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安徽 > 合肥市 > 安徽古鎮,安徽旅游景點有哪些景點推薦

安徽古鎮,安徽旅游景點有哪些景點推薦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03 19:44:14 編輯:合肥本地百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安徽旅游景點有哪些景點推薦

1、黃山風景區黃山奇松怪石讓人眼花繚亂,云海奇觀更是讓人目接不暇,不愧為中國盆景大花園,而黃山風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雙重遺產。它的兩個湖泊、三個瀑布、十六個泉水和二十四條溪流相互映襯。春夏秋冬有不同的風景。黃山還有“自然動物園和世界植物園”的美稱,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2、黃山西遞古村西遞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3、天柱山風景區天柱山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古稱南岳,現為國家五A旅游景區,主峰天柱峰,只能遠觀,不能攀登,是天柱山最大的遺憾,雖然,天柱山沒有黃山的千峰陡峭山但顯得平緩秀麗一些,為典型的花崗巖地貌。4、九華山風景區九華山是國內四大佛教名山,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安徽三大名山之一,景區分為九華街-閔園天臺-花臺三大景,花臺景區免門票,花臺景區在山下,九華街景區和閔園天臺景區在山上,花臺景區主要是欣賞奇峰怪石,景區內有高空棧道。5、合肥三河古鎮合肥三河古鎮位于合肥至黃山、九華山的黃金旅游線上,離市區40公里,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匯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面積4.71平方公里,以八古誘人,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水鄉古鎮特色”,素有“游在黃山,食在三河”之譽。

安徽旅游景點有哪些景點推薦

2,安徽古鎮有哪些 安徽四大古鎮分別是什么

1、安徽四大古鎮:城父古鎮、三河古鎮、西遞古鎮、查濟古鎮。 2、三河古鎮,位于肥西縣南端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具有2500多年歷史,人文薈萃,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3、查濟(zhā jì),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轄村,是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華寫生第一村、中國傳統村落。是目前為止,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梁,108座祠堂、108 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筑140余處。其中橋梁40余座,祠堂30座,廟宇4座。 4、城父古鎮位于亳州市譙城區東南35公里,南依漳河,北偎渦水。城父曾居住過兩個小國君。楚平王使太子建居城父,漢置城父縣。東晉咸康4年(公元338年)改置浚儀縣,隋大業2年(公元606年)恢復城父建制。 城父古鎮擁有春秋名將伍子胥的莊堌遺址,春秋時期供楚國太子玩花賞景所在—望花臺遺址,還擁有有著神奇傳說的四女孤堆、二女孤堆、漢代大型古墓葬廟臺子遺址、漢張良張門樓墓群遺址,大汶口時期原始人居住地鐵營遺址,長達8公里之余的古城墻遺址和宋太祖趙匡胤南巡休憩之地回龍寺等。 5、西遞古鎮,別稱西溪、西川,位于黟縣東部,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明清古民居博物館、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藝術寶庫等美譽。西遞古鎮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筑為木結構、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

安徽古鎮有哪些 安徽四大古鎮分別是什么

3,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跡

合肥三河古鎮、黃山宏村古民居、淮南壽縣古城、蚌埠雙墩新石器遺址、滁州古城遺址等。三河古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后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合肥三河古鎮、黃山宏村古民居、淮南壽縣古城、蚌埠雙墩新石器遺址、滁州古城遺址等。 三河古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后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宏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北部,始建于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間改為宏村。整個村落面積19.17公頃(300多畝),至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 壽縣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壽縣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壽縣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現城內總面積3.65平方公里。淮南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于此,曾10次為郡,并屢為州郡治所。明清以來,按照防御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 雙墩新石器遺址距今7000年左右,共出土了607件陶器刻劃符號,包含內容豐富,內容涉及雙墩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天文歷法、宗教信仰等,涵蓋了生產、生活、精神方面的全部內容,堪稱原始社會的“檔案館”。 滁州古城遺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區。東晉為頓邱縣城,東魏為南譙州城。唐以前州城羅城東臨廣惠橋,設臨清門;南抵龔家園,設豐泰門。城周長3里320步。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跡

4,安徽四大古鎮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去

安徽,安慶。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這里“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一起來尋找這片土地上最美的4大古鎮,尋找悠遠的故事。1 孔城古鎮孔城古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到現在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位于安慶市桐城。這里曾經是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異常繁榮,歷經千年風雨飄搖,如今只有一條老街,平靜又有世俗熱鬧。這座小小的徽州古鎮歷史悠久。經過三國的戰亂,還是當年東吳的陸遜可是駐扎在此地區呢。水,給孔城鎮帶來了繁榮。經商的、開飯店的、跑單幫的、開雜貨鋪的、打魚打鐵的;行船,說書賣藝,南來北往,據清末不完全計,各種商號和店鋪,多達254家。古鎮并沒有被商業化,還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鎮風貌。現在留下來的孔城老街,是太平天國以后建的。孔城老街的規模首屈一指,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條老街。店鋪房舍皆為青磚灰瓦,多具飛檐翹角,木鏤花窗,櫛次鱗比,頗具江南水鄉特色。孔城老街的徽派建筑集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歷來令中外建筑界所嘆服。2 黃泥古鎮安慶潛山縣境內有這么一座名為黃泥的古鎮,黃泥古鎮位于潛山縣的南大門,整個鎮子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鎮。這里自古就是肥沃之地,亦是遠近聞名的;黃泥還占據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古鎮的西南方與太湖縣,東南方與懷仁相接,是潛水,太湖,懷仁三縣交界重鎮,地理位置的優勢也造就了其商業的茂盛。黃泥素以商貿而聞名于世,一腳踏三縣,又依長河通往長江,黃泥不僅陸地交通便利,水運交通也十分的便捷,水陸二地的便利造就了古鎮輝煌繁榮的商業面貌,千年來,這里一直都是當地經濟貿易中心,對于當地的經濟,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昔日的古鎮之內可謂是人流如織,車水馬輪,商鋪林立,一派繁榮之象,故人們常常稱之為是安慶的“小上海”。歲月流逝人事扭轉,如今的古鎮逐漸地褪去了光環,開始斑駁不堪,但是古鎮輝煌的歷史依舊在人們的腦海之中嘖嘖發亮,走在古鎮磨得發亮的青石板,望著一間間灰色的商鋪,斑駁的古建筑,人的思緒也開始隨著這些古老的建筑飄飄然;古鎮之內雖沒有了華麗的外衣,但也正是這種斑駁越發顯示著古鎮的原汁原味;遙想千百年前古鎮之內的繁華,感受古鎮所沉淀的獨特韻味。3 石牌古鎮石牌鎮隸屬于安慶懷寧縣。明清以來,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賈云集,貨裕泉流,古乃懷寧諸鎮之首。石牌,舊名宜塘、石鎮,又名石牌口。石牌文化積淀深厚,素有“戲曲之鄉”的美譽。明末清初以來,這里,不僅哺育出被稱為“京劇之父”的徽劇,還哺育出居全國五大地方劇種之首的黃梅戲;這里,是京劇的重要發源地之―,不僅誕生了清代戲劇界“四大徽班”進京第—人高朗亭、“國劇大師”楊月樓,還催生出一大批黃梅戲藝術名流。“石牌”的古,絕非單純來自于其歷史和水陸“碼頭”這么簡單,“石牌”的古,還在于古鎮上的千年老街。 石牌老街分“上街”和“下街”。目前鎮上的“丁字街、前街、后街”被稱統為石牌“下街”,保存得比較完好。進得老街,有種讓人們流連忘返的感覺。4 練潭古鎮練潭曾經是安慶桐城四大名鎮之一,是繁華的水陸商阜。據史書記載:“明成化二年(1485年),練潭乃古驛,南北通衢,水陸要津。驛當省會(舊時安徽省會在安慶)入都之要沖,晝夜羽騎不絕……”可見練潭昔日之繁華。練潭老街仍然保持它的原貌。完好古樸的明清建筑坦露一副蒼然的風貌,青灰色的磚縫繁衍著苔斑,風雨在磚面剝蝕出許多凹痕;窄窄的老街幽幽地伸展著,粉墻黛瓦,木門格窗,花崗巖石板路面,讓人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5,肥西三河古鎮怎么樣

三河古鎮,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具有2500多年歷史,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水鄉古鎮,其景觀情調不遜于蘇南的周莊。一三河古鎮有什么好玩的?三河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三河古鎮地處合肥市肥西境內,位于巢湖之濱,距合肥市區45公里,面積4.71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人,古鎮上連片的古民居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筑群。三河古鎮是安徽省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各種貨物的集散地,有“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等美譽,歷史上曾有“小南京”或“小上海”之稱。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家云集之地。它南與廬江縣接壤,西與舒城縣相鄰,有“一步跨三縣,三縣聞雞鳴”之稱,是安徽省十六個著名大鎮之一。古鎮西有西街,東有東街,中有中街,南有南街。其中南街街道最多,除了南大街外,上有上橫街,下有下橫街,還有仁里街、菜市街、米市街和新街。細細算來,共有10條街,26個巷子。白色的馬頭墻,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于門楣上的八角玲瓏的掛燈,深幽的一人巷長滿的青苔,無不透溢濃郁的古風神韻。身臨其境,不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古街從古碼頭起,沿小南河,向南綿亙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塊條石鋪砌而成,首尾相連,線條方正明晰,經歷千百年風吹雨打,人行車壓,石面十分光滑,街寬至三米,兩側店房鱗次櫛比,多為清明時期建筑。三河上,也有許多橋,每一座都有特別的名字,從南向北數,便有國公橋、二龍橋、鵲渚廊橋、三縣橋、望月橋、對越橋、仙歸橋、天然橋、濟公橋,分連西街、東街和南街。南街還有麻石橋、油坊橋、木鵝橋、無蚊橋等。二三河古鎮景區游玩線路推薦三河古鎮景區新推出的旅游線路,在原先“仙歸橋→古西街→董寅初紀念館→劉同興隆莊→合眾巷→雙子樹→對樾橋→大夫第→國粹樓→古南街→楊振寧舊居→萬年臺”游線的基礎上延伸,它以游客接待中心為起點,經古西街,參觀董寅初紀念館從董寅初后門出進入劉同興隆莊后門參觀劉同興隆莊景點,在到達萬年臺后沿小南河順流而下回到游客接待中心。三三河古鎮有什么好吃的?三河乃廬南水鄉古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傳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特色美食取南北菜系之長, 集徽、川、淮揚菜之大成,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菜肴風味。色香、味醇、價實,為南來北往旅客之青睞。既有高檔佳肴,也有普通土菜。古鎮特色名菜有三河蝦糊、酥鴨元寶、八寶酥鴨、酥鴨元寶、八寶酥雞、白米蝦、豆腐面魚湯、銀魚炒蛋等名吃,還有集“麻辣酸甜咸”五味于一身的五味菜干和米飯、油炸燒賣等;古鎮特色小吃三河小米餃、油炸粑粑及燒賣、三河馬蹄酥、籠貨等;三河古鎮土特產有牛皮糖、酥糖、麥芽糖、茶干、米酒等。三河古名“鵲渚”,也是聞名遐邇的釀酒之鄉。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此全殲湘軍李續賓部,取得輝煌的“三河大捷”,流下“鵲渚十里聞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美談。客人食之,滿嘴油津,滿口流香,令人回味悠長,不管你是文人雅士或是村野大眾,到此都能一飽口福。四三河古鎮民宿客棧哪家好?節假日到三河古鎮,不僅可賞水鄉古鎮風情、品嘗地道的農家土菜,還可在看盡夜晚的景色中放松心情,摘蓮子,嘗水鄉菜;尋一條心儀的酒吧街,找一家舒適的民宿,享受下詩意的棲居,“慢”游三河古鎮,深度體驗古鎮風情。合肥三河古鎮住宿既有賓館、旅店,也可借宿農家,設施條件都可以,整潔舒適,價格一般在100到200元不等。五三河古鎮游玩攻略信息:更多關于肥西三河古鎮怎么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8a056161573196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6,這12個安徽最美小眾古鎮你剩下幾個還沒去過

安徽,從南至北, 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等交相輝映, 留下了無數承載濃厚記憶的美好古鎮, 一起來看看12個最美小眾古鎮。 潁上縣是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管仲的故鄉,慎城鎮 歷史 悠久,漫漫的 歷史 長河給慎城留下了管鮑祠、駐驛亭、清真寺、文廟大成殿、魁星閣、管墩步月、東堤柳浪、梧風疏雨、飛龍橫亙等豐富人文景觀。花鼓燈、彩車燈、彩船、舞獅、舞龍、馬叉會、彩轎、肘閣、三仙會、跑驢等數十種民間藝術,在慎城久演不衰。眾多的遺址古跡是慎城 歷史 演進的見證,頗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是潁城人民智慧的結晶。 鎮上管仲老街最為出名與美好。集南北建筑于一體,又兼有古今風貌,顯得既粗獷又婉約,既古樸又現代,已是潁上縣對外的一張名片。 老街大門非常宏偉氣派,上面正中央寫著“管仲老街”四個大字,當地人千百年來把管仲作為潁上的驕傲,為之紀念。漫步老街,夜景時分也尤其美好。 正陽關鎮屬淮南壽縣,名列中華八大關之一。曾經是淮上重鎮,素有“小上海”之稱。自民國到解放前夕為安徽八大要城之一。在其解放后,大批的商賈,資本家及軍人,前往海外及寶島臺灣,其古鎮人民海外親屬眾多頗為壯觀。 正陽關鎮 旅游 資源十分豐富,有始建于唐貞觀年間的玄帝廟,有建于清同治年間的三座古城門和許多古街古巷、古民居等。 正陽關,曾經繁華于淮河岸邊的古鎮,素來有“七十二水歸正陽”的美譽。鎮內古城門,上面寫著“鳳城首鎮”四個大字。古城門上斑駁脫落的青磚仿佛向人們訴說著她所經歷的滄桑。 位于馬鞍山。運漕古鎮距今1700多年 歷史 ,“過街木樓石板路,青磚小瓦馬頭墻”是其典型風格。位于含山縣城南40公里,總面積70.3平方公里。 運漕鎮建置之始可上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距今近1500年。公元530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派東魏大將軍候景引兵渡江,開發了這片荒蕪的土地,取名“蓼花洲”。明成化年間,“運漕鎮”鎮名由漕河衍化而來。 明清時期,運漕鎮以其集鎮規模和繁華程度位居“江北八大鎮”之首,佘氏宗祠、李鴻章當鋪、明清古民居、運漕老街等一批珍貴文化遺產一直保留至今。 烏江鎮位于馬鞍山的和縣東北隅,距縣城21公里。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面臨長江,與南京、馬鞍山市形成鼎足,素有金陵門戶之稱。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項羽終不肯過江東, 于烏江自剔,結束了楚漢之爭, 烏江也因此名揚天下。項羽死后,當地曾為其修筑了 “衣冠冢” 。 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烏江項羽廟為 “英惠廟” 。歷代屢經修茸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富等共99間半。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井有石獅、早船、鐘、鼎、匾、碑等文物。 唐宋詩人孟郊、杜牧、蘇舜欽、陸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題詩。后屢遭兵賽,大部建筑物被毀。 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塑霸王像。懸 “拔山蓋世” 匾額,并有楹聯曰"山襟水帶,虎嘯龍吟” 。 小鎮街道縱橫, 建筑多呈低矮的深巷, 青石板的路面,狹窄而長, 鎮上商業發達, 有棉花行、米行、商店、茶館、客校等近百家。 烏江是千年古鎮, 文化底蘊深厚,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張孝祥、張孝伯、張即之,以及當代草圣林散之的故鄉。 位于安徽六安。蘇埠鎮,自宋代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歷史 ,境內古跡眾多, 歷史 文化資源豐富。 千年老街保存完好,青磚黛瓦、重梁高脊訴說昔日蘇埠的繁華,街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白麻會所、劉銘傳當鋪、匯康錢莊、肖隆盛米行、王大忠私宅等。徐帥銅像和蘇家埠前線指揮埠舊址永慧寺以及蘇家埠戰役總指揮部舊址朱家大院墻講述著當年紅軍戰史上“圍點打援”的輝煌勝利,永慧寺和朱家大院墻已是省級文保單位。 巍巍大別山,滔滔淠河水。蘇家埠鎮位于大別山東北麓、淠河中游、安徽省西部。始建于元,興于明,繁盛于清,迄今已有千年 歷史 。蘇家埠的繁榮,緣于淠河的舟楫之利,起始于一位姓蘇的人在淠河上擺渡,人稱“蘇家渡”。后來,隨著 社會 進步、生產不斷發展,大批竹木、茶麻等在此集散、轉運,于是漸成碼頭、商鋪,宋代始稱“蘇家埠”。 街道以十字街為中心,四方延伸,分東、西、南、北四條主要大街和數十條后街小巷。十字長街,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徑通幽,一排排木質結構的商鋪老宅,一個個高墻大院的奇聞軼事,在這里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痕跡。 是時,南來北往,東進西出,三教九流,五花八門,無所不有,大有解放前上海大世界和南京夫子廟的味道。難怪至今在蘇家埠老人們口里盛傳著“買不到的在這里買得到,賣不掉的在這里賣得掉”的俗語。買賣興隆,可見一斑。 朝暉夕映入閣樓,樓上誰影似嬌羞,深閨暗處藏幽夢,夢寐晨昏倦梳頭。別看如今這一番凋零殘敗之景象,曾幾何時這可是大戶人家才有的特權景致。深閨小姐,落魄書生,販夫走徒……多少花前月下,濃情蜜事,在閣樓高處寂寂地深鎖著。 古風猶存映滄桑,十字長街聽寂寥。老街的 歷史 一天天被淡去,老街的故事一日日被掩映,但那些繁榮的印記,那些鮮活的軌跡卻不會磨滅,它是老街的根,老街的魂。 鎮中的老街始建于元,興于明,繁盛于清。而如今,一半街巷一半蕭條,沒有了車水馬龍、繁花似錦,卻有了歲月刻下的不滅痕跡。 位于安徽六安。毛坦廠明清老街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地處舒城、霍山、金安三縣區交界外。老街始建于明初,全長1320米,呈南北走向,是皖西地區迄今保存的最為完整的一處古民居。 老街全長千余米,寬不過三五米,南北走向,現在大部分房屋是晚清的建筑,臨街房屋有750多間,民宅近百戶,有些門面辟為商鋪。 街道中間為長青石板,兩邊鋪鵝卵石,青石條上有深深的轍印,是舊時獨輪車留下的痕跡。 老街始建于元末明初,朱元璋攻占下南京后,為抗擊元朝騎兵,施行了“馬政”,在蘇皖一帶的州縣養馬輸軍。此地依山傍水,草場肥美,適合養馬,于是州官便設廠飼馬,稱為“茅灘廠”(明朝稱養馬用的棚子為“廠”),后漸漸變為“毛坦廠”,音型的轉變緣故,不可考了。 明朝統一后,毛坦廠商旅云集,漸成重鎮。清朝實行了“茶馬政策”,以茶換馬,使這里的茶經濟發展迅猛,出現眾多商賈大戶。2007年毛坦廠老街被授予“中國 歷史 文化名鎮”稱號。 大通位于銅陵市中部,古名瀾溪,建鎮已有千年, 歷史 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鎮,與安慶、蕪湖、蚌埠并稱安徽“四大商埠”。 大通鎮始建于西漢時期,古名“瀾溪”,唐代在此建“大通水驛”,成為著名的交通要道。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建鎮,距今已有千年 歷史 。 清末民初時期,大通鎮作為《煙臺條約》的重要通商口岸。其和悅洲曾為鹽務招商局、長江水師、安徽臨時軍政府駐地,繁盛一時,時有“小上海”之稱。至今,瀾溪老街上仍有保存完整的桿秤制作、漁網編織、藤藝編織等傳統手工藝。 據史志記載,大通唐始設水驛,曰大通水驛。南宋時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動已由“鎮”所代替。詩人楊萬里在《舟過大通鎮》中有“漁罾最礙船”、“魚蟹不論錢”的詩句,為漁鄉留下了生動的寫照。 走在老街上恍惚時空穿越,這里沒有高調的叫賣聲,它像個未睡醒的孩子,悠靜地躺在長江懷抱!我們也是放緩了平日里匆匆腳步,閑閑悠悠地踱著,靜靜品味著歲月的蒼桑。 古鎮的天主教堂鐘樓為西班牙人所建,已經歷近70個寒暑,雄姿仍不減當年。與遠處的大士閣遙向呼應,讓東西方文化在此互相交回、成為大通鎮的一大人文景觀。 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境內,是一座具有千年 歷史 的古鎮。著名的景點有古城墻、文昌宮、城隍廟、蹇叔墓、嵇康舊居、傳統老街、特色古茶館、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是安徽省 歷史 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特色景觀 旅游 鄉鎮”等榮譽稱號,是安徽省級 歷史 文化保護區。 臨渙古鎮,古稱铚,又名古茶鎮。在當地,茶館就印證著 歷史 。鎮中心一里多長的街面上匯聚了16家茶館,茶座300余張,茶壺600多把。古鎮茶館始于明代,臨渙人飲茶的習慣已經持續了600年。如今,臨渙鎮的茶館仍然保留著明清時期老舊的木桌,土黃色的粗砂碗和銹跡斑斑的銅茶壺,每天老茶客帶著煙袋悠然到來,喝茶、打牌、聊天,享受悠閑時光。 章渡古鎮也稱涇溪古鎮,位于皖南涇縣縣城以西20公里處,在青弋江上游北岸,章渡古名漆林渡,有一千多年 歷史 。古鎮依青弋江而建,房屋一面臨江,用木柱懸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從其下潺潺流過,極具江南水鄉情調。此建筑一戶接一戶,延綿約1、2華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稱“江南千條腿”——吊腳樓,又稱吊棟閣。 章渡古名漆林渡,有一千多年 歷史 。唐代詩人李白游歷涇縣時還曾譽章渡為皖南之“西來一鎮”,他游歷章渡南面的大藍山,寫下詩作。“藍岑竦天壁,突兀如鯨額。奔蹙橫澄潭,勢吞落星石。沙帶秋月明,水搖寒山碧。佳境宜緩棹,清輝能留客。恨君阻歡游,使我自驚惕。所期俱卜筑,結茅煉金液。” 唐代那時的章渡是涇縣的水陸重鎮,在此設埠置州,管轄三縣。滔滔青弋江的水從鎮邊流過,航運的發達使得小鎮興旺,便有“千足吊腳”之稱。而章渡老街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 歷史 。 章渡鎮的“江南千條腿”是一處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結構,前店后宅。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撐在空中,故又被稱為吊棟閣,位于章渡老街南側,均為臨街店鋪。另一側則臨青弋江,每當發大水的時候,水一直能漫到街上,遠遠望去,吊棟閣就象一排浮在水上的房子。 章渡老街,街寬4米,青石鋪面,中有條石為軸,舊時為方便獨輪車行走而鋪就。一條約百米長的窄窄街道,靠江這邊就是“吊棟閣”,另一邊大都是破舊和廢棄的房屋。據介紹老街在古代是涇縣西南商賈云集之地,抗戰期間又成為新四軍轉運物資的重要集散地。 赤灘位于安徽涇縣城北7.5公里琴溪河與青弋江交匯處,是青弋江航道上一個古老的水上重鎮,自明、清以來一直就是鄉(鎮)政府所在地,成為遠近數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是涇縣 歷史 上知名的十八古鎮之一,現隸屬琴溪鎮。 赤灘古鎮始建于宋代,完好保存著明清一條街古建筑群,卵石路面,青磚黛瓦,馬頭墻,四水到堂,具徽派建筑風格,古樸典雅。 青石板上留下的獨輪車輒溝槽,記錄著古鎮昔日的輝煌。建有民俗文化陳列館,展出千余件塵封已久的民俗實物,再現昔時民間生活縮影。 另外巖龍寺僧來俗往,鐘聲悠揚。佛教文化陳列館廣欽大和尚舍利子晶瑩莊嚴致臻。 陵陽鎮在安徽青陽縣南部,因位于陵陽山麓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 歷史 。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途徑陵陽時,留下了“富貴陵陽鎮、風流謝家村”的贊美詩句。 “富貴陵陽鎮”是家鄉人的一句“口頭禪”,也是陵陽人的一種驕傲的自足心態。客觀上是由于地理環境形成的山多田地少,外出經商多。陵陽的商人是徽商中一支勁旅。他們的足跡遍布上海、無錫、南京、武漢、蕪湖、蚌埠、大通、徽州、屯溪等地。在外埠經商的大多數只是小店員、管帳、小朝俸。也有一些能人逐步發展成為資本家。這些人在本地陵陽鎮仍有店鋪,有他們的代理人。陵陽鎮的高樓大廈,都是他們的家屬安身或回鄉駐足之所。 陵陽鎮地處安徽“兩山一湖” 旅游 腹地。自古即為江南重鎮和山區土特產集散地,是徽商北上南下的重要通道。境內有“3A”景區神仙洞等巖溶洞群,被省內外稱為“小九寨溝”的黃石溪,聞名的神龍谷 旅游 勝地,其中苦妹潭瀑布高近百米,氣勢壯觀。境內還有明清徽派古建筑多有留存,全鎮156棟古民居,40余座古橋,尤以太平山房、李氏宗祠、寧氏宗祠和南流橋為代表。 孔城古鎮是一座 歷史 悠久的古鎮,到現在已經有近2000年的 歷史 了。位于安慶市桐城。這里曾經是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異常繁榮,歷經千年風雨飄搖,如今只有一條老街,平靜又有世俗熱鬧。 這座小小的徽州古鎮 歷史 悠久。經過三國的戰亂,還是當年東吳的陸遜可是駐扎在此地區呢。水,給孔城鎮帶來了繁榮。經商的、開飯店的、跑單幫的、開雜貨鋪的、打魚打鐵的;行船走碼,說書賣藝,南來北往,據清末不完全統計,各種商號和店鋪,多達254家。 古鎮并沒有被商業化,還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鎮風貌。現在留下來的孔城老街,是太平天國以后建的。孔城老街的規模首屈一指,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條老街。店鋪房舍皆為青磚灰瓦,多具飛檐翹角,木鏤花窗,櫛次鱗比,頗具江南水鄉特色。孔城老街的徽派建筑集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歷來令中外建筑界所嘆服。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文章TAG:安徽古鎮安徽古鎮安徽旅游

最近更新

  • 男生皮膚,男生皮膚問題

    男生皮膚問題不是啊可以用硫磺皂洗臉就不回那么油了2,皮膚保養男士皮膚怎樣保養美白男士護夫品種類和程序1.潔面(潔面乳):選擇30~40度的溫水,動作要輕柔,時間在30秒到1分鐘左右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花蛤湯,花蛤湯的做法

    花蛤湯的做法2,花蛤怎么做湯3,花嘎湯怎么做1,花蛤湯的做法主要原料:花蛤200克,冬瓜200克,蔥姜,香菜,油,鹽,蠔油,醋適量。1、備料,花蛤清水沖洗干凈,冬瓜切薄片。2、起鍋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描寫春季的詩句,描寫春的詩句

    描寫春的詩句春草司空圖獨望綠樹連村暗,黃花出陌稀。遠陂春草綠,猶有水禽飛。裴迪輞川集二十首·辛夷塢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春花項斯晚春花陰洞日光薄,花開不及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立冬是幾月幾日,啥時候立冬

    啥時候立冬今年是11月7日2,立冬是幾月幾號2008.11.073,立冬是什么時候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間,今年的立冬是2016年11月7日。2016年11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今又重陽,毛澤東摘自《采桑子重陽》全文如下

    毛主席寫的《采桑子重陽》全文如下:人生易老,不易老,年齡重陽,注:[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重陽節”,《采桑子重陽》毛澤東一生易老,歲月是重陽,現在重陽,戰場是黃的,出自《采桑子-重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寶寶發燒反反復復,孩子反復發燒怎么辦

    孩子反復發燒怎么辦最好看醫生看清楚了,如果是自己隨便吃藥的話,可能沒吃對藥,所以最好去看醫生,以免有什么事情。而且發燒頻率太大對小朋友身體也不大好吧~帶孩去醫院檢查、如查不出病因、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詩經子衿,子衿的全文和全文注釋

    本文目錄一覽1,子衿的全文和全文注釋2,詩經子衿全文及賞析3,詩經中的子衿全文注釋4,詩經國風鄭風子衿全文白話譯文5,詩經中子矜全文1,子衿的全文和全文注釋詩經——《子衿》青青子衿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歐美發型,解釋在穿著方面和發型方面的歐美風格

    解釋在穿著方面和發型方面的歐美風格歐美的是大膽和創新但也有是復古的(穿著)發型的肯定是大膽創新前衛{0}2,歐美長相的女生適合什么發型蓬松長卷發,這款發型強調發絲的問題感,有點濕發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吉木萨尔县| 蒙阴县| 浦江县| 沙坪坝区| 大渡口区| 渑池县| 麻栗坡县| 平泉县| 沙河市| 观塘区| 洪江市| 正阳县| 乡宁县| 福贡县| 郎溪县| 五原县| 遂溪县| 西华县| 图们市| 凤庆县| 淳化县| 永仁县| 轮台县| 甘南县| 洛扎县| 繁峙县| 会同县| 洪江市| 遂平县| 肇庆市| 镇巴县| 疏附县| 长葛市| 邵阳市| 安新县| 台北市| 象州县| 德江县| 义乌市|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