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合肥已經是新一線城市,合肥2019年GDP9409.4億,從2009合肥10年時間,GDP增幅347.61%,增速第一。即便晉級新一線城市,合肥還不是國家中心城市,即便是國家中心城市,合肥也很難成為一線城市,一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以及五線城市。
1、合肥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潛力如何,需要多少年才能躋身一線城市?
合肥發展一定要高瞻遠矚高屋建瓴,頂天立地,踏踏實實加快向全世界科技創新城市邁進!不要在乎那些虛頭八腦的名聲,無所謂中國的幾線城市,能得到全世界科技創新著名城市稱號就行了,就像硅谷一樣!合肥應該重中之重搞好中國聲谷精神,全力以赴支持中科大中科院量子科技核聚變等科技創新,一定要為中科大中科院和科大訊飛等發展解決后顧之憂,做好保姆,做好老母雞孵化器作用,絕不能像深圳市因為貪圖土地收入推高土地高昂價格把華為總部推到東莞市,絕不能干這樣的殺雞取卵鼠目寸光的蠢事!。
2、2030年合肥能不能沖進一線城市行列?
一線城市是指在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有輻射影響其他城市發展的能力,在創新、金融、人才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力,老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引導輻射的作用隨著國內的經濟形勢發展,已經逐步在走下坡路,所以必然要有增加新的一線城市。就目前的綜合實力看,合肥想擠進新的一線城市的難度非常大,10年后呢?如果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合肥完全有競爭一線城市的能力,
這些年來,合肥的城市發展和科技創新,讓世界刮目,合肥的科技地位僅次于北京上海,世界多項第一在合肥誕生,八縱八橫的鐵路交通網輻射全國,未來10年,將會建成15條或更多的地鐵線,同時作為排名全國第九的宜居城市,作為科技名城,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對人才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我們再來看看合肥的地理位置,合肥位于江淮之間,向西可以帶動西部發展,與南京近在咫尺,聯手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城市集群具有很強的優勢,向東與上海遙相呼應。
3、合肥有成為一線城市的可能嗎?
謝謝邀請:合肥能不能成為一線城市,主要取決于合肥的“動能”是否足夠大!我曾經在某財經論壇上首次提出經濟發展的“動能”,深圳之所以在三十年時間里面,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我國的一線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取決于深圳的“動能”,這個動能是三個優勢的疊加,第一是國家政策、第二是區位優勢、第三是時代的“風口”國家政策細心的朋友都發現了,以前天津還被確認為準一線城市,如今準一線城市也不提了,以前我們國家把城市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縣級市等等,
如今變了,許多普通地級市超過了副省級城市,所以目前把城市分為了:一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以及五線城市。合肥目前是二線城市,還未晉級新一線城市,即便晉級新一線城市,合肥還不是國家中心城市,即便是國家中心城市,合肥也很難成為一線城市。所以我們發現:經濟實力和地位高于合肥的城市還有很多,比如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長沙、鄭州、西安等等,
目前國家不再是增加一線城市,而是在不斷開放國家中心城市,合肥要把眼光放在國家中心城市身上。而不是盲目靠吹捧,去爭奪一線城市,區位優勢深圳為什么能夠成為一線城市,這和深圳的區位優勢有直接關聯,深圳與香港地緣相接,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從香港引來許多技術和資金,所以才能做強做大經濟,反過來看合肥,合肥地處內地,雖然加入了長三角,但是合肥并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很簡單的原因,長三角面積這么大,不像香港是個彈丸之地,所以上海、江蘇、浙江的很多資源,很少會流去合肥,自身的城鎮化都還沒完成,怎么顧得上合肥?合肥的曙光是,已經被國家確認為國家級高鐵樞紐和科教名城,這些榮譽是不錯,但是還不足以去跟一線城市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