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年代步車的去留爭議大,這很正常。老年代步車是真正的馬路殺手,很多司機朋友都對這種車深惡痛絕,這確實也是一種辦法,但老年代步車終究還是老年代步車,像汽車那樣考證掛牌買保險真的現實嗎,代表車型有寶駿E2五菱MINI等老年代步車,老年代步車目前確實存在一定問題,但這只是一少部分人的問題,與老年代步車又有多大關系。
1、老年代步車可以合法上路嗎?
可以的,但是必須是合法合規的才行。在2017年的時候,齊魯晚報報道了一件老年代步車上牌的新聞,報道中提到,在濟南車管所的市中分所,民警對一輛名為“陸派祥樂”的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進行驗車、登記、拍照后,然后車主選號,上了黃色摩托車號牌。這里所謂的合法合規,可以從二個角度來解釋,第一個角度是老年代步車。
這款車必須是正規廠家生產,可以在工信部里面查到的,如果不確定是否可以上牌,可以拿著車輛合格證的復印件或者拍張合格證照片去車管所查詢。第二個角度就是開車的人,目前來說,三輪的老年代步車需要持摩托車駕照,也就是D照才算有準駕資格。而四輪代步車至少需要C1或者C2照才行,這種合法合規的三輪/四輪老年代步車,前者的上牌流程跟摩托車是一樣的。
購置稅交一下,然后買交強險,最后選個自己喜歡的摩托車牌就行了,后者跟普通轎車的上牌流程一樣的。先交購置稅,然后買交強險,最后上牌就可以了,代表車型有寶駿E200,五菱MINI等老年代步車。當然,現在路上很多在跑的老年代步車是沒法上牌的,這類代步車有一些統一的特點:不知名作坊拼湊而出,不保證質量,不保證安全,做工粗制濫造,頂著BBA的山寨前臉滿大街亂闖。
開車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有,他們要么不懂交規,要么仗著代步車不上牌的特點,不遵守交規,在路上橫沖直撞,堪稱毒瘤。因為是老年人開車,加上代步車沒保險,出了事追償困難,基本只能自認倒霉,這種車,大城市是見不到的,只要出現在機動車道上,有一輛逮一輛。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縣級或者鄉鎮這些交警力量薄弱的地方,
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提高,再加上基層的基礎設施不到位,出行沒有大城市便捷,年輕人可以開摩托車,電動車,而老年人只能開這種三輪/四輪的代步車了。主要是用來趕集買菜,出行看病,接送孩子等,所以,很多基層主管部門也不好管,畢竟這是剛需。人家想出門舒服點,你不能直接禁了吧!而且這玩意好歹比二輪電動車安全一些,勉強算得上鐵包肉,不是肉包鐵,
2、老年代步車為什么不能開上路?
老年代步車是真正的馬路殺手,很多司機朋友都對這種車深惡痛絕。因為代步車沒有號牌,自然也不可能上保險,不僅違章行為不好查,而且一旦發生事故,它變成了弱勢群體,倒霉的是機動車主,不過,便宜不是罪過。那么這種車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不能開上路呢?身份問題按照法律,國內的汽車分機動和非機動車兩種,代步車屬于非機動車,不允許上機動車道,
但目前的低速電動車從速度到外觀都已經不是非機動車了。盡管掛了新能源電動車的牌子,但國家已經明文規定過,低速電動車不屬于新能源汽車,也不屬于摩托車類,所以說,現在代步車的身份模糊,游走于非機動車和電動汽車之間,無證無照無保險。由于沒有明文界定低速電動車身份,所以,這種車不能申請牌照,也不準駛入機動車道,
生產制造很多代步車的時速已經到了70-80公里,而且車的底盤又輕又高,容易發生側翻。安全配置也不齊全,不要說外殼多為廉價的玻璃鋼,根本過不了防撞測試,很多車根本沒有安全氣囊,這樣的車怎么能夠上路嗎?再加上很多是由手工作坊生產的,不僅沒有流水線,材料也是東拼西湊,手工焊接,中間很容易發生線路自燃,整治措施近年來各地紛紛開始了整治行動。
北京、濟南將低速電動車定性為“機動車”,而且,低速電動車輛要上路,必須要經過公告,只有公告上有的車輛才可以上路行駛。此外,駕駛者應持有駕駛證,并懸掛車牌,比如《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草案)》規定,非下肢殘疾的人不得駕駛殘疾人機動車,典典提醒代步車的存在有它合理的需求,但如果沒有規范的市場監管,損害的是廣大交通參與者的共同利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