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的同時,也可以適當食療,平時多吃菠菜、大棗、動物血制品等,根據(jù)中醫(yī)基礎理論,因為氣能生血,所以可選用補血的藥物治療血虛,如黃芪、白術、山藥、黨參、太子參、西洋參等,此外,由于精血同源,補腎藥物還可間接發(fā)揮補血的作用,可與補腎藥物配伍,如枸杞、熟地黃、女貞子、黃精、續(xù)斷等,有很多中藥的功效是補血。
當歸:當歸補血湯:當歸6g,黃芪30g,水煎。適用于氣血兩虛、體虛乏力、肌肉消瘦、頭暈目眩、病后虛弱、產(chǎn)后血虛等。肺內熱虛、肝火過盛者不宜服用。何首烏:首烏枸杞湯:何首烏12克,杜仲10克。適用于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不宜吃茶葉、蘿卜等。一起,以免影響藥效。阿膠:補肺阿膠湯:阿膠(溶化)10克,馬兜鈴。牛蒡子6克、杏仁9克、糯米12克、甘草3克,水煎服。適用于肺虛火盛,咳喘,咽干痰少,或痰中帶血者。
2、 補血的中藥有哪些?有很多中藥的功效是補血。常用的有當歸、阿膠、白芍、熟地、龍眼肉、黨參、大棗,根據(jù)中醫(yī)基礎理論,因為氣能生血,所以可選用補血的藥物治療血虛,如黃芪、白術、山藥、黨參、太子參、西洋參等。此外,由于精血同源,補腎藥物還可間接發(fā)揮補血的作用,可與補腎藥物配伍,如枸杞、熟地黃、女貞子、黃精、續(xù)斷等,補血的同時,也可以適當食療,平時多吃菠菜、大棗、動物血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