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地位和影響還是獨一無二的~于是,康有為以孔子的名義寫了這兩本書,說孔子其實是在按照自己當時的理想進行改革,而不是告訴后人(也就是儒家傳統經典都是偽經,也就是后人偽造的學說)他應該自我克制,堅持封建禮教,而應該像孔子一樣主動改革,使國家富強,我更清楚孔子的考試制度,它和《孔子改革考》都是康有為打著楊公學派的旗號宣傳托孤改革思想的重要著作,3因為那時候科學民主的新思想還沒有傳入中國,Hello,新學偽經Kao》又名《考據偽經》,最早出版于1891年。
甲午戰爭前,上層社會有四個觀點不同的政治派別:還有一個政治勢力,即光緒皇帝身邊的所謂“皇黨”開明官僚集團,以光緒大師翁同龢、沈和文為代表,他們是官僚地主階級的上層成員。但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中國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他們逐漸對形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希望通過變法從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分子手中奪回最高權力,使國家由弱變強,從而支持光緒皇帝進行政治革新,成為維新派的盟友。甲午戰爭后,這四股勢力大體形成了死硬派和洋務派兩大派系。他們一步一步地羞辱和向外國侵略者投降,堅決反對國內的任何改革。維新派與皇黨官僚聯手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發動戊戌變法,又稱“戊戌變法”。
1這里的檢查是指檢查,也就是仔細描摹。2改制就是改變體制,也就是改革。3因為那時候科學民主的新思想還沒有傳入中國。廣大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仍然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影響,仍然崇拜孔子!孔子的地位和影響還是獨一無二的~于是,康有為以孔子的名義寫了這兩本書,說孔子其實是在按照自己當時的理想進行改革,而不是告訴后人(也就是儒家傳統經典都是偽經,也就是后人偽造的學說)他應該自我克制,堅持封建禮教,而應該像孔子一樣主動改革,使國家富強!換句話說,孔子實際上是一個主張政治改革的改革者(從而使大家都支持他們的政治改革和改革)。不能改變的封建制度,為后人所推崇,是后人的偽造,不是孔子真正的主張(從而使大家支持其變法維新)。
3、康有為《新學偽考經》《孔子改制考》Hello,新學偽經 Kao》又名《考據偽經》,最早出版于1891年。它和《孔子改革考》都是康有為打著楊公學派的旗號宣傳托孤改革思想的重要著作,我更清楚孔子的考試制度。首先介紹一下康有為,生于清末,屬于維新派(具體是哪一派我忘了),因為甲午戰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他給光緒皇帝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被稱為《巴士上的信》(多人合寫)。他認為洋務派只重器物,不重制度,要求改革制度,于是就成了孔子考試制度的編撰,原因是這樣的:康有為寫《孔子改革考試制度》的時候,雖然已經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思想,但是并沒有深入人心,封建傳統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此時,孔子作為封建社會思想的代表,被康推為改革的先鋒,孔子雖然被推崇,但其實質是西學思想,所以人們評價康的思想是“中表”(好像是這四個字,反正意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