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因其色如碧玉,糯軟肥美的口感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南方,有吃團子的習俗,青年團流傳到了現代,團子的由來清明前后吃團子的飲食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團子又名清明團子,是清明節日的特色食品,也是江南地區的傳統小吃,不同地方對青年團的稱呼不一樣,比如清明郭、清明郭,有的地方叫清明餅、清明巴、。
團子又名清明團子,是清明節日的特色食品,也是江南地區的傳統小吃。青團因其色如碧玉,糯軟肥美的口感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團子的由來清明前后吃團子的飲食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李周說,當時有“仲春,木司之國禁火”的法律,于是百姓停止做飯,“冷餐三日”。寒食期,應提前準備食物,以滿足寒冷日子里的饑餓感,而不是生火做飯。綠色餃子是由綠色艾草(一些麥秸汁)和糯米粉搗碎,然后用豆瓣醬填充而成。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滿足人們祭祀和不用烹飪就可以食用的需求。青年團流傳到了現代。人們吃青團更多是為了早嘗,它作為祭品的功能日益弱化。在南方,有吃團子的習俗。不同地方對青年團的稱呼不一樣,比如清明郭、清明郭,有的地方叫清明餅、清明巴、。
2、 清明團子怎樣做好吃呢?材料糯米粉500g,米粉100g,艾草100g(這個量做出來的成品顏色不是很綠,喜歡綠的要適當增加艾草的量),熱水250g,咸餡,甜餡做法1。將艾草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煮沸,加入一勺鹽,將艾草放入焯水鍋中,立即取出焯過的艾草,用冷水淋浴。2.將焯水后的艾草加入少量冷水,放入攪拌機打成糊狀,3.將500g糯米粉和100g米粉混合,放入量杯中備用(以免加水過多,可以補救)。4.將艾草糊加入面粉中,將水加熱,邊加邊攪拌,這樣面粉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