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南湖北的分界線是洞庭湖其實是不準確的。實際上,漳河才是河北、河南的省分界線,河北與河南、湖北與湖南、山西與山東都是一字之差,那么他們的分界線肯定是與河、山、湖是分不開的,下面我們具體看下分界線到底是什么,一、河北河南的真實分界線是漳河,而非黃河。
1、河南河北是哪個河作為分界線的?
河南河北分界,古時指的是黃河。不過確切的說,現在有條漳河(漳河,中國華北地區海河水系的南運河支流,上游由兩河合一,一為清漳河、一為濁漳河,均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到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合流衛河,稱衛漳河、衛運河,進入海河水系的南運河。漳河流經三省四市21縣市區,長約412公里,流域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
1漳河干流長179公里。2由于流域上游落差巨大,下游下泄不暢,漳河歷史上災害頻繁,沿岸人民深受其害,治河水利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即在漳河河北省臨漳縣段建設了引漳十二渠(西門引水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建設了漳澤水庫、岳城水庫、紅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在流域農業生產和治理洪澇災害方面發揮了作用。
2、山東和山西是以哪座山為分界線的?
就目前我國行政區域劃分而言,山西和山東并不接壤,中間還相隔河北、河南兩省,而如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廣東廣西以這樣名字命名的省份皆為相鄰省份,那么為什么山東、山西并不接壤?那隔開山東、山西的又是哪座山脈呢?其實在古代,山東、山西是相鄰省份,兩省以太行山為界,東邊的就是山東,西邊的就是山西。隨著歷史的演變和區域的調整,兩省才慢慢隔開了,
說起太行山,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太行山自古不光為山東、山西的分界線,還是平原與高原的分水嶺。太行山以東為黃河沖擊而成的華北平原,以西則為著名的黃土高原,如此的地理特質,決定了兩地不同的人文、歷史、飲食及風土人情。單拿飲食來說,山東為平原地區還有漫長的海岸線,自古水土豐沃、食材豐盛,因此魯菜發展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
3、河南河北指的是哪個河?湖南湖北又指的是哪個湖?
謝邀,作為一個山東人還和陜西好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河南與河北的界河——漳河,關于河南河北的分界,其實一直以來民間一直有爭議,無非是黃河還是漳河之爭,相比之下,黃河要比漳河出名的多,身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早的河南河北是一個地區名兒而非行政區劃,那時的河南河北便是指的黃河以南地區和黃河以北地區,但慢慢走到元明清時期行省制度不斷完善,尤其是民國時期徹底形成今天的樣子,此時的河北省邯鄲市和河南省安陽市便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既成事實,
因此,河北河南之名雖來自于黃河,卻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現實。這是歷史演化的結果,另外,其他的省的分界簡單擴展一下!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與湘江交匯處,岳陽之側,浩瀚的湖面是長江的優良“蓄水池”、調洪行洪區,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值得關注的是,之洞庭湖已經比歷史上最盛時期小了好多,有其歷史原因,更與曾經發生過的人為填湖造田運動有關,此處不再多言,
廣東與廣西的“廣”——廣信,今梧州萬秀區管轄內,如果說前面三個大多數人都能過知曉或者推敲出來的話,那這一個恐怕除了兩廣的人很少有人知曉。漢武帝至三國末年,幾百年期間,廣信一直都是交州首府所在地,是整個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廣東廣西便來于此。中國今天的行政區劃,多起始于兩宋時期,完善于明清時期,基本定型于民國和新中國初期五六十年代,
4、襄陽會劃歸河南,和南陽合并嗎?
目前這種可能性不大,相反的如果按中國重新的去掉地級行政區按五十多個新的行政區劃的話,甚至南陽可能還會歸襄陽管。南陽襄陽及周邊的十堰商洛都屬中原片區語系,在生活習性上有所相近,但因分屬三省管轄,目前的向心力不齊,而且除了襄陽目前經濟在湖北排名第二外,其它地市都較落后,在各省的話語權很小,處于邊緣地帶,單就襄陽南陽而言,盡管倆地有部分相近,但襄陽身為湖北老二,一直以南方人自居,從心理上己把自己歸為了南方體系,當然也不愿意歸為北方的南陽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