高深莞惠整體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從深莞惠一體化第一次聯席會議至今,深莞惠一體化進程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這五個方面。

10,深莞惠一體化的線路規劃四縱兩橫一支

穗莞深城際軌道(及港深西部快軌)主要控制點:中堂、虎門、深圳機場、前海、香港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與香港及廣州,承擔沿線來組團城際客運 東莞至深圳快速軌道(莞深快軌)主要控制點:萬江、松山湖、公明、石巖、前源海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承擔2113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惠城至深圳快速軌道(惠深快軌)主要控制點:惠城、陳江、新圩、龍崗、前海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惠城,承擔沿線組團城際5261客運 深惠城際主要控制點:深圳北站、龍崗、惠陽、惠城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惠陽、惠城,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佛莞-莞惠城際軌道主要控制點:道滘、常平、陳江、惠城線路功能:連接東莞、惠州及廣4102州、佛山,承擔1653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中南虎-虎龍城際軌道主要控制點:虎門、松山湖、清溪、龍崗、坪山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及廣州、中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惠陽-惠東城際主要控制點:惠陽、惠東線路功能:連接惠陽、惠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11,特區40年新突破深圳與東莞惠州等市統籌合作箭在弦上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2020年8月,深圳特區將迎來設立40周年。40年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三的一線城市。 伴隨高速發展而凸顯的是土地空間不足等問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獲悉,針對深圳土地緊缺等瓶頸問題,囊括周邊東莞、惠州等市相關區域的統籌合作發展大方向已經確定。 “小空間、大作為” 2019年,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以接近2.7萬億元緊隨京滬兩城排名全國第三。從1979年到2019年40年間,深圳GDP增長超過1萬倍。 作為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城市,深圳的城市面積相比其他一線城市較小已經成為共識。當前,深圳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公里,是上海的三分之一、北京的八分之一。 伴隨土地資源供應緊張、城市后續發展空間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小空間、大作為”,但難持續,已經成為制約深圳今后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行政區劃專家、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教授林拓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分析稱,當前,深圳可供建設的新增土地所剩無幾,進而引發的是房價高企、經營成本上升、創業型中小企業難以生存等嚴峻問題,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城市永續發展。 “深圳的空間確實太狹小了,所以土地就很珍貴,深圳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出經濟密度全國第一的奇跡,很了不起。但也應該看到,空間太小,發展到今天,深圳如果再這么小下去,對來這個城市創業的年輕人和這座城市本身都很不利。”林拓說。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思平近年也撰文指出,正因為土地、房地產價格高漲帶來廠房租金快速增長,導致2015年前后深圳高端制造業發生大規模外遷,“加重了深圳產業空心化的風險,給未來深圳產業結構的優化和長遠發展帶來重大隱患。” 2018年,“華為要搬離深圳遷往東莞”就曾引發熱議,當是有分析認為正是因為深圳土地供應不足等問題才導致華為將部分部門外遷。最終華為表示總部基地將永遠留在深圳。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緊鑼密鼓進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公布滿一周年,“雙區”疊加下的深圳有望迎來新一波政策紅利。 “大統籌、深合作” 一般說來,擴大一座城市發展空間的常用方法是進行區劃調整,如撤縣設區等。但林拓對記者分析稱,深圳這么做的難度極大,深圳早已無縣可撤。 “當時深圳作為改革 探索 的先鋒,特區設立之初規模確實應該適度。”林拓說,“現在深圳面臨的問題是,要擴容,但舉步維艱。珠三角城市群的特點是密集型城市格局,地級市多且強市林立。” 林拓認為,“其實,路走遠了,有的時候反而忘了我們為了什么而出發。理想的做法是深圳不僅能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周邊城市也能夠更好發展。做好發揮深圳作為大灣區核心功能這篇大文章,既要基于行政區劃,但又不能局限于行政區劃,綜合多種策略打好組合拳,切實有效地推動跨市域的合作協同發展,具有更大的示范意義。”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獲悉,目前深圳與周邊東莞、惠州等市相關區域的統籌合作發展大方向已經確定,不過具體范圍與合作模式尚未最終敲定。 林拓表示,所謂“統籌合作”,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般化的做法可能流于形式,還可能加大協調成本,實際上,要做到在更大區域范圍內的相關城市充分匯聚各方面的優勢、智慧與能量,相向而行,統籌發展。 但他同時提醒稱,“這個統籌合作不宜理解為深圳一家獨大,而是大家在共同發展、共享成果之中,推動深圳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新境界,為周邊城市注入更強勁的發展新動力。” 雖然最終方案尚未確定,但其重點之一必然是統籌合作的新型利益平衡機制。財政如何分配是其中一個關鍵內容,林拓分析稱,“不能以原來零和博弈的思維來思考了,統籌合作后必將在廣東省內形成一個更為強勁的新增長極。如果說,當年深圳是改革先鋒,那么,新一輪統籌合作將為全國高質量區域協同發展再樹新標桿”。 無獨有偶,今年6月,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登了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浩等三人撰寫的《“三區”疊加擴權賦能 探索 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范區》一文。 該文提出,深圳應與周圍的東莞、惠州、汕尾、河源四市統籌合作發展, 探索 “一個跨行政區域的資源統籌、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統籌合作新模式”。 其實,深圳市自身早已明確認識到相關問題的存在,深圳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的思路近年來也多次被官方提及。如在在《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中,深圳官方坦言,深圳地域面積較小,發展空間和土地資源嚴重不足,要推進“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經濟圈建設。 再如,深圳市發改委對外公布的2020年工作計劃提出,要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則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呼吁持續深化深莞惠一體化進程, 探索 在臨深區域試行統一部署、統一管理的多區聯動模式。 “深莞惠汕河” 今年6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公布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明確提出,推動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云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這是近期廣東省公開文件中首次透露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的具體范圍。 如果以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為“深圳都市圈”范圍,2019年,深圳都市圈GDP約為42747億元,占廣東省的39.7%;常住人口約為3290萬人,占廣東省的28.56%;土地面積約為36312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的20.2%。 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統籌合作的發展想法也并非沒有 歷史 背景。 改革開放前,深圳一度歸原“惠陽地區行政公署”管轄,1979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此后1988年,惠陽地區行政公署拆分為四個地級市:東莞市、河源市、惠州市、汕尾市。 從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2019年深圳GDP以2.69萬億元處于絕對優勢地位,東莞(9482.5億元)、惠州(4177.41億元)經濟體量分別在廣東省內排名第四、第五,汕尾(1080.3億元)、河源(1080.03億元)則相對落后。 近日,東莞、惠州當地的兩份政策文件也引發廣泛討論。東莞市政府發布“關于暫停濱海灣新區范圍內各類建設行為的通告”、惠州市惠陽區則發布“關于廢止相關建設用地規劃控制的通告”。 校對:欒夢

12,深莞惠一體化的發展前景

2009年2月27日、5月16日、9月24日三市最高黨政領導分別聚首深圳、東莞和惠州,就如何推進深莞惠一體化進行探討,簽訂一系列的框架協議,這體現了深莞惠三市已經攜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與沖擊,同時也標志著深莞惠一體化戰略實施的開始。根據三次聯席會議的精神,深莞惠三市將從發展戰略、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區域創新、市場體系、產業結構、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資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個方面進行對接,率先在珠三角地區實現經濟一體化,打造成珠三角開放度最高、輻射力最強的經濟合作區域,爭當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先行者。深莞惠一體化第三次聯席會議正式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體化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按照協議,三市將制訂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規劃,充分利用整體條件,優化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合理布局重大基礎設施,統籌考慮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保護,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推進珠江口東岸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提高深莞惠整體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從深莞惠一體化第一次聯席會議至今,深莞惠一體化進程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這五個方面。

13,惠州輕軌的相關新聞

深莞惠一體化2009年9月24日,深莞惠一體化第三次聯席會議在惠州召開。按照《珠江三角州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優化珠江口東岸地區功能布局”的要求和廣東省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意見》,深圳、東莞、惠州三市于2009年先后三次召開三市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簽訂《貫徹落實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緊密合作框架協議》、《深圳、東莞、惠州規劃一體化合作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 深圳、東莞、惠州三市都地處珠江口的東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珠三角一體化的重點區域。深莞惠三市總面積高達1.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將近2000萬人,2008年GDP總量高達12797億元,占廣東省GDP總量的35.8%。 深莞惠三市有著很深的淵源,在1979年之前都屬于惠陽地區,1979年深圳成為中國首批特區城市與惠州分開,1988年東莞獨立設市也與惠州分開。30年后歷史同源的深莞惠三市因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再次攜手密切協作。 小時交通圈實現步驟 2015年前,強化深莞惠1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城際軌道,大同邊界區域瓶頸路段,形成快速通道網絡,適時開通城際公交,加快建設綜合客運樞紐。 2020年前,深莞惠將全方位安排“公路暢通、軌道加速、港口提質、民航增效、換乘便捷、物流提升、公交跨市、管理協調、交通智能”九大工程,為保障建成全國重要經濟中心和全球先進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重要國際門戶奠定堅實基礎。 2030年前,深莞惠經濟圈將迎來區域交通有機融合的全新畫面:形成“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與珠三角兄弟城市、港澳之間實現2小時互通。港口外貿集裝箱服務周邊地區比例達到50%。區域外旅客占機場吞吐量比例達到30%。實現內部交通深度融合:打通所有跨邊界道路;毗鄰鎮區城際公交全面覆蓋;中心城區與相鄰邊界組團之間30分鐘可達。實現綜合交通高效融合:85%的中心城區和主要組團均有公路、軌道連通;軌道交通占主要運輸走廊機動化出行比例接近30% 2016年3月30日正式開通運營。莞惠城軌常平東站至小金口站區段沿線共設常平東、樟木頭東、銀瓶、瀝林北、仲愷、惠環、龍豐、西湖東、云山、小金口等10個客運業務辦理車站,全長53公里。 莞惠城軌常平東至小金口間日常將開行16對動車組列車,節假日客流高峰期將安排滿圖開行22對動車組列車。 這次莞惠城軌并不是全線開通,今天開通的是“常平東站至小金口站”區段,沿線共設常平東、樟木頭東、銀瓶、瀝林北、仲愷、惠環、龍豐、西湖東、云山、小金口等10個客運業務辦理車站,全長53公里。 因此,東莞市民如果要想坐莞惠城軌的,目前只能在常平東、樟木頭東、銀瓶三個站點上車,也就是說,市民要到常平、樟木頭、謝崗這些鎮街才能坐城軌了。其他遠些鎮街的市民也不怕,尤其城區的市民,可先坐跨鎮公交到上述站點,然后再坐城軌到惠州。昨日,記者從市區各車站了解到,南城車站、汽車總站和汽車東站等車站均有跨鎮班車到上述鎮街,用時在1-2小時左右,票價10多元。 今后,莞惠城軌還將通車到東莞道滘,預計2016年底全線通車,屆時,在東莞市區有兩個站點,分別是西平西站、東城南站,以后大城區的市民也可以就近坐車去惠州。 常平東站最晚一班列車22時開 莞惠城軌最早和最晚一班列車什么時候發出?全程要跑多久才能到?昨日,記者登錄12306網站看到,莞惠城軌的車票已經開售,列車編號均為“C”字頭,3月30日東莞開出最早一班為C7901次,上午7時從常平東開出,8:10到達小金口站,全程用時1小時10分鐘;C7902次首趟開出列車當天上午6時30分從小金口站開出,到達常平東站7時40分,全程用時1小時10分鐘。 列車時刻表顯示,每天最晚從常平東站開行的班次為C7941次,22時00分開出;從小金口站開出的為C7942次,21時30分開出。 昨起預售車票運營初期每站必停 昨日15時起,旅客可通過12306網站、電話訂票、車站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代售點購買廣佛肇城軌和莞惠城軌的車票,其中廣州至肇慶全程票價65元,常平東至小金口全程票價35元。各趟列車車票均為當日當次有效,全程不對號入座。 廣鐵集團表示,根據運營初期客流預測和動車組配屬情況,在開通運營初期,莞惠城軌常平東至小金口間日常將開行16對動車組列車,節假日客流高峰期將安排滿圖開行22對動車組列車。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運營初期開行對數較少,莞惠城軌的動車組列車在沿線各客運業務辦理站均會停站,確保中間站停站頻次。 鐵路部門說,待動車組增加配屬,列車開行對數增加后,將對部分列車減少停站,縮短列車運行時間。
文章TAG:深莞惠一體化一體一體化經濟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平遥县| 康平县| 汪清县| 翁源县| 昌宁县| 滦平县| 柞水县| 安溪县| 汾阳市| 壶关县| 时尚| 灌阳县| 民权县| 论坛| 宝山区| 福安市| 托里县| 灌阳县| 离岛区| 梁平县| 通化县| 鄂州市| 武定县| 杂多县| 霍林郭勒市| 巴彦淖尔市| 元阳县| 商洛市| 仙居县| 马山县| 易门县| 巴彦淖尔市| 沁阳市| 多伦县| 兴海县| 温泉县| 个旧市| 漳平市| 桓仁|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