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體育產業泛化為運動與休閑旅游結合發展提供可能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奧運爭光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及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以足球職業俱樂部的建立和職業足球聯賽的舉辦為突破口的競技體育改革,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的過程,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職業聯賽相繼出現,體育贊助、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日漸增多,促進了體育產業中本源產業的成長和載體產業的形成,這為運動休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廣大群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體育活動,其中通過休閑旅游方式參與登山、游泳、滑雪、觀看比賽等體育活動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
由于消費者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日益增長,休閑旅游產業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關注一直持續,從2001年的旅游主題被確定為“體育健身游”,到02年日韓世界杯和06年德國世界杯期間,各相關國際旅行社組織赴日韓和德國的球賽觀光助威團的熱烈場面均可看出,休閑旅游行業的相關部門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體育產業和休閑旅游產業的合作前景廣闊。
(三)我國擁有發展運動休閑的優勢基礎條件
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體育運動的類型多樣,運動的文化底蘊深厚,并融入到方方面面之中,這些特點使我國擁有寶貴的運動休閑旅游資源。由于緯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我國幾乎適合開展所有類型的體育健身活動。東北可以開展雪上運動,東、南部江濱海地區可以開展水上運動,新疆等地可開展沙漠探險運動,而為數眾多的名山可開展攀巖運動。同時,幾乎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體育民俗活動,如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湖北清江闖灘節、土家族擺手舞、龍舟賽等等,這些民間體育活動蘊涵著濃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 運動休閑所產生的市場需求,結合體育產業泛化的大環境,加上優勢的基礎條件,為我國運動休閑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為旅游產業系統升級和景區產品提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手段。
背景
首屆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陳曉介紹說,體育旅游作為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是以體育資源為基礎,吸引人們參加與感受體育活動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是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休閑生活方式,也是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體育旅游中所產生的交通、膳食和住宿等收益在統計學上都歸結為旅游行業收入,所以一般都簡單地把體育旅游看作旅游業的一個分支,“其實,體育旅游不同于一般旅游活動,也不是旅游業的一個普通分支,有其專業性和特殊性,始終離不開體育方面的參與、組織與指導。”
旅游活動
這樣按屬加種差定義法給體育旅游下個定義:“所謂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為了滿足各種體育需求,借助于體育組織或其他中介機構進行的旅游活動.”3體育旅游的甚本特征體育旅游與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源自: 論體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5年連桂紅,劉建剛
來源文章摘要:本文在探討體育旅游與其他形式旅游的相同點及不同特點的基礎上,對體育旅游的定義作了邏輯歸納,進而揭示了體育旅游的五大基本特征即“專業性強”、“安全系數低”、“成本費用高”、“時效性突出”、“社會效應顯著”。
產業分支
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它體現了體育的社會性與旅游的社會性。體育旅游屬于社會體育的一個產業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種旅游的一種,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新興旅游活動,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娛樂身心、鍛煉身體、競技競賽、刺激冒險、康復保健、體育觀賞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旅游企業、體育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則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專項體育需求,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為旅游者在施行旅游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于一體的服務,使旅游者在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是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