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制造業再升級,就不能不提“新常態”。站在發展的角度,制造業升級是一個歷史范疇的問題,升級的基礎和核心要素已經在工業2.0或者3.0時代得到了升級,升級的變革要素才是目前的升級關鍵,先補課,再升級變革要素決定了制造業升級的成敗,但就目前大多數制造企業的現狀來看,先補課,再升級更為現實和必要。
1、如何讓制造業升級?
數字化、智能化提升效率;重點尖端技術實現突破。中國的制造業數量巨大,且以中小企業居多,優勢是反應迅速、配套齊全,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的供應鏈網絡,劣勢是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目前依靠的仍然是勞動力的數量和生產時間延長;勞動力和其他生產成本在不斷地增加,而價格很難提高,這樣造成制造業利潤的不斷縮水,突破這個問題,數字化、智能化是關鍵,隨著5G、大數據及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逐步應用于生產過程中,將減少對人的依賴,一方面降低了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勞動生產率會大幅提升,從效率上將不斷刺激制造業的升級。
另外,中國的制造業目前仍以低端加工制造為主,在核心芯片、實用型新材料、高端生物化工產品等技術含量高、議價能力強的產業還有不少短板;集中資源,在某幾個領域實現制造技術和能力的突破,不但促進未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能同時帶起相關配套的產品和服務的水平上臺階,總之,以科技為先導,從普遍的生產效率、成本上和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重點領域突破上兩個方面,橫向、縱向齊發力,來實現我們的制造業升級,我們業已形成的制造業優勢會更加鞏固,由制造業大國發展轉變成制造業強國,而制造業的強大,將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
2、怎么理解產業升級?與制造業又是什么關系?
面對產業升級,制造企業有哪些建議?制造業經過40年的發展,如今進入了產業升級期,關于產業升級這個名詞,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定的認知,有些可能立馬會想到“去產能,調結構”,有些則會想起“工業4.0,互聯網 ”。那么究竟什么是產業升級?是否只有哪些高大上的“商業新模式”才是制造企業的升級方向?升的是什么?產業升級就是一次“改進和重建”的過程,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產業升級的目的在于提高其產品附加值;對于一個產業來說,其產業升級的目的是提高產品平均附加值;對于國家來說,產業升級代表了整個經濟的增長方式。無論是哪個層面上的產業升級,其最終都需要每個企業的覺醒和參與,針對某個企業而言,產業升級就是質量與效率提高、管理模式改進、技術升級、產業鏈升級、結構改變。
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說,其升級的內容可更直觀:效率與質量提升:制造管理的核心要素,是目前大多數中小型制造企業仍舊追求的目標,也是工業2.0時代最關注的內容,其屬于升級的基礎要素;管理模式改進:即涵蓋涉及到工業工程、精益生產等制造管理模式,也涉及人才管理、財務管理、運營管理和戰略管理等企業管理范疇,其屬于升級的基礎要素;技術升級:涉及現有技術升級、新技術研發等活動,屬于升級的核心要素;結構改變:涉及客戶、產品甚至價值鏈改變等范疇,屬于升級的變革要素;產業鏈升級:涉及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融合、協作和合作模式的升級或改變,屬于升級的變革要素,
站在發展的角度,制造業升級是一個歷史范疇的問題,升級的基礎和核心要素已經在工業2.0或者3.0時代得到了升級,升級的變革要素才是目前的升級關鍵。繼續升級基礎或核心要素,企業可能彎道超車,但如果想跨越式成長,企業需要升級的是變革要素,先補課,再升級變革要素決定了制造業升級的成敗,但就目前大多數制造企業的現狀來看,先補課,再升級更為現實和必要。
中國制造企業其實很早就開始了產業升級,只是效果可能不盡人意,早在幾年前,在揭示了生產制造環節附價值和利潤雙低的“微笑曲線”理念影響下,眾多制造型企業紛紛開始向價值鏈頂端延伸,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品牌化。但現實中寥寥無幾的成功案例從側面顯示出并非所有制造企業都適合這種簡單粗暴的升級策略,拋開“微笑曲線”的固有認知,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長中村末廣提出了結論相反的“武藏曲線”,其認為真正豐厚的利潤在制造環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