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簡稱皖,境內分為皖南和皖北兩個區域。皖南即安徽的南部,主要指安徽江南地區,起源于唐代江南道,首先,皖南和皖北地理差異非常大,皖南多山,境內有著名的黃山、天柱山、九華山這些名山大川都集中在皖南地區,雖然皖南皖北差距大,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團結一心,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安徽。
1、安徽皖北和皖南的分界線是什么?
皖北即安徽北部的簡稱,起源于清康熙九年廬鳳道,光緒三十四年更名皖北道,范圍包括五州四府。現在指的是安徽淮河以北的地區,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等6個省轄市,皖北代表的文化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老莊文化。各種文化在這里融合貫通,具有兼容性和過渡性的特點,皖南即安徽的南部,主要指安徽江南地區,起源于唐代江南道。
狹義的皖南范圍特指皖南山區一州四府,現指安徽省南部黃山、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六市,以及江北的安慶市,皖南是安徽省的經濟、文化和旅游中心,是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皖南和皖北的分界線,網上爭議很大,莫衷一是,有的說以淮河為界,有的說以中原官話區為界,有的以清歷史區劃為界,還有的以大別山―巢湖為界不管怎么劃分,皖南和皖北都是安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皖北與皖南的區別有哪些?
安徽,簡稱皖,境內分為皖南和皖北兩個區域,皖南和皖北生活習慣、語言方面都大有不同。首先,皖南和皖北地理差異非常大,皖南多山,境內有著名的黃山、天柱山、九華山這些名山大川都集中在皖南地區,而皖北地區絕大多數是平原地區。其次,飲食上的差異為非常大,皖南地區由于多山地,空氣濕潤,陰雨天比較多,這也就使皖南更好種植水稻,所以皖南飲食多是以米飯為主。
皖北地區因為多是平原則更適合種植小麥,所以,皖北地區又以面食為主,皖南指安徽省內長江以南的地市,包括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黃山、宣城6個地市。皖北指的是安徽省內淮河以北的地市,包括宿州、淮北、淮南、阜陽、蚌埠、亳州6個地市,雖然皖南皖北差距大,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團結一心,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安徽!加油安徽!!。
3、安徽省為何簡稱皖,皖北皖中皖南如何分?
公元1667年,也就是清康熙六年,剛剛親政不久的康熙大帝,因為擺脫了權臣鰲拜的控制,雄心勃勃地干了幾件大事,這一年的7月,他望著地圖上最富庶的江南地區,沉吟良久。這時候的江南府所轄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與江蘇省,在順治年間,他爹把江南府一分為二,分為左右布政使,安慶屬左布政使,他望著地圖上最富庶的江南地區,沉吟良久,然后,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圈兒,取安慶和徽州的地名首字,改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此時安徽省會為江寧。
他這一舉動,標志著安徽正式建省,到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定安慶為省會,由于當時安徽還沒有簡稱,經乾隆皇帝御批,便將安慶的稱呼“皖”順手拿來,放在了安徽省的頭上。皖,這個字,字典里是這么寫的,說它是個形聲字,字從白和完,聲從完,“白”的意思就是白色,特指日出日落之間那種天上的純白,“完”是完好,完全,完美。
白 完,就是完美的白色,所以“皖”這個字的意思非常好,就是完美的白色,純凈無瑕的潔白。這么美好的一個字,我們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拿它當人名用字了,可它在最初,卻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與上古時代一個叫伯益的人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伯益是中華始祖黃帝的五世孫,大禹治水的時候,伯益是大禹的秘書,跟隨大禹解決水患。
后來伯益的子孫有一支遷到了安徽潛山一帶,其中一個名叫皖伯的人建立了皖國,他是國家的建立者,所以國名就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叫做皖國。后人尊稱他為皖公,古皖國最初的中心地帶就在天柱山腳下的龍潭,這是一個信奉晨光,以太陽為圖騰的部落,《安徽省志》記載,現在的潛山縣主城區梅城,就是當年皖國的中心地盤。今天的潛山市東郊,有一座高大雄偉的塑雕矗立在人們的面前,他就是古皖國的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