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大大小小有上百個皇帝,不過,有一奇特現象,就是有史以來,南方出文人,北方出皇帝。如今廣東省更是憑借地理條件以及優秀的歷史成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靠海的地理位置使得這片土地上早在史前時期就誕生了人類文明,廣東歷史上還是有一些比較有名的人物的,像袁崇煥、鄧世昌、梁啟超、張九齡等等。
1、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多少次海戰?都是跟誰打?
中國歷來是一個陸權國家,經濟發展和軍事攻略的重心也基本都在陸地之上,即使有水上的戰斗,也一般稱之為“水戰”而不是“海戰”,因為戰爭基本都是在江河湖之中爆發而不是大海之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海軍就沒有戰斗力,恰恰相反,中國的水師,至少在清朝以前,戰斗力是極強的。中國海軍揚名立萬的第一戰,就要數白江口之戰了,
這一戰,是旨在收復朝鮮半島的唐軍在面對日軍和新羅的四萬聯軍的時候,以區區一萬七千殘兵幾乎全殲敵人。這一戰,奠定了東北亞地區近千年的格局,中國的第二次海戰,爆發在完顏亮南侵的時候。這一戰由南宋水師提督李寶,在海州光復以后,帶領手下三千余海軍,在海上擊潰金國浙東道水軍,全殲萬余準備從水路包抄臨安的金兵,這場膠西海戰,也成為日后采石之戰的演習。
第三場大海戰,自然就是崖山之戰了,不多講,說多了都是淚,第四戰,則是大名鼎鼎的鳴梁、露梁海戰。這一戰,在朝鮮水師李舜臣的輔助之下(抱歉,作為一個藩屬國的將領,李舜臣只可能起到輔助作用,絕不可能有棒子自己吹噓得那么神奇),明朝水師在九百年后,再次擊潰覬覦大陸的日寇,第五戰,就比崖山之戰更加屈辱了——甲午海戰。
2、在歷史上,廣東地區出了多少位皇帝?
縱觀中國歷史,大大小小有上百個皇帝,不過,有一奇特現象,就是有史以來,南方出文人,北方出皇帝,所以,廣東地區出了多少位皇帝。乍一想,還真就說不出來誰,不過雖然廣東深處南方,但還是出過幾位皇帝的,這里簡要介紹一下,廣東,簡稱“粵”,這是因為《呂氏春秋》中它被稱為“百越”,《史記》中稱其為“南越”,越之一字逐漸被粵代替,到了《漢書》就開始被稱為“南粵”了。
廣東省靠海的地理位置使得這片土地上早在史前時期就誕生了人類文明,如今廣東省更是憑借地理條件以及優秀的歷史成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歷史上還是有一些比較有名的人物的,像袁崇煥、鄧世昌、梁啟超、張九齡等等,至于皇帝嘛,主要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南越王趙佗:趙佗南越國的第一任皇帝也是南越國的創立者,這里的南越國就是廣東了,
趙佗本姓姓贏,秦朝時的宗室族人,也是秦朝著名將領,生于今天的河北省正定縣,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不過人家還是在廣東做了皇帝。秦始皇三十年的時候,趙佗作為嬴政的得力副將跟隨前去嶺南平亂,這里的嶺南即今天的廣東、廣西一帶。在秦朝那個時候,嶺南地區還沒有如今這般繁華,一直未被開發治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嶺南人都被叫做“蠻人”,俗話有“南蠻北狄”,
嶺南地區在古代也被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正如寧古塔一般,因為環境艱難成為天然監獄。不管環境當時如何,秦始皇的目標是一統六國,繼續擴張,所以在一統六國之后,秦始皇開始轉戰嶺南。秦軍副帥趙佗,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十分具有軍師才能,在征服嶺南的戰役中,他和主帥任囂帶領50萬秦軍經過5年的浴血奮戰征服了嶺南,征服之后,他們并沒有立即回朝,趙佗在嶺南做了龍川縣令。
趙佗政治開明,大力發展當地經濟農業,并主張漢越通婚,本想著,自此就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了,誰料稱霸一時的大秦帝國僅僅在15年后就分崩離析。到了秦朝末年,一時天下大亂,陳勝吳廣等人揭竿而起,各自圈地稱王,中原地區再次陷入了混亂。彼時任囂任職南海郡尉,二人手中仍有十萬秦兵,正在二人旁觀局勢之時,任囂突然病重,彌留之際,將官印兵權交于了趙佗,
并告訴他,為王為帝,自己看著辦,秦朝是完了。(本人白話轉述)后來大局已定,百姓困苦,趙佗不負眾望,任囂死后,他封鎖嶺南關口,清理了秦朝安插的大小官員,一統嶺南各郡,自立為王,建立了第一個南越國,趙佗稱帝,也是出于無奈,誰不想過太平日子呢?后來楚漢爭霸,劉邦勝出之后決定和平解決嶺南問題,隨后,劉邦的使臣說服了趙佗,南越順勢歸附于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