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暫且認為諸葛亮料事如神,那他為什么沒想到東吳會偷襲荊州呢,我們姑且來分析一下。如果東吳不偷襲荊州,則孫劉聯盟依然存在,不指望孫權攻淮南以呼應,只要孫權按兵不動則可保蜀漢后方穩定,也就是荊州不失,△水淹七軍那最后荊州為何會被東吳奪取呢,沒有注意到與東吳關系的微妙變化襄樊之戰前,蜀漢和東吳的關系一直是比較和睦和默契的,特別是蜀魏漢中之戰前,蜀漢為了緩和東吳索要荊州的壓力,主動握手言和,和東吳商定了劃湘江而治,而且蜀漢也明顯得向東吳表示出了友好。
1、假如關羽在東吳偷襲之后守住了荊州或劉備打東吳贏了,蜀國該怎么發展最好?
這個問題要分兩步回答。1、假設關羽守住了荊州,這時要看看三方的態度,首先曹操他是一心想統一天下,他不可能接受這種三分天下的局面,攻打荊州本身是曹操挑撥孫權所為。荊州沒打下如果孫權和劉備都沒后續反應了,曹操肯定也會想其他方法來挑撥兩者之間的關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孫權方面,沒打下荊州他就要考慮下劉備會有什么反應,有反應比如說發兵討吳,那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咯。
如果沒反應孫權估計也會暫時龜縮,是否伺機而動就要看后續發展了,至于劉備這邊,諸葛亮是一心要北伐,既然荊州被打,那就要考慮考慮后顧之憂了,或者用什么手段穩住東吳,或者震懾住東吳。但一定不想和東吳開戰,因為這只能隨了曹操的心愿,2、荊州失守,劉備夷陵打贏了,形勢完全不同了。首先蜀國諸葛亮絕對不會容許劉備進一步攻打,否則曹操絕對不會坐視,這樣蜀國就要腹背受敵了,
而這個時候劉備殺也殺了打也打了諸葛亮也好勸這些,再說東吳已成弱兵之勢,只要不是無法接受的條件那還不隨諸葛亮開?這個時候就要看諸葛亮怎么把握好這個機會徹底穩住東吳,好專心北伐了。當然曹操也不會坐視,挑撥一次是挑,挑兩次也是挑,這就看諸葛亮和曹操之間的博弈了,至于三國形勢發展走勢,還是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沒誰能預估。
2、周瑜如果活到219年,東吳是否還會偷襲荊州?
不會,因為周瑜在世,就不會有三國了。208年赤壁大戰爆發,當時劉備劉琦合并軍隊大約1.6萬,與江東合作獲得赤壁大戰勝利。209年1月,曹操退走,周瑜帶領主力進攻南郡曹仁,花費一年時間將曹仁逼退到襄樊地區。劉備則乘機以劉琦名義收取荊州南部四郡,如圖:此時,江東占領的南郡位置很不利,處于曹操劉璋劉備間,后勤補給需要通過長江水道,但劉備還控制江夏郡夏口城,隨時可攔截南郡與江東的水路交通,
江東也很尷尬,地面上,曹軍戰斗力要勝于江東,北上無望,又牽扯大量資源,加重了曹軍在淮南的壓力。南部,劉備是盟友,也是孫權妹夫,西面是很難進攻的劉璋。維持南郡的后勤補給都是個難題,所以,劉備在娶孫夫人之后,公開去柴桑見孫權,要求借南郡給自己。理由很充分:1、孫劉是聯盟和親戚的關系,應該互相扶持,2、劉備現在占有的南部四郡人口稀少,沒有錢糧,無法擴軍養兵,也沒有與曹軍的地面接觸線,不能給盟友江東分擔曹軍壓力。
孫權幾乎同意,但遭到了周瑜反對。周瑜認為:劉備具備梟雄之心,我們江東因為盟友關系得繼續喂養劉備,其實就等于養虎為患,所以,周瑜在南郡數人頭分期給劉備提供錢糧物資支援。劉備占領南四郡,士兵始終只有兩萬,就是因為資源不足,養不活更多士兵,周瑜壓制劉備非常有效。就是讓你劉備處于饑餓狀態,210年,周瑜準備西進攻擊益州,但因傷病死去,計劃取消。
接任大都督的魯肅是聯盟派,同意借南郡給劉備,所以,210年底,江東移交占領的南郡大部分土地與江陵城給劉備,劉備則將夏口及附近地區劃撥給江東做補償。得到南郡的劉備開始迅速膨脹,211年帶2萬軍隊入川,關羽還有過萬士兵,也就是說,半年時間,劉備軍隊新增1.5萬。213年諸葛亮入川增援又帶1.5萬,到219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已經又有4.5萬,
三國頂級戰略與戰役大師,優秀的戰術指揮者周瑜:8年多時間,南郡這一個地方為劉備新增了7.5萬軍隊。也就是說,沒有南郡,劉備不可能發展起來,而214年劉備才占領益州,215年曹操就消滅張魯,威逼益州,換句話說,劉備晚兩年時間入川,曹操就可能已經占領益州了,所以,周瑜再多活兩三年,劉備會憋屈到死,不是周瑜占領益州,就是曹操占領益州,劉備只能逃去交州當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