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即便定都洛陽,也沒用。西周變東周,但洛陽的東周繼承了西周的全部問題,于是,東周就沒兩都制了,完全以洛陽為首都,也就是因為這些,因此,中國首都第一街叫洛陽街,首都大戲院叫洛陽大戲院,中國自主地名品牌車叫洛陽汽車,即便是西漢之時,王朝中央也是年年轉運山東粟。
1、為什么建都洛陽的朝代都廢了?比如東周東漢和兩宋?
定都洛陽,是中原王朝極好選擇。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朝代選擇定都洛陽,但有一個奇怪的困惑,那就是定都洛陽的王朝,很少輝煌。你不能說它們都廢了,定都洛陽的東漢,雖然不及西漢更強,但也能堪稱一個大帝國。至于都廢了一說,歷史上沒有哪個王朝不廢的,“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就是傳統王朝的宿命,這跟定都在哪里,沒啥關系。
01.定都洛陽的歷代王朝第一個應該是西周,建東都洛邑,很多王朝都是兩都制,甚至五都制。沒別的原因,就是周以后的歷代王朝的統治區域太大,不管是分封還是集權,純靠制度運作,根本無法統治這個龐大區域。政治中心豐京和鎬京距離中原太遠,所以西周就得在關東地區建立一個都城、盯住東方諸侯,既然要盯住東方諸侯,就不能建個城就行了。
洛邑這里設置了成周八師,這是軍事力量,而伊洛六百里平原,則是經濟力量。再加上東京的地位,于是看住東方就沒啥問題了,后來西周變東周,也就是平王東遷。于是,東周就沒兩都制了,完全以洛陽為首都,東周的確很快就衰落了,可以說一直也沒強過。但問題不在東周,而在西周,西周就已經衰落了,東周就只能繼續衰落。所以,東周衰落,跟定都沒啥關系,跟分封制的路徑依賴有關系,
八百里關中平原,都給分封干凈了,周天子號令不了天下諸侯。你這時候遷都洛陽,還有什么意義?難道周天子還能不分封了?諸侯國可以,但周天子不可以,周天子必須把分封貫徹到底,然后就是東漢,東漢也定都洛陽。東漢不如西漢更強,但不是軍事、經濟不如西漢,而是政治不如西漢,簡單說就是皇帝和朝堂太弱,就沒啥權力,不僅控制不了地方,甚至還被地方反控制。
那么,權力都到誰的手里了?都在豪族手中,這些人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甚至都能組織自己的部曲武裝,東漢以后,接續統序的是曹魏,曹魏定都洛陽。司馬篡魏,接續統序的是西晉,這兩個王朝,都定都洛陽??梢哉f,曹魏和司馬晉,跟東漢一樣,王朝中心都不強,但,跟定都洛陽也沒啥關系,還是稀罕后期以來的老問題,權力都在豪族手中。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定都洛陽,但馬上遭遇了六鎮起義。東魏和北齊把首都定在了鄴城,西魏和北周把首都定在了長安,為什么不定都洛陽?因為洛陽是戰場。山西河南就是北朝兩大勢力的斗獸場,所以誰也不會把首都定在這里,宇文泰關中改革,成就了關中最后的輝煌。于是,隋唐都定都長安,但以洛陽為東都,也就是說,這里也算首都。
而且兩朝的皇帝,更傾向于在洛陽宰制天下,一個原因是關中殘破,很難養活首都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另一個原因是洛陽控制關東和山東更方便。唐以后是五代十國,后梁是兩都制,但洛陽是西都,東都在開封,之后是后唐,基本上就以洛陽為首都了。后晉還是兩都制度,分別是洛陽和開封,再以后,開封的地位逐漸高于洛陽,成為正式首都。
大宋結束五代亂世后,卻實施了四京制,以洛陽為西京河南府,宋以后,政治中心繼續東移和北移。于是,元以北京、明以南京和北京、清以北京,北京成為連接中原和草原的重要樞紐。所以,首都基本上就定在了這里,02.定都洛陽的優勢滿滿中國比較輝煌的朝代,主要有秦朝、兩漢、隋唐以及元明清。這些朝代要么打遍了整個地理視界,要么雄跨中原和草原兩大文明帶,
所以,夾在中間的兩宋,就顯得暗淡了很多。其實,這主要是后人的虛榮心偏誤,兩個小孩子拼爹比爸爸,往往都是比誰家老爹更彪悍無兩、誰家老爸更能拼命三郎,很少有孩子說:我爸從來不打我,我爸很溫柔,所以,后人比祖宗,肯定把最能打的祖宗拉出來。但是,實際上大宋治下的老百姓,比其他王朝的生活要滋潤很多,還是,回到定都洛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