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在給患者用血的時候也會收取一定的費用,包括交叉配血檢驗費、血液儲存費、輸血注射費、輸血專用管及針頭的費用,等等,這些費用加上血液及血液制品在生產過程產生的費用,就是患者最終用血的費用。既然獻血是無償而用血是有價的,那么這個費用是怎么產生的呢。
1、大眾是義務獻血,可是醫院給患者輸血是收費的,醫院對輸血收費是否合理呢?
這個問題一直都被人質疑,也一直被人誤解,我也知道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會給人“噴”,但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我還是要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普通民眾,確實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我獻血的時候是無償的,為什么用血的時候要花錢?我國從1998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無償獻血,所謂無償獻血,是指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將自身的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而獻血者不向采血單位和獻血者單位領取任何報酬的行為,
無償獻血的榮譽是終身的。既然獻血是無償而用血是有價的,那么這個費用是怎么產生的呢?這里我們要明確一個基本的概念,從無償獻血到最終臨床上使用的血液制品是不同的,中間要經過很多步驟,從血液的采集、儲存、分離、檢驗、運輸,到最終臨床上的使用,包括一部分損耗,這每一個步驟都會產生一定的費用,即:“此血非彼血”,
意思是無償獻血抽出來的血不可能馬上就用到另一個人身上,比如A型血不能給B型血的人使用,這,就需要檢驗,比如乙肝、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是不能使用的,這仍然需要檢測,這就會產生一定的費用。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到成分輸血了,可以根據人體的需要輸入不同的血液成分,比如,紅細胞,血漿,血小板,人纖維蛋白原,等等,這些血液制品必須經過從全血中分離,如400毫升全血才能分離出一個單位血小板,這,也會產生一定的費用,
醫院在給患者用血的時候也會收取一定的費用,包括交叉配血檢驗費、血液儲存費、輸血注射費、輸血專用管及針頭的費用,等等,這些費用加上血液及血液制品在生產過程產生的費用,就是患者最終用血的費用。打個比方,你平時喝的礦泉水與江湖大河的水,雖然都是水,但“此水非彼水”,從江河里的水到消費者最終喝的水,經過了采集,過濾,分離,消毒,儲存,運輸等步驟,即便是“大自然搬運工”搬來的水,那也還有搬運費不是?!當然,無償獻血是一種社會公益,是一種愛心的表達,而無償獻血的人,自己或親屬今在后需要用血的時候,各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政策,無償獻血者可以免費用血,直系親屬用血可以減免一部分費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