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重慶 > 長壽區 > 國民政府南京多少人,閻錫山易幟南京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南京多少人,閻錫山易幟南京國民政府

來源:整理 時間:2022-07-27 20:29:59 編輯:河南頭條 手機版

同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了蔣介石的南京總統府,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的滅亡,40年3月,國民黨中的二號人物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重慶國民政府形成對峙,抗戰勝利之后,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民國時期有多少國民政府?

民國時期有多少國民政府

1921年4月7日,廣州國會非常會議決定改軍政府為中華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1925年6月,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議將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因其在廣州故稱為“廣州國民政府”,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發起了北伐戰爭。隨著北伐戰爭由珠江流域擴大到長江流域,1927年,廣州國民搬到了武漢,成立了武漢國民政府,

同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從此形成了武漢、南京兩個中央政府相互對峙的局面,為了促使兩個政府的妥協,蔣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最終促使了所謂的“寧漢合流”,即武漢國民政府合并到南京國民政府。抗戰全面爆發后,隨著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淪陷,以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機關搬遷到了武漢辦公,武漢會戰之后,武漢被日軍占領,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搬遷到了重慶,成立了重慶國民政府,重慶成為了戰時陪都。

1940年3月,國民黨中的二號人物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重慶國民政府形成對峙,抗戰勝利之后,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了蔣介石的南京總統府,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的滅亡,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雖然滅亡了,但是國民黨的統治并沒有滅亡。國民黨又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直到第四野戰軍解放了廣州之后,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治才宣告結束,

2、閻錫山易幟南京國民政府,改稱“北方國民革命軍”,軍力如何?

閻錫山易幟南京國民政府,改稱“北方國民革命軍”,軍力如何

問題中所說的即就是閻錫山易幟事件,這在民國史研究中是個大事。具體來說,是指1927年6月3日以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軍事集團,公開宣布遵守三民主義,在山西地區降下原來代表北京政府的五色國旗,改懸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旗,閻錫山被選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閻錫山此人性格中庸,且很會騎墻打政治牌,他是老同盟會員,曾領導太原辛亥起義,但此后或依附或聯合袁世凱、段棋瑞、張作霖、吳佩孚等人,縱橫裨闔于北洋諸軍閥之間,游刃有余。

由于閻氏長期統治山西,晉軍擁有十余萬兵力,因此,南北各方都極力爭取閻錫山。好玩的是,有一段時期,聚集太原的各方代表竟達三四十人之多,以籠絡閻錫山,為了割據自保,閻錫山則以“嚴正中立、保境安民”相標榜,善活稀泥,觀望風色,多頭應付,以有萬全之策。北伐軍興后,閻錫山成為僅次于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之下的第四號人物,故其成為南軍想要策反的主要對象,

國民黨可以說極力爭取閻錫山,雙方的關系開始改善。1925年(民國十四年),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山西省黨部在太原成立,閻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張作霖的威脅和拉攏下,對北伐采取坐山觀虎斗的態度。北伐軍于1926年(民國十五年)7月誓師后,直指湘鄂,摧枯拉朽,很快打垮了吳佩孚;接著又取得贛、閩、浙、皖、蘇的勝利,孫傳芳潰不成軍,

大勢所趨,北伐奉張,已是指日可待。閻看到這一形勢,決定棄奉張而親南京,“四·一二”政變之后,國民政府內部分裂,出現了武漢、南京、奉系三大政治勢力鼎立的局面,各方都加緊了對閻錫山的拉攏。4月22日,武漢國民黨中常會第8次會議通過軍事委員會的呈請,任命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但閻錫山心中并沒有領情,

北伐軍勢如破竹,奉軍自顧不暇、轉變戰略北撤后,閻錫山決定正式易幟。1927年6月5日,以國民黨山西省黨部、太原市黨部、山西省農民協會、婦女協會、學生聯合會、商民協會、工人代表聯合會等團體名義召開的“國民大會”,通過反對日本出兵山東、擁護南京國民政府、電賀國民政府建都南京等決議,會議推舉了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同時又自拉自唱,通電擁護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

文章TAG:國民政府南京易幟閻錫山國民政府南京多少人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石屏县| 融水| 平昌县| 徐汇区| 大英县| 布尔津县| 扎鲁特旗| 临城县| 琼中| 甘肃省| 曲靖市| 成都市| 界首市| 博湖县| 册亨县| 安远县| 伊吾县| 新兴县| 长岭县| 大悟县| 饶阳县| 罗源县| 米泉市| 宝山区| 双牌县| 大姚县| 惠水县| 隆安县| 丹寨县| 蒙山县| 九寨沟县| 鹿邑县| 阜宁县| 通海县| 随州市| 安顺市| 临武县| 无为县| 习水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