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的執業醫師法規定,醫生需要注冊自己的醫師資格證,然后對于醫生的執業地點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沒有資格證,就擅自在藥店里頭坐診冒充醫生,那可是屬于非法行醫的。那些在藥店里面買藥的,穿著白大褂的醫生,有可能十有八九根本就不是什么醫生,只是冒牌貨而已。
1、現在藥店的坐堂中醫不少,有真本事的多嗎?
坐堂中醫是中醫門里人,題主是門外人,怎么樣的真本事,中醫潭大海深,能治病救人以病患者說了算,也是實踐證明,不說坐堂中醫人氏,就說過去逰走江湖中醫,如果沒有一二點本事能行通嗎,再者人不可世量,金不可斗量,醫術深淺各有所長,真正病與命相連,再是有本事得之命為絕癥,神仙難救,只有可去則去,明白吧,治病救人,改水流渠,害病豪才,病者而愈,命者垂危。
2、藥品的利潤到底有多少?
醫藥行業的暴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風傳幾倍甚至幾百倍的都有,但是你從上市藥企的財務報表,無論是毛利潤還是凈利潤,并不是那么離譜。究竟醫藥的利潤到底是多少,醫藥利潤去哪了,醫藥行業的利益鏈條長,受益人多。舉個例子,我們去醫院接觸到的一種藥,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這種藥的利益鏈條上,廠商出廠價是6毛錢。然后醫藥公司以6毛錢從工廠里把它買出來,
醫藥公司轉手交給醫藥代表,賣4塊錢。這3.4元的差價就是醫藥公司沒扣掉各種成本的收入,醫藥代表拿藥到醫院做推廣,做一些復雜的工作,你懂的。醫院采購了,中標價11元,到醫院這兒再合理合法按規定可以加價15%,也就是12.65元,這就是到患者手里的價格。那么多出來這些錢,有一些是銷售過程當中合理的利潤,不合理的在招標環節。
這7塊錢的分法也是有講究的,醫藥代表占10%,也就是0.7元。另有10%是這個醫院負責采購的人,再下邊40%是開藥的大夫,如果大夫不給患者開這個藥,你前面都是白搭。剩下的40%就是醫院拿了,這就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只能藥價漲起來了大家才能受益。在利益分配中,所占的比例為什么這么高,這就是當前以藥養醫所導致,撥的款項不夠。
比方說三甲醫院,有人給測算過,假如單純靠財政給醫院的行政撥款,醫院只能維持15天的資金周轉,剩下的十一個多月只能靠醫院自己想辦法,如果不用醫藥或者器械掙錢,醫院就沒法運營了。所以說這并不是個別大夫或者醫院利益熏心掙黑錢,而是醫療生態使然,以藥養醫,藥品雖然有溢價,但是看病的掛號費便宜。而在歐美國家看病,采取的是醫藥分離,
3、你對現在在藥店賣藥的“醫生”有什么看法?
首先說句大實話:不是說你穿上個白大褂,你就是醫生了。那些在藥店里面買藥的,穿著白大褂的醫生,有可能十有八九根本就不是什么醫生,只是冒牌貨而已!真正的醫生,就算是退休了,也不至于跑到藥店去,除非這個藥店是他自己家開的,而且,退休后的醫生,越來越吃香,隨便到哪里坐個診,不比待在小藥店忽悠人掙得多?之所以這么做,一個是為了吸引顧客,讓你來做什么免費的微量元素檢測,什么體內寒濕檢測,測出來問題了,再給你賣點保健品來賺你的錢,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利用醫生的身份,來讓你更容易信服。
真醫生基本不回去,也不屑于去藥店里頭做這種勾當,套上個白大褂假扮醫生,告訴人們是哪里哪里的專家,過來免費坐診,這是很多藥店吸引人的套路,而且根據我國的執業醫師法規定,醫生需要注冊自己的醫師資格證,然后對于醫生的執業地點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沒有資格證,就擅自在藥店里頭坐診冒充醫生,那可是屬于非法行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