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有明一代南京始終都是都城之一,京師所有的政府班子南京都有,相當于陪都。此后南京這一稱呼被固定了下來,即便今天的南京已不是首都,但它仍舊與北京遙相呼應,南京的名稱來源于明朝,民國時期重新啟用并延續至今南京是中國現在僅有帶“京”字的兩個城市之一。
1、為什么南京被有些人稱為“徽京”?有哪些緣由?
這個說法,其實和“安徽人把南京當成自己的省會”一樣。這不難理解,如果我們稍微了解下安徽和南京,安徽和江蘇的歷史和風土,就能明白為什么南京在安徽擁有如此獨特的地位,江蘇和安徽,其實在過去本來就是一個省。他們在明朝時稱為南直隸,到清朝時又改為江南省,今天的江蘇可是僅次于廣東的經濟第二大省,而換在清代,江蘇加安徽組成的江南省,那可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大省。
僅江南省一省之稅賦,就相當于當時全國的三分之一!也正因為江南省的過分富庶,清廷擔心其“建制過大,不利于中央統治”,于是,在1661年,順治皇帝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而江蘇和安徽,也是從那時起才算正式分家,但奇怪的是,當時的江蘇巡撫府設在蘇州,而安徽巡撫府卻是在南京。也就是說,雖然南京不隸屬于安徽,但卻放置了管轄安徽的最高官方機構,
因此,南京無疑就相當于安徽的省會了。所以說,南京被部分人稱之為“徽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此外,由于南京曾長期作為安徽,乃至江蘇的政治中心,因此自然也有許多安徽民眾遷入。因此,從在民俗和方言上看,以南京為中心的鎮江、揚州、馬鞍山、滁州、六安等地區,當地人的語言似乎與南京更為相近,彼此交流起來幾乎沒多大障礙,
2、南京古代都有哪些稱號?
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建業、建鄴、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南京等。1、冶城,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南京朝天宮所在的冶山地區設冶煉作坊鑄造兵器,其山被稱為“冶山”,又叫“冶城”,吳國占領南京,在南京建了一座城,并在冶煉作坊(現在的朝天宮位置)打造兵器。冶城可以說是吳王夫差的兵工廠,
2、越城,公元前472年,越滅吳的次年,越王勾踐命范蠡在今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西側一帶高地即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筑城,取越國國號之名,稱之為越城,又名范蠡城。越城被認為是南京建城史的開端,公元前472,加上今年2018,南京城到現在的建城史,確切的年數是2490年,再過10年,南京將迎來建城2500年。
次年,改秣陵為建業,意為建功立業,并在原來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
3、金陵,《建康實錄》記載楚威王“因山立號,置金陵邑”,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后,就在今南京清涼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為那時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涼山上,而清涼山當時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為金陵邑,4、建業,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移治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