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島所謂青島市區,即原市內五區范圍。青島是韓國人的第二故鄉,當你行走在香港中路上,隨便一個人很可能就是韓國人或者日本人,青島土著理解的市區將來只能稱之為老市區,市區面積和概念將來肯定越來越擴大,現在面對疫情,越來越多韓國人再次涌入青島,會不會影響青島的疫情呢。
1、青島有多少韓國人,韓國人大量來青島會影響青島的疫情嗎?
青島是韓國人的第二故鄉,當你行走在香港中路上,隨便一個人很可能就是韓國人或者日本人。從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后,大量的韓國人來青島投資辦企業,讓青島一度成為韓國人的天下,根據我的了解,韓國人在青島大約有十五萬人,所辦企業有九千多家,這么多韓國人扎堆來青,無非是看中了青島優美的工作生活環境。那么現在面對疫情,越來越多韓國人再次涌入青島,會不會影響青島的疫情呢?回答是,只要防控得力,不會影響,但形勢很嚴峻,
青島的本地人沒有肺炎疫情,后來的感染者都是輸入性病例,韓國現在是疫情嚴重地區,這么多韓國人來青,不排除是到青島來避難的。由于青島和韓國的經貿往來非常密切,又不能制止韓國人來青,這就為青島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都知道肺炎疫情的潛伏期很長,很多剛感染的人是沒有任何癥狀的,大量的韓國人進入青島,讓青島再次充滿了危機感,
真對復雜情況,青島當地已經做好了應對措施,嚴格檢查進入青島口岸的境外人員,嚴格登記個人信息,稍有癥狀,嚴謹入青,需要觀察隔離的,一律觀察隔離。對于短期居住境外人,全部到指定賓館入住,有固定住所的,居家觀察14天,居住的在那個區域的境外人,全部有居住地派車接送,以確保青島的疫情防控不出任何問題,董青島供稿。
2、青島李滄算市區,西海岸為什么不算市區?
90年代前青島市區:市南、市北、臺東、四方、滄口,黃島從膠南縣劃出獨立建區,原嶗山縣一分為三:以原縣政府駐地李村鎮為界,李村以南大部設嶗山區,李村以北大部設城陽區。李村鎮與滄口區合并,設李滄區,市北先與臺東合并,后與四方合并,成現在的大市北。老青島所謂青島市區,即原市內五區范圍,由于滄口曾是青島的工業區,所以李滄區是市區,觀念上,對李村鎮的部分,很多人還會認為是“農村”。
3、青島為什么很多地方都沒有多少人的感覺?
青島為什么感覺人少?而且感覺越來越少?很恭喜,你的感覺是沒毛病的,罪魁禍首在哪里?四個字:三灣三城。“三灣三城”“擁灣發展”大計劃,對青島市人口的稀釋,以及有意識的將新入青島市的人口、新增加的就業機會導入西海岸、城陽、紅島、即墨等處落地,才是目前青島市人口越來越少的感覺的癥結所在,。一句話,青島的人少了,城陽和黃島的人多了,僅此而已,
解釋起來也很簡單,由于東部城區(青島)的發展成熟度要遠高于西岸城區(黃島)和北岸城區(紅島),因此為了實現“三灣三城”,青島在近10年以及未來10-20年的發展主力,都會放到西岸城區和北岸城區,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投資都將放到這兩個地方。而現有的主城區,也就是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四地,按照規劃來看,獲得資源傾斜將比較有限,后面可見的時間里,
將沒有什么太大手筆規劃。加上青島本來就不是一個中心輻射型城市,不像人民廣場之于上海、故宮之于北京、鐘樓之于西安或天府廣場之于成都那樣,有一個絕對的公認的城市“中心點”——你說五四廣場的話,五四廣場建成迄今剛剛20年,再之前在傳統老青島眼里都是“郊區”,之前很多售樓處炒作的市政府北遷計劃,雖然被辟謠為假,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如果市政府真的北遷了,那整個市南區就再也配不上“市中心”一說。
所以,青島的人口涌入有明顯的區域化、集團化、地域化特征,主力建設哪里,人口就涌入哪里。之前的老城區,并不像很多城市那樣會出現人口回流,而是會隨著新城區的發展,一步步涼掉,最后變成文藝青年“打卡休閑”的歷史建筑,是它們最終的歸宿,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老西鎮、老四方、老臺東這樣的傳統青島老城區,基本都已經是半個養老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