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誠信故事20字,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求一個關于誠信的小故事,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有人站出來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擴展資料誠信是一個漢語詞匯,讀作chéngxìn。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