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準確的河南的方言不是從其它地方傳來的,而是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經過了不斷的演變,像河南話最典型的“中”,據說就是因為中原仍天下之中才變成一種方言的。距離現在最近的遷入河南的大事是明初的大遷徙,有大量的山西人遷往河南,現在很多河南的村莊都是在明朝時期建立的,在此基礎上河南話可能會有所變化,但依然會保留本土特色。
1、我想問河南的方言是從哪兒傳來的?有何依據?
感謝邀請,準確的說,河南的方言不是從其它地方傳來的,而是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經過了不斷的演變,像河南話最典型的“中”,據說就是因為中原仍天下之中才變成一種方言的。現在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說是現在的粵語保留了古代中原官話的一些說法,但是這樣說法很難讓人信服,盡管北宋時期大批中原人南下,那也是分布的廣東、浙江、福建等地,那么為什么偏偏廣東話就保留古代中原官話了呢?在歷史上,河南地區經過了多次的民族(族群)大融合,比如在秦漢時期中原地區就有了洛陽雅言,隋唐時期更是官方用語,
而經過唐末五代十國之亂后,雅言便“南染吳越,北雜夷虜”,此后便是宋朝,以及不到一百年的元朝。距離現在最近的遷入河南的大事是明初的大遷徙,有大量的山西人遷往河南,現在很多河南的村莊都是在明朝時期建立的,在此基礎上河南話可能會有所變化,但依然會保留本土特色,自明朝大遷徙后,包括明末闖王之亂,清末民國的戰爭等等河南都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人口遷入現象。
因此,通過河南地區歷史上的遷入情況來看,現在的方言最起碼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奠定,更早的起源于何時將不得而知,從現在人口遷徙的情況看,如果不是大規模的同一族群遷入,大約三代后,方言也會被本土同化,所以外來語言被河南話同化的可能性極大,而不是河南話外來傳入。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2、焦作各縣方言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跟河南話差那么多呢?
焦作各縣的方言是在中原官話的基礎上,與山西方言相互影響而來的。明朝初年,焦作地區也幾乎變成無人區,朱元璋接受戶部郎中劉九皋的建議,就近將山西居民遷到這里墾殖,恢復農業生產,洪武年間,三次將山西平陽府的民眾遷居到此,并以河內為中心,設置懷慶府,下轄濟源、孟縣、溫縣、修武、武陟、河內、原武、陽武。原武、陽武后來于民國合并成原陽縣,
3、為什么感覺河南、山東、安徽、江蘇說的方言都一個樣子?
這個問題其實只問對了一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個省份有說方言相同的地區,但是大部分都不相同。問此問題的人要么是這四個省份交界區域城市的人,要么就是外地人去這四個省份相交界區域城市出差,走過這幾個地方感覺說話方言一樣,可以準確的講四個省份交接的地方說的方言叫做“中原官話”先說說山東,山東的方言體系分為三大板塊,一個版塊就是我們剛才說的中原官話,主要集中在魯西南,與河南方言很相似。
而魯北、魯中地區說的是冀魯官話,也就是與河北南部的方言較為相似,最后膠東地區說的方言叫做膠遼官話,區別于冀魯、中原,倒是與遼寧大連、丹東成為一體。再說說江蘇,江蘇的方言體系基本也分為三大板塊,江蘇只有西北部徐州、宿遷一帶方言傾向于中原官話,而往南便是江淮官話,再往南過了長江基本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吳語”,有個詞語叫做“吳儂軟語”說的就是長江南岸城市的方言,
另外因為安徽省與江蘇省原先都是江南省,所以安徽省的方言也是從北至南依次改變,與江蘇相差不大。最后說下河南,河南是中原官話的發源地區,也是當前中原官話使用最多的省份,以河南為發源地,向四周擴散,方言體系形成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在歷史上基本就已經成型,而河南是華夏民族發展繞不開的省份,所以就出現了上面四個省份交界之地方言一個樣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