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目前有十八地市,黃河以北有六個,以南有十二個,所以大部分地區還是在黃河以南的。此后為了便于治理黃河以及出于防御的需要,明政府又將黃河以北的幾個州府劃給了河南省,至此河南省的行政版圖與今天基本一致了,再河南省雖然有一部分轄區在黃河以北,但主要地區都在黃河以南,因此叫河南還是很貼切的。
1、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黃河以北,為什么還叫河南省?
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都在黃河以南,只有一小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北,因此叫河南還是很貼切的叫河南省并不意味著其轄地都在黃河以南,就像是山東省的本意是“太行山以東”,但這也并不代表著現在太行山以東的地區都是山東省的轄地。在今天,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而太行山以東卻并不是山東省,而是河北省,再說,河南省雖然有一部分轄區在黃河以北,但主要地區都在黃河以南,因此叫河南還是很貼切的。
(圖中紅線就是黃河,可以看到河南大部分地區都在黃河以南)自元朝以后,中國的條省界都盡量避免完全按照山川河流進行劃分,這是為了防止地方政府依靠山川之險進行割據,“河南”作為地方行政名稱最早出現于隋朝,隋朝政府在今天河南省境內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到了唐朝,唐朝政府又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
(唐代的河南道基本就是在黃河以南,當時河南道面積比現在大多了,除了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以外,今天的山東省大部、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都屬于河南道。總之,黃河以南,淮河以北都是河南道轄區)唐朝滅亡之后,河南道被取消,在北宋建立之初,今天的河南省歸屬京西路管轄,不過“河南”這個稱謂并且沒有完全消失,只不過降級為“河南府”,受京西路管轄。
由于級別降低了,河南府的轄區面積也大大縮小,僅為洛陽附近地區,到了元朝,元朝政府將整個黃河中下游以南和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區合并為一個行省,建立了“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省會開封。由于這個省的名字特別長,民間多簡稱為“河南江北省”或者是“河南省”,此時的河南江北省仍舊是基本位于黃河以南,只不過當時黃河的入海口在江蘇境內,因此元代的河南江北省不包括山東地區。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可能是由于版圖遼闊的原因,元代的諸省的面積都非常大,但這種過分龐大的省份不利于管理,于是到明代,明朝政府對元代各省進行了拆分,其中河南江北行省被拆成三部分,明政府在河南江北省西部地區設立了河南布政司(仍舊簡稱為河南省)。此后為了便于治理黃河以及出于防御的需要,明政府又將黃河以北的幾個州府劃給了河南省,至此河南省的行政版圖與今天基本一致了,
2、河南的城市都在黃河以南嗎?
感謝邀請,河南的城市并不是都在黃河以南。從行政區劃上看,河南的濟源、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都是黃河以北的城市,濮陽在過去歸屬河北省,直到1952年才劃歸河南省,河南目前有十八地市,黃河以北有六個,以南有十二個,所以大部分地區還是在黃河以南的。在古代河南大部地區被稱為中原,中原一詞最早見于《詩經》,意思是中央之地,當時也是華夏民族生產活動的中心,
在古代典籍中,河一般特指黃河,唐朝時設置河南道,河南一詞作為地名被延續下來,例如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中國的地名文化由來已久,像山西山東是以太行山為界,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但受地理歷史人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并不想美國那么橫平豎直。這與我們悠久的歷史有很大關系,古代封地建城講究依山旁水,憑山川河流作為防御的屏障,所以自然就形成了依據山川走勢、河流走向形成的區域劃分,經過歷史的變革被合并保留了下來,
河南雖由黃河橫穿而過,但下流已成懸河,河南大部分地區還是屬于淮河流域,河南也僅僅是在地理上做一個統稱。現在的行政區劃是由民國時期演變而來的,日偽時期的行政區劃無需計較,現在的行政區域與民國時期出入不大,特別是中部地區基本穩定,省份名稱依然保持原樣,這就是我所知道的了,希望能幫到你,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