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職業本科大學有哪些
1. 重慶三峽學院——本科
2. 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大專
3.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大專
4. 重慶三峽技術職業學院——大專
拓展資料:
1. 重慶三峽學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坐落于重慶市萬州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入選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是一所位于三峽庫區腹地的以文、工為主,其他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2. 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 、教育部公布備案的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國標代碼:12755),學院位于重慶市第二大城市、千古文化古都萬州,有金龍、天城兩個校區,占地近1000畝,在校生近10000人,面向全國招生。
3.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位于重慶市萬州區,2006年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由原萬州衛校,原萬縣中醫藥學校合并升格組建。2016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4.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一所以現代農業為特色,多學科專業群共同發展的全日制綜合性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前身是“國家級重點中專”萬州農業學校與“省部級重點中專”萬州工業學校,兩校合并,資源升級重組。學校在8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曾多次度開辦大學專科,成立過專科學院。
2. 重慶有什么職業大學
2021年重慶萬州單招院校名單排名
序號 學校名稱
1,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2,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3,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4,重慶三峽學院
5,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單招和全統一高考的招生性質是一樣的,他們用的全是國家統一下發的招生計劃,畢業證書都由中國教育部統一簽發,因此,畢業證書的“認可度”是一樣的,不會有孰輕孰重的難題。近些年,從職業學校通過單招報考高校的學員就會有許多和普高升入大學的學員在同一所高校、同一個系、同一個技術專業、同一個班集體學習培訓。
3.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是幾本大學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吧,在江北而且是公辦的,就業率高又賺錢,又有保障,要看自己的能力了酒店管理還行~~~自己喜歡就好
4. 重慶市高職本科有哪些學院
在渝的高等院校共有55所。
其中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為國家211工程院校,重慶大學也是國家985工程學校。其中重慶大學建筑學院(原重慶建筑大學)是國內建筑學“老八校”之一,為國家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建筑學專業人才。本科院校: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四川外語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三峽學院、重慶文理學院、長江師范學院、重慶科技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 獨立學院: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西南大學育才學院、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四川外語學院南方翻譯學院、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在沙坪壩的有:重慶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外語學院,重慶醫科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通信學院,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5. 重慶職業本科大學有哪些專業
重慶醫科大學創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而成,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學校為重點建設大學。 學校由位于渝中區的袁家崗校區和位于重慶大學城的縉云校區組成,校園總面積2650余畝。其中,縉云校區占地2000余畝,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 重醫的專科招生,共分三個專業:護理(文史類)50人、臨床醫學(理工類)80人、護理(理工類)50人,學制全部為3年,主要面向四川生源招生,辦學點在重慶醫科大學四川省西昌涼山衛生學校。各專業介紹如下: 臨床醫學: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城鄉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臨床醫師。 【主要課程】 本專業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為主干學科,開設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必修課程。 【就業去向】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農村鄉鎮衛生院的臨床醫療崗位。 護理專業: 【學制】三年(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念和專業技能,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級技術應用性護理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本專業以基礎醫學、護理學為主干學科,開設有人體形態學、人體機能學、護理學導論、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等必修課程。 【就業去向】在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院等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康復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