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10000人、半程馬拉松10000人(5)報名費不同鄭州馬拉松。全馬報名費130元(6)關門時間不同鄭州馬拉松,你看我跑了一個馬拉松,而且很多人因為冠上馬拉松這個名字,就顯得有更多得傳播價值,比如某某影視明星跑了一個馬拉松,其實仔細來看的話,跑完全馬得畢竟是個體,大部分都是5公里,10公里,好一點得也就是半馬而已。
1、您適合跑馬拉松嗎?應該怎么跑?
目前來說,專業級別的馬拉松只有很少一部分大神級的運動員能夠以競賽的標準來完成,馬拉松,更像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體育聯歡。以半程馬拉松為例,半馬并不算馬拉松,不管是國際上的頂級馬拉松賽事還是奧運會和田徑世錦賽,也是只有42.195公里的馬拉松,而沒有半程馬拉松這個項目,就在大滿貫賽事中,都不設立半程馬拉松得項目,
而且馬拉松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而42.195這個數字都有紀念的意義,在難度以及要求上面,馬拉松都要比半程馬拉松要求高,而我們所熟知的馬拉松選手。大部分都是跑全馬出身,半馬的了解的為數不多,而半馬跑的過程里面及時跑崩,最后也只有兩三公里,慢跑結合走,到達終點都不一定讓自己感受到馬拉松的可怕和難度。
但是全馬就不一樣了,30公里之后才是真本事的展現,如果30公里之前就遭遇掉速跑崩,那這個全馬跑下來基本都是身心遭受重創的,而30公里之后不管是耐力、心理還是自我的協調能力,都需要很強大才能順利的抵達終點,這些強度和整個過程里面身心變化是半馬無法體會的,所以要是可以,一個人的一身要經歷一次全程馬拉松,感受身體在極限狀態下,自己滿腔熱血如何變得不堪一擊或者如何變得更為強大,這個體會是在其他運動中無法感悟的,
而半程馬拉松的由來與全民運動的興起有關系,主辦方為了滿足于更多群體對于長距離跑步的需求于熱愛,實施了一種馬拉松標準的替代賽事,那就是半程馬拉松,這個說得不合時宜一點就是利益驅動,完成半馬得人數遠遠高于完成全馬得人數。所以從難度以及競技性上來看,嚴格的說半程馬拉松并不算馬拉松,至于稱呼半程馬拉松,一方面是因為距離是全馬得一半,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于大群體:你看我跑了一個馬拉松,而且很多人因為冠上馬拉松這個名字,就顯得有更多得傳播價值,比如某某影視明星跑了一個馬拉松,其實仔細來看的話,跑完全馬得畢竟是個體,大部分都是5公里,10公里,好一點得也就是半馬而已,
但是半馬不算馬拉松,不代表你不認真對待,這時候半馬也是馬拉松,這個主要從態度方面來說的。不少人覺得半馬就是兩個十公里,平常不怎么準備就去跑了,實際上跑下來,最后兩公里身體極限,速度下降,完全的跑崩了,然后這個期間不注意節奏很容易出現問題,不少半馬比賽中,最后幾公里出事的概率比較大,而且死亡人數遠遠高于全馬,并且半馬完賽率要低于全馬的完賽率,從這幾點來看,對待半馬的態度,我們依然需要苛刻一點,除了平常訓練的距離以及整體跑量,其他方面與準備全馬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2、鄭州:帶著7歲娃一起跑馬拉松,言傳身教感受馬拉松精神,你怎么看?
很好啊!馬拉松彰顯的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從小帶孩子接觸馬拉松,將有助于培養孩子將來遇到挫折的耐受力以及勇敢面對、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馬拉松比賽我們從發令槍響的那一刻起,直到終點沖刺,這一路42.195公里都要靠雙腿一步步跑過來。如此漫長的距離對跑者身體和心理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我們在整個賽程中會經歷興奮、快樂、懷疑、茫然、沮喪、悲傷等各種情緒,有的人會出現“撞墻”現象,也有的人可能會遇到傷病來襲的突發狀況,這些都需要跑者通過自己強大的應變能力去化解。有人說跑完一場馬拉松猶如經歷了整個人生,這話真的不假,比賽伊始我們的身心是輕松的,愉悅的,長期艱苦的訓練終于可以得到驗證了,跑起來特別興奮,似乎后面賽程都會按照當前狀態持續下去。
跑著跑著我們就會冷靜下來,覺得自己起跑時太過興奮了,已經超過自己平時的跑步配速了,擔心這樣下去后面會跑崩,這時我們會逐漸把配速調整到合理的范圍,接下來就是一段時間的平靜期,平靜期過后當看見別人很輕松地超過我們的時候,尤其是被妹子超。我們的心態又會發生變化,不知不覺又提升了配速,追了一段距離還是眼巴巴地目送著妹子揚長而去,而自己已經累成狗,這時候我們就會非常后悔剛才的一時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