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由挫折而產生個人的焦慮,而抗挫折的能力較弱,也有家庭環境的原因,之所以用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對待問題和人生處境。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家庭教育就是封閉式的教育,每天下午放學回家以后,面對我的最多的就是母親的叮囑,為此身邊的人和好友應該多幫助開導,結合他本人的實際慢慢的讓他接觸一些正能量,一些勵志的,對他有益的,對他感興趣的事物對他進行有效的條件反射。
1、內心封閉的人該怎樣走出來?
所謂的內心封閉就是把自己關在家里,不與外面接觸,不參加社交活動,更不和他人來往交談,自己很孤獨,害怕與群體交流活動,這些人是一種不適應環境的病態表現。這些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由挫折而產生個人的焦慮,而抗挫折的能力較弱,也有家庭環境的原因,之所以用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對待問題和人生處境,這樣一來,時間久了就成為一種不適應環境和社交的一種積壓的病態。
對于這些人光靠自己本人是很難走出困境的,為此身邊的人和好友應該多幫助開導,結合他本人的實際慢慢的讓他接觸一些正能量,一些勵志的,對他有益的,對他感興趣的事物對他進行有效的條件反射。因為人都是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的,在此基礎上各自也要積極的配合,不斷學習,用知識來豐富大腦,提升本能,走出害怕心理,不懂就大膽的去向別人請教,千萬不要有面子觀念,要把自己的心態變得像大海一樣廣闊,海量,這樣就可以承受狂風驟雨,在狂風驟雨后仍然是我的晴天,和風平,也是最幸福快樂的今天。
2、從小就心門緊鎖的孩子,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看到這個邀請,這個我第一時間腦海里出現的就是“內向”這兩個字,因為我感同身受,為什么這樣說呢?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家庭教育就是封閉式的教育,每天下午放學回家以后,面對我的最多的就是母親的叮囑:老師布置什么作業,作業多嘛,能寫完嘛等等一系列的追問,然后就會說趕快去寫作業,等我把作業寫完以后我想出去和村里其他小朋友玩,我母親就會說不許去,然后就讓我幫她干活,干的最多的就是燒鍋,洗碗,我當時那種心情就是身外曹營心在漢啊,我多希望能出去玩,多希望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樣盡情的玩耍周六周天最多的就是母親會分給我許多家務活,早晨起來打掃衛生,中午幫母親把面和好,她們回來炒菜,然后下午母親就讓我幫她洗衣服,那時候家里窮啊,只能用搓衣板洗,五六件衣服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壓力,洗一天我的童年生活基本上都是這樣度過的,每當同學談到哪個電視劇好看,哪個動畫片好看,我都是一臉茫然,因為母親從來不讓我過多的看電視,因為怕耽誤我的學習。
就這樣,我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學習成績基本算可以,回過頭想象這些母親的教育方式,我其實挺感動挺自豪的,但所有的事情都有利有弊,尤其是在高中,我就突然覺得自己挺內向,用我們同學的話說你好木訥,還是一位女生這讓我深有體會,所以我說封閉的孩子,有好也有壞。壞的是童年沒有太多的樂趣,好的是等你長大了以后會比其他同齡孩子更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