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嫁人是肯定的,只要不是嫁到外國就行。一年后,三表妹,便把她的姐姐介紹嫁到臺北,慶幸的是,九十年代中期,我舅舅的二女、三女都嫁到臺灣的臺北市,飲食差異最后也與飲食習慣有關系,去過剛廣東的小伙伴都知道廣東的菜品與八大菜系中其他的七種都有區別,尤其是早茶非常獨特。
1、大陸女孩嫁到臺北怎么樣?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無論哪個家庭有親戚在臺灣,傍人都會投去羨慕的眼光。事實確實如此,我單位有個比較要好的同事,他老婆的伯父在臺灣。他老婆的伯父原是國民黨的兵,是隨國民黨潰退到臺灣的,他和老婆結婚時,臺灣的伯父出資給他們夫妻建了一座兩層樓房。伯父到臺灣后沒有娶妻生子,不知何原因出家為僧。二OO二年出資修建我縣湘江第一灣的沉香寺,
圓寂后骨灰就安放在沉香寺的塔里。沉香寺在我市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旅游景點,香火比較旺的一座寺廟,慶幸的是,九十年代中期,我舅舅的二女、三女都嫁到臺灣的臺北市。舅舅有四個女兒,唯有二女三女,人才品貌出眾,很是討人喜歡。二表妹臉龐清秀,個兒苗條,文筆可以,曾在縣報上發表過詩歌和散文;三表妹為人熱情大方,品性賢淑,面容端莊姣好,大學畢業不到半年,便遠嫁臺北,
一年后,三表妹,便把她的姐姐介紹嫁到臺北。兩個表妹結婚,我這個大表哥連杯喜酒都沒喝上,年節到舅舅家做客,便好奇地向舅舅打聽兩個表妹在臺北的情況,見舅舅臉色陰沉,好壞閉口不言;也從未見過兩個表妹回來過。二O一一年舅舅心梗住院搭橋,也未見兩個表妹回來探視她們的父親,二0一二年舅舅因腦梗病故,只見兩個表妹回來奔喪,未見兩個表妹夫。
見到兩個遠嫁臺北的表妹,比她們的大姐顯得蒼老得多,多年不見的兩個表妹,見到我時,不像未嫁那樣熱情溫柔地喊我大表哥。如今只是淡淡陰郁地看了我一眼,算是打見面招呼吧,在我們當地,死者為大,尤其是岳父死了,女婿一定要前來披麻戴孝,跪拜百客。否則遭受親戚朋友指背議論的,開始我還滿以為,舅舅火化那天,不管多大的事,兩個臺北表妹夫都應該趕回來,見上他們的泰山大人最后一面,結果失望了。
2、為什么感覺湖北女孩喜歡外嫁?
因為外嫁好處多,外嫁能得到幸福,其實在我們國家絕大多數女孩都是外嫁,在家招女婿的畢竟是少數,當然,外嫁這個話題含義很深,你是嫁在本地區?還是跨省?還是嫁到外國?我認為,嫁人是肯定的,只要不是嫁到外國就行,因為我們出于民族大義為重,在我們當前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下,也算是愛國的一種表現。當然,因為外嫁可以更多的了解外面的風景和風俗,
3、娶了湖北女孩的感受是什么?
認真看完上面的每一條回答,半夜三點鐘笑得殺豬一般的笑聲,一邊看一邊笑,上面有很多人說的太對了,形容的好生動。湖北女人,沒兩把刷子是搞不定的,聰明強勢,喜歡管事,管錢,管財政大權,打理家庭,一向喜歡當家做主,發號施令,這是沒錯的,如果結婚了,男人還想一毛不拔,藏著掖著,算盤打得叮當響,不上交工資,或者只想找個免費保姆吆五喝六,或者動歪心思還想亂搞,明明下班了還野到半夜不回家,那真的會要命的,會要了你的命,哈哈哈哈哈。
4、為什么有的廣東女孩很少嫁給外省人?
廣東省內的主要經濟發展區域是珠三角,這一點我們都清楚,除了珠三角以外,粵北、粵西、粵東的發展比較一般,甚至當前還有省級貧困縣的存在,但廣東人很少嫁給外省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文化差異首先是人文方面,廣東與廣西歷史上是嶺南之地,后來中原人躲避戰亂不斷向南遷徙,最終形成了兩廣,中原人遷徙與原住民形成了新的方言,主要包含有廣府話、客家話、潮汕話,這三種方言區別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方言,尤其是廣府話和潮汕話,基本使用范圍就只有廣東,出省以后語言交流有障礙,即便嫁給外省人也是留在廣東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