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怎么理解這個問題了,在外省,別人問起,一般都說是南陽的,跟南陽其他地方的人也有同根同源的歸屬感,但是在河南,基本都說自己是鄧縣人,不為別的,因為目前乃至幾十年前,鄧縣人,在南陽其他地方人眼里,是外地人,好多鄧縣人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離學打工、外地創業,沒去過南陽幾次,哪里來的歸屬感。
1、南陽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南陽的名人太多了,僅解放軍中少將以上軍銜就有80多位,今天簡要介紹幾位,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常萬全,河南南陽人,解放軍上將。1949年1月生,1968年3月入伍,1968年11月入黨,歷任陸軍第四十七集團軍軍長、蘭州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沈陽軍區司令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兼國防部部長等職務,2007年11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彭小楓,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人,解放軍上將,曾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員。〈以前介紹過了,歡迎關注),△李棟恒,河南南陽人,解放軍中將軍銜。1944年7月生,1965年9月入黨,歷任陸軍第39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警部隊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兼總裝備部副政委、紀委書記。1997年7月授武警中將,2003年12月改授陸軍中將,
2、鄧州人認為自己是南陽人嗎?
看怎么理解這個問題了,在外省,別人問起,一般都說是南陽的,跟南陽其他地方的人也有同根同源的歸屬感,但是在河南,基本都說自己是鄧縣人,不為別的,因為目前乃至幾十年前,鄧縣人,在南陽其他地方人眼里,是外地人,好多鄧縣人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離學打工、外地創業,沒去過南陽幾次,哪里來的歸屬感?個人理解,純屬參考。
3、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是哪里人?為何《新唐書》說是鄧州南陽人?
若說韓愈,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產生重要影響,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后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韓愈是一個氣場和存在感均極強的人物。劉禹錫在《祭韓吏部文》中說,作為文壇領袖,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余年,聲名塞天,
”韓愈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歷史人才,他的影響使無數帝王將相相形見絀。在中唐的政治舞臺上,他扮演過監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誥、刑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績,但他的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為文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