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的正式員工檔案,在企業倒閉時,一般會移交勞動局代管,但在零幾年時,代管的檔案是需要員工自己到勞動局繳納60元/年管理費的。檔案一般掛靠在戶口所在地的人才市場,即人才服務中心,辦理退休需要職工檔案,如果沒有職工檔案,很有可能個人權益就要受到影響。
1、個人檔案重要嗎,都不知道自己檔案在哪里怎么辦?
分享我的觀點:檔案是記錄每個人的學習、工作、晉升、入黨等等材料的歸集。檔案對一般的人平時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于需要檔案的時候作用就非常大,一般有這幾種情況需要檔案1.工齡的認定,有些人工作比較早,那是還沒有社保的說法,當退休時,認定時社保年限時,工齡就可以證明社保年限,就需要檔案里剛開始工作的用工材料。
2.黨員,團員身份的證明,檔案里有入團入黨的原始材料,3.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政審的時候需要看檔案材料。4.職稱,晉升,獎懲的證明,檔案里有職稱考試評審材料,獎懲材料,獲獎記錄等等,比如你考過了會計師職稱,檔案里有職稱登記表,你考過了教師資格證,檔案里面也有教師認定資格登記表,檔案一般掛靠在戶口所在地的人才市場,即人才服務中心。
檔案是在你大學畢業的時候,學校會把你檔案通過郵寄的方式郵寄到你派遣證報道的地方,一般是你報道的所在市的人才市場,如果畢業時你沒有簽訂三方協議就業,派遣證會派到你原戶口所在地的人才市場,檔案也會郵寄過去。你也可以和學校協商好,郵寄到你所在單位必須有檔案保管的資格的單位,一般單位是沒有檔案保管權利的,有保管權的一般都是國企事業單位等。
2、下崗工人辦理退休時,不知道個人檔案在哪里怎么辦?
辦理退休需要職工檔案,如果沒有職工檔案,很有可能個人權益就要受到影響,找檔案對于下崗職工來說,可能是一件相對麻煩的事情。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有的檔案都是有專門的人事部門進行管理,不會進入個人手中,每年會嚴格的采集個人信息,但是隨著我國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國企職工不再是鐵飯碗,越來越多的職工適應了市場的流動性。
但是職工檔案怎么辦?首先,檔案應當從源頭查取,應當找到原國有單位,詢問檔案的去向。一般來說,檔案交接都是有相應的交接記錄,如果沒有移交的話,就是應該由原單位保管,當然原單位保管的只是老檔案材料,后期的就業檔案資料需要找后續就業單位管理了。實際上,隨著我國電腦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很多就業信息記錄都有國家來記載,只要有社保繳費記錄的,就無需查驗檔案材料了,
當然各地的政策推進程度不一樣,有的地區還是需要的。特別是2022年,國家啟動了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相信未來越來越多的情況都會以社保繳費記錄為準了,比如說靈活就業人員現在參保都不形成職工檔案,也就無所謂以職工案為準了。有一些破產單位,會把相應的職工檔案移交相應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即失業檔案管理部門,個人在找不到的時候也可以去這里找一下,
一般來說,只要是有責任管理檔案的部門,是不可能將個人檔案丟失或者損毀的。另外,還有一些改制的企業會有后續改制的公司承接檔案管理的職責,相應的檔案也會移交他們,最后一些特別的國有企業,在破產時會有當地縣級檔案管理部門回收相應的人事檔案管理材料等東西。私營企業可能就沒有了,一般來說,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原國有企業的檔案材料,涉及到視同工齡和退休年齡的確定等等信息。
3、單位倒閉了,檔案不知道在哪里,找了幾年沒找到,怎么辦?
一個企業破產倒閉,并不是喊”一、二、三”明天就徹底消失,什么都無影無蹤了的,單位的解散,從停工停產、資不抵債、發不出工資、破產清算、人員安置、資產拍賣等等,都會一步步進行,如果是國有企業就會有國資委牽頭進行善后,否則沒有人敢隨便轉讓企業資產,也沒有人敢買這個企業。在善后工作中,會有公告,讓所有員工都懂得本企業將破產倒閉的事,讓大家回來處理善后事宜,該拿錢的領錢,辦失業證領失業金,領安置費,檔案移交代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