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休又稱為休沐,說明官員放假才洗澡,所以漢代社會上的主流風俗是十天才洗一次澡。當然,這個習慣只閑于社會上層,窮苦人家平日生活的主要矛盾是吃飽肚皮,那能這么講究?后來又有所謂五日休,說明政府官員的福利又有改善,如果逢休必沐,洗澡的頻率就越來越高了。若細問廣東人是怎樣養成每天洗澡的習慣,筆者這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手頭上也沒有確切的資料,只能猜測推理一下,
我是六○后,自出娘胎到稍稍懂事以來,我們家大大小小都是每天洗澡。能每天洗澡要講條件,首先要水源充足!筆者小時候聽說甚么內陸缺水地區的人,一生人還只能洗澡三次云云!出生時第一次,結婚第二次,第三次就是將要離世之時,也聽說過有些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山區,小孩在出生時洗第一次澡之后,要長大能夠挑水給自己洗澡用的時候,才可以洗第二次澡!筆者是城市長大的孩子,自少就有自來水到戶。
水供應充足,人們又消費得起,才談得上天天洗澡,然后是氣溫的問題,我們廣東省珠三角地區,自清中葉起就因為國際貿易先富起來,再加上冬天氣溫不特別低,我們的隆冬日子燒熱水洗澡就不怕冷壞,才可以有條件每天洗澡。若是華北地區的冬天,洗澡還有可能是件危險的事呢?總而言之,水源足而冬天基本上不下雪,經濟寬裕,是人們讓成每天洗澡習慣的先決條件,
4、對于洗澡一事,你是如何看待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差別的?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在東北生活了幾十年現在又來江蘇八年的東北人,我覺得南北方的人在洗澡這件事兒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首先,南方人所謂的洗澡就是沖澡,無論冬天,夏天,一沖了事,夏天熱就多沖幾遍,也不用搓澡巾搓,也不管水的溫度是涼是熱,而北方人洗澡是認認真真的到浴池去洗的,夏天即使每天都在家里洗,但是一個星期還是要去浴池洗一次的,冬天也要每個星期到浴池洗一次的,浴池的條件北方的要比南方的好很多,都是進門把鞋放在一樓,然后光著腳上二樓洗澡,(二樓浴室門口有拖鞋)為什么要光著腳呢,因為地上和樓梯上鋪的是紅色的暖暖的地毯,北方的浴池都很大,很寬敞,淋浴頭也很多,當然人也很多,無論你什么時候去都是滿滿的人,有的時候沒有位置還要等一會,洗完澡,拖鞋要拖在浴室內,浴室門口有一個大毛巾,站在上面把腳弄干再穿衣服,最后下樓穿鞋,我去過南方的浴池都不是很大(是東北浴池的幾分之一)我去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就我一個人,冬天空調都不給開,每次洗澡都凍得哆哆嗦嗦的,真是花錢受罪,還有一件怪事就是夏天竟然女浴池還不開,我感到很不理解,是為了省水,省電還是因為錢賺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