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市三維地貌圖
重慶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稱。
2. 重慶三維地形
重慶的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和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兩座山脈。重慶市地處我國四川盆地東部,屬我國陸地地勢第二級階梯。東北部雄踞著大巴山地;東南部斜貫有巫山、大婁山等山脈;其西為紅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為低山與丘陵相間排列的平行嶺谷類型組合。
3. 重慶三維地圖全圖
重慶的區是正廳級單位,重慶的縣是副廳級單位
區和縣的區別在于隸屬層次的不同,兩者存在職權差異:
區一般指的直轄市、地級市、特別行政區下設的行政區劃,屬于縣級別的行政區;而縣是中國通用的行政區劃之一,縣由地級市或行署直管。
區和縣是中國現行的行政區劃體系單位,區和縣一般是由直轄市和地級市管轄的。區的人口相對來說比縣要多,非農業人口占比也比較高,區的經濟相對于縣來說比較發達。區和縣的級別相當,但區的設立有一定的限制,在《市轄區設置標準》中,雖然允許直轄市和地級市設立市轄區,但要求市區總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市轄區人口不得少于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不得少于10萬人,對中心城市的就業人口要求非農業人口不得低于70%,達不到要求是不能設立市轄區單位。
4. 重慶市三維地貌圖片
重慶的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和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兩座山脈。
重慶地貌基本特征:
重慶市地處我國四川盆地東部,屬我國陸地地勢第二級階梯。東北部雄踞著大巴山地;東南部斜貫有巫山、大婁山等山脈;其西為紅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為低山與丘陵相間排列的平行嶺谷類型組合。
重慶市簡介:
重慶是中國直轄市,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是中國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1929年,正式建市。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48.43萬人(2016年),轄38個區縣(26區、8縣、4自治縣),擁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等人文景觀。
5. 重慶市地形地質圖
渝中半島屬川東平行嶺谷區,以剝蝕構造地貌為主。地貌類型受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控制明顯,背斜一般隆起成山,向斜經長期剝蝕后形成丘陵。在長江、嘉陵江長期流經由上沙溪廟組砂巖、泥巖不等厚互層組成的平緩開闊褶皺地區,不斷沖刷、侵蝕河床,在地殼相對上升期,河水下切,岸坡升高。在地殼相對穩定期,河水迂回側蝕,使沖刷(侵蝕)岸岸坡變陡,常在沖刷岸形成高陡岸坡,在堆積岸堆積大量沖積物質。同時,在風化作用和重力地質作用下以及人類工程活動的不斷發展,不斷改變河谷形態,岸坡變高變陡形成了渝中特有的谷間剝蝕臺地斜坡地貌。
渝中半島位于重慶市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的狹長半島形陸地上,因其全境在渝中區,所以稱為渝中半島,是重慶市政府駐地,是重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6. 重慶三維立體地形圖
重慶,一座不會視覺疲勞的城市
城中是山,山中是城。被媒體稱為3D魔幻立體空中城市,在全球享譽盛名。
有人說,重慶的公交、輕軌,時而上天,時而入地,總之是隱身而至、遁形而去。
在重慶,可能你從一樓進入建筑物,下去兩層卻發現你在二樓;
在重慶,你開車在路上,但說不定你還在人家的樓頂上;
在重慶,看不到一條路的盡頭——走著走著就不見了……
這座山城,因其依山傍水而建的特質顯現出了與中國其他城市與眾不同的特別魅力——它是一座3D立體的“空中”之城。
7. 重慶市三維地圖實景圖
重慶在地圖上像一只雄雞,雞頭就是東北部地區,雞尾就是西南部地區了。但巴渝地圖上又有重大發現,重慶美術工作者蔡躍宏在設計新重慶藝術觀光地圖時,偶然發現直轄后的巴渝地圖40個城市節點,相連后可生成一只美麗的“巨鳥”圖案,這只“巨鳥”酷似古代巴人的“太陽鳥”圖騰。特別有趣的是這只“巨鳥”與重慶生態、經濟、人文、功能神秘對應吻合:
8. 重慶市三維地貌圖高清
重慶是著名的“山城”,重慶的地形之復雜。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大部分都是坡地。至于重慶地形為何那么復雜的原因,還要從它的地理位置說起。
重慶位于中國的第二級階梯和三級階梯的交界地帶。在階梯交界地帶的地方地質運動都較為頻繁,地形較為復雜。
它處于四川盆地東南部,四周被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和大婁山四座大山環繞。故其地形較為復雜,被譽為“山城”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