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浙江 > 金華市 > 五峰書院,碭山古城五峰書院開放時間

五峰書院,碭山古城五峰書院開放時間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1-04 21:15:51 編輯:金華本地生活 手機版

1,碭山古城五峰書院開放時間

正常營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五峰書院,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方巖鎮,含五峰書院。麗澤祠、學易齋、重樓等建筑,是南宋永康學派發祥地,明代王陽明倡道處所。

碭山古城五峰書院開放時間

2,西寧五峰書院的上級管理部門是誰

摘要 這個書院屬于文物保護單位,西城區修繕后對市民開放了。屬于文化和旅游局管理。 咨詢記錄 · 回答于2021-04-14 西寧五峰書院的上級管理部門是誰 這個書院屬于文物保護單位,西城區修繕后對市民開放了。屬于文化和旅游局管理。

西寧五峰書院的上級管理部門是誰

3,永康市景點

永康市景點有西溪影視基地、厚吳村、五峰書院、白云風景區、永康方巖等。1、西溪影視基地:以影視拍攝服務為主,兼具觀光旅游、文化娛樂、休閑度假等功能的大型綜合性旅游區。2、厚吳村:地處永康市南垂,南與縉云縣接壤,北與后鄭村比鄰,東接前倉村,西連荊州村,縣道下前線穿村而過。3、五峰書院:含五峰書院、麗澤祠、學易齋、重樓等建筑,是南宋永康學派發祥地,明代王陽明倡道處所。4、白云風景區:石城山怪石嶙峋,峭巖壁立,將軍巖、上馬巖、哈蟆巖等奇石惟妙惟肖。白云湖嵌在白云山麓中,湖水清澈碧綠,是游人嬉水、休閑的理想去處。5、永康方巖:方巖風景區景色秀麗,素有“人間仙境”之稱。不僅有峰、洞,谷、瀑,溪、湖,同時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史跡。

永康市景點

4,我的家鄉六年級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鄉六年級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鄉六年級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射陽,這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不僅美麗富饒,而且物產豐富。   射陽最突出的美景,莫過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了。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射陽氣候宜人,所以每年冬天,丹頂鶴都會來這兒過冬。   提起丹頂鶴,許多人就會想起徐秀娟,她是射陽人,她喂養的丹頂鶴存活率達到了100%,所以被譽為“仙鶴公主”。   射陽的后羿公園也是一個很好的去處,它位于射陽西部,是射陽最大的人工湖公園。那里景色十分漂亮,草色青青,桃紅柳綠,人工湖波光閃閃,里面還有許多魚,適合釣客前往。想象一下,坐在落日的余暉中,手里拿著魚竿悠閑地釣著魚,這難道不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嗎?另外,公園里還配有游樂設施,讓您樂而忘優。您也可以到湖邊的飯館里,品嘗時令河鮮。公園中還有新四軍紀念館,絕對是黨員學習的佳地。   射陽城內最熱鬧繁華的地方就要數太陽城了。那里人山人海,每年還會舉辦美食節。另外,還有各種小吃和服裝店,可以滿足你購物的欲望。每到晚上,那里燈火通明,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射陽不僅是一個熱鬧的縣城,也是古色古香的地方。射陽的息心寺佛韻悠長,絕對是香客們上香拜佛的好地方。   射陽還有許多土特產,射陽大米香軟可口,洋馬菊花清香怡人,蒜頭、蒜苗遠銷國外。另外,這里還有品種豐富的海產品,對蝦、螃蟹等味道鮮美,是作為禮品的不二之選。   射陽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但這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景色優美,我愛射陽,我愛家鄉! 我的家鄉六年級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三道嶺,它可能在大城市的人眼中什么都不是,可在我心中是無比的美麗,因為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這是我們祖先用辛苦的汗水、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的。   它沒有烏魯木齊那樣美麗富饒,也沒有想哈密那樣瓜果飄香,沒有巴里坤那樣綠樹環繞,也沒有喀納斯湖那樣景色宜人。   記得小時候,這里還沒有樓房,映入眼簾的是破爛不堪的平房。房屋低小,還有的墻塌了,用樹枝做了堵“墻”??涩F在就不同了,幾十棟樓房拔地而起,涂上了鮮亮的油漆。   原來的舊市場就在八校前面,而且還連著馬路。不僅交通不方便,學生還都不安全。現在的市場改道了青年路。馬路暢通了,學校門前不堵了,去市場買菜也方便了不少呢!   原來的八校,操場上的磚地已經松動了,同學們不注意就會扭到腳,摔傷?,F在,八校正在翻修,我相信翻修后這些問題就不會再有了。   原來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我記得有一次,風雪交加,爸爸還得上班,他騎著摩托車,頂著嚴寒去上班。就這樣,讓爸爸患上了關節炎。現在家家都有了汽車,我家也不例外,有了一輛屬于我們自己的車,以后爸爸去上班就再也不用怕嚴寒酷暑了!   我喜歡我的家鄉三道嶺,它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讓我看到了家鄉的飛速發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技發展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的家鄉六年級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尖山,那里是個美麗的地方。   春天來了,天空一片湛藍,一朵朵雪白的云,在空中輕輕地飄動,幾只小鳥在空中快樂地轉著圈,嘰嘰喳喳地唱著動人的歌兒,有的還在云里跳舞呢!家鄉的.天空美,河岸邊更美。岸邊的小草綠油 油的,仿佛綠色的地毯。小河里冰化了,成了清澈見底的河水,一條條活潑的魚兒在水里歡快的嬉戲,有時還露出水面,似乎在欣賞著春天迷人的景色。   家鄉不僅春天美,秋天也很美。   秋天黃了,紅了,不像春天那樣綠了。黃色的葉子隨風翩翩起舞,像是要把全世界都變成一個金色的海洋。給大地穿上了一件紅黃相間的新衣。樹葉伸出兩只大手,不停地鼓掌,像是為自己送別。 然而秋天中聽不見的是知了那美妙的歌聲。   秋天是豐收的好時機,每當秋天來臨,蘋果、橘子等水果就在這時豐收,地里的棉花豐收了,麥苗、稻穗等農作物也都豐收了,桂花的香氣彌漫開來,芬芳撲鼻,香極了。我把桂花放到一個瓶子里 。滿屋子都是桂花的芬芳。我伴著桂花的香氣,甜甜的進入了夢鄉,我仿佛變成一朵香香的桂花,只見一位叔叔來到桂花前,舉起大拇指說:“真是太香了!”   家鄉的河也很美!站在高山上,舉目眺望,那河像一條綠色的綢帶,圍繞著整個城市,又仿佛一條白帶子在飛舞,近看,兩岸一顆顆柳樹,長長的柳枝伸在水面上,好像在跟小朋友情切的握手。小 燕子掠過水面,蕩起小圓暈,小圓暈向四周擴散開來,一圈一圈最后消失在河面上。   我愛家鄉的一草一木,更愛家鄉那宜人的景色! 我的家鄉六年級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永康,是聞名世界的五金之鄉,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方巖風景區。   方巖風景區景色秀麗,素有“人間仙境”之稱。景區擁有驚心動魄的險峰絕壁,鬼斧神工的天然石雕群,星羅棋布的洞府石室,異彩紛呈的飛瀑平湖;人文景觀中有享譽江南的地方神胡公大帝,獨樹一幟的南宋永康學派的發祥地五峰書院,是觀賞丹霞地貌,朝覲古圣的著名旅游勝地。   或許你沒有到過方巖,但是你可能看到過方巖的美景?!断蓜ζ鎮b傳》,《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等等幾十部影視作品,都是在這里取景拍攝的,厲害吧!   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們都到我的家鄉永康來做客。

5,遂川古代書院中國文化留下了什么

遂川古稱龍泉,這片土地自古“序庠相望,弦誦相聞”;文獻名邦,英才輩出。自宋至清,遂川先后建有書院40所,其中宋代6所、明代2所、清代32所。書院,是遂川歷史上璀璨千年的明珠,其歷史作用值得大書詳載。作為民間教育機構的書院在遂川產生于北宋,并在宋代躍居全省書院發展先進行列。據李才棟《江西古代書院研究》載:“宋初江西的書院建設發展較快,在整個北宋時期,全省構建書院39所。”這一時期遂川書院就有四所:新興書院,云岡書院,孫氏書院,水南洲背書院。一千多年前的遂川,地處偏隅,交通閉塞,物欠足豐,但書院教育不遜于其他富鄉望地,亦足令邑人引以為豪。宋時,遂川書院不僅有相當數量,而且教學質量亦享譽遐邇,北宋理學家、著名道學達人周敦頤常游學于云岡書院。建于宋咸平年間(998-1003)的新興書院,是遂川古代書院的開山之作,也是古廬陵面世最早的書院之一,因有名師掌教,吸引了四方游學之士負笈而至。書院的興起,這為遂川學子科舉應試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全縣共有76人考取進士,其中宋代就有48人,占總人數的63%。宋天圣八年(1030)的進士蔣賁,首開邑人折桂之先河。榮摘宋政和五年(1115)殿試第二名桂冠的邑人郭孝友,更是“廬陵探花第一人”而廣受矚目。蔣賁、蔣概父子同為進士,孫逢吉、孫逢年、孫逢辰兄弟三人進士及第,郭知章、郭孝友一門五進士,這些先賢俊杰以其卓越的才識為遂川的人文歷史留下了輝煌的一頁。書院是儒家文化的代表,通過書院的教育,遂川涌現出一批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學術、教育等領域的英才。孫叔通、孫栗等個個忠鯁、清介,名重當時,聲譽朝野。至清代,遂川書院的規模達到歷史鼎盛。清乾隆年間建立的五峰書院、燕山書院,是縣內地方合邑和家庭宗族書院的典范,也是至今留有原體實物且保存較好的兩所書院。據《吉安地區志》載:“燕山書院是江西乃至全國家族私塾建筑文化的典范”。 道光、同治年間,是清代書院發展兩個最為活躍的時期,從道光元年1821至1850的三十年間,遂川先后建立了萃華書院、龍文書院等8所書院,僅在道光元年一年中就新建了3所。從同治元年(1862)至光緒十三年的二十八年間,遂川陸續建有道成書院、五華書院等11所書院,平均二至三年就有1所書院面世。客家重視教育,是推動遂川書院發展的一個有力因素。據載,宋淳熙年間,客家先民就已占全縣人口戶數的53%,丁口占到43%。客家先祖從中原遷徒而來,保留了較多的中原士族遺風,重視教育的風氣根深蒂固??图胰税雅d辦學校培養人才作為提高族群社會地位和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凹译m貧,亦必令其子弟讀書,鮮有不識字,不知稼穡者?!痹诳既〉倪M士、舉人中,客家人分別占52%和68%??图胰顺缟薪逃娘L氣,成為遂川書院文化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內在動力。千年書院,歲月滄桑,流傳下來的是厚重的精神遺產和獨特的文化形態,它為遂川古代教育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更為遂川今日教育的前行注入了智慧與啟迪。今天是歷史的延續和發展,古代先民能夠創造出令后人引以為豪的歷史輝煌,今天的遂川更應與時俱進,再創輝煌,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遂川主要書院介紹燕山書院位于遂川縣堆子前鎮鄢背村。清乾隆五十九年,黃由相三子義方、義言、義齊創辦。書院是黃氏先祖為培養后代創設的“私人學府”,專供黃氏子弟及親戚研習攻讀,高峰時多達二、三百人,教師有家族中的先生,也有外請的先生。書院實行的是免費教育,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書院始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竣工于嘉慶十一年(1806),前后歷時十三年。書院座南向北,建筑面積1982平方米,分內外兩部分。外院(即前院)包括前院門、欞星池、院坪和馬廄。內院則以天井為中心,四周布置有前廳、下房、廂房、講學堂、文昌閣等建筑。書院建筑為磚木結構,飛檐翹角。屋面為假歇山頂,小青瓦蓋頂。院內雕梁畫棟,勾勒著不同圖案,有獅嘯鶴舞、鳳翔龍騰、明理求學、修身仕途等,色彩斑斕絢麗,光彩奪目。其建筑工藝、繪畫藝術和保存數量等方面堪稱江西乃至全國家族私塾的代表作。書院創辦以來,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廣西太平知府黃存銓、安徽巡檢黃仁波等都出自燕山書院。新興書院位于遂川縣衙前鎮雙鏡村(上鏡)。北宋咸平年間(998—1003)彭氏創辦,是古廬陵最早的書院之一。彭氏后裔男丁在此免費教育。書院雖規模不大,但嚴格的教育管理、出色的教學質量,遐邇聞名。近鄰鄉村,周邊市縣的學子紛紛前來求學,后因學子增多,書院遷入彭氏宗祠。元朝元貞二年(1296),彭氏后人對祠堂進行修繕擴大,并易名為“承德堂”。祠堂長60米、寬12米,占地720平方米。祠內斗拱上有書畫、詩詞歌賦、花鳥魚獸等作品。祠堂后有古樟百棵,“古樟之王”圍徑達7.8米。祠堂前的七口“品”字形風水塘,至今保存完好。清嘉慶年間(1820),在書院大門前左側興建惜字塔。塔為青磚砌造,塔身下大上小,6面7級,塔頂呈圓柱形,塔高8米左右,逐層收縮,外觀錯落有致,別具風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僧郁峰重修。新興書院的創辦,推動了當地學風鼎盛。雙鏡從宋朝至清朝科考的進士、舉人、秀才120多人,皇帝敕封翰林以下學士的有22人,朝廷、州、府所賜的牌匾有36塊,現“名登天府”之匾仍懸于梁上。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及第名列第二、“自進士設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為首”的永新劉沆少時就曾在此讀書,并有詩題壁。五峰書院位于遂川縣遂川中學內。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縣趙嗣抃倡建義學,有義學田一百二十余石。乾隆十九年(1754),知縣楊焯與縣紳梁瑋、蕭維喬、郭之屏等數十人合力捐資義學建五峰書院。前為觀瀾樓,樓后為致道堂、山長廳房、藏書處所、生徒齋舍等計八十余間,大門與五峰并峙,故名。三十一年(1766),知縣杜一鴻與縣紳鐘衍煓、李之鴻、康飛熊等數十人捐銀一千六百余兩擴建,增置田租一百八十余石,各鄉紳捐輸田租七百七十余石,合前義學田共計田租一千一百九十余石,以后又陸續捐田一百三十余石。乾隆三十二年延師訓課,每年取入肆業正課生20名,正課童生20名,附課生倍之。教習、山長工資、生員學童的膏火花紅概由租息支付,并訂有支給章程。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復魁星閣并各處齋舍,高世書、廣豐鄭鳴珂、南城王鐘先后為山長。咸豐六年(1867),被亂兵拆毀。同治二年(1863),合力修復,三年工竣。光緒間聘永新周玉華為山長。杜一鴻及周塤均有記,并纂有《五峰書院志》。民國初改為五峰高等小學堂。五華書院位于遂川縣城東坊(目前為縣地稅局后側)。清光緒二年(1876),光緒六年建成。鄉民捐資共建。中為正誼堂、講堂、大成殿,左右院長室、尚義祠、生徒齋舍等九十余間。并置田租千余石,店房多幢。光緒七年(1881)始延師訓課。山長、教習束修、生員學童的膏火花紅以及省試、京試川資都出自租息。歷任院長有:吉水舉人李少峰,廬陵舉人梁申廬,萍鄉舉人朱仙舫,高安舉人徐吉齋,縣署教讀魯文墉,都昌舉人袁錦江,新淦歲貢郭仲卿,本邑舉人葉弼臣。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為縣立五華高等小學堂。八角樓書院,位于遂川縣戴家埔鄉淋洋村。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八角樓書院,由于年久失修,該樓已破爛不堪,難現當年的風彩。曾經的八角樓,也就是當年的桂林書院,人們尊稱它為魁星閣。它樓閣式的建筑,歇山頂,上下兩層。上層由木架搭成,回廊內縮,可供遠眺。下層較大,三合土墻,分正廳和左右講課廂房。曾經的它為培養當地知書達禮人材作出了不朽貢獻。隨著時代變遷,它的作用退出了歷史舞臺。八角樓書院修建時有記錄:“寅山申向,共費金壹千有奇?!弊阋娬麄€書院花費金銀之多。書院創建人當年為何不吝重金、殫精竭慮建造書院,據當地族譜記載是因為:“書院規模宏廣,氣象堂皇,其所以規劃必求詳盡者,無非為后人讀書計。亦即無非為后人求久計。揣其意曰吾何望哉?吾之創此書院,庶足使吾后人便于蒙學,便于經學,亦便于出所學以升諸國學、大學。由是聰穎者固樂得為學中人;即非聰穎而業農工商者,亦不失為識字人?!傲攘葦嫡Z足可察見創建者潛心辦學,樂育英才的遠見卓識和坦蕩胸襟。

6,浙江金華書院對聯集錦

五峰書院,位于浙江永康方巖壽山之麓。因方巖壽山有固厚、瀑布、桃花、覆釜、雞鳴五峰而得名。宋淳熙間朱熹、呂祖謙、陳亮、呂子陽等曾在固厚峰下石洞中讀書講學,現在人們習慣把五峰內的重樓、麗澤祠、學易齋、五峰書院等巖洞建筑統稱為“五峰書院”。慶元四年(1198)朱熹在此完成《大學章句集注》。洞中筑有講臺,臺后洞壁有“兜率臺”三字,系朱熹手筆。明正德間應典、程文德、李東溪、程梓、盧可久等曾在此共暢王守仁“良知之學”,應典建麗澤祠祀朱熹、呂祖謙、陳亮,俗稱為“三賢堂”,構筑在天然石洞中,寬16.4米,深13.3米。后知府陳受泉又命呂瑗創建正樓三楹,定名五峰書院,奉祀王守仁,以應典、程梓、盧可久配祀。五峰書院建筑壁北朝南,三開間,略呈方形,洞寬12.75米,深11.3米,總面積175平方米,屋高二層,屋內設直徑37厘米的圓柱18根,柱礎造型系明代風格。書院久經滄桑,因洞造屋,建筑十分牢固。明末,邑人周佑德筑易學齋于樓西,祀郡賢何基、土柏、許謙、章懋、金履祥,并以后學李祺、杜子光、周榮配祀。其建筑面積較麗澤祠、五峰書院為小。每年秋季,四方學者薈集,讀書講學其中。書院經費先由應典、程梓、盧可久等置田,以每年租谷收入充作集會開支。清代,陳亮、呂祖謙、王柏、程梓的后代亦有田產捐助,以敷經費之不足。學則數言,矩矱遙承鹿洞;心傳一脈,淵源近溯姚江。清代程兆選題大門觀象澤風,先圣猶虞大過;玩圖河洛,后賢庶省微言。清代程兆選題易學齋石室千余年,博厚高明悠久;金華三大擔,事功道德文章。清代王同曾題麗澤祠藉瀑布以潔明衣,齊嚴三日;乘雞鳴而修祀事,禮重九秋。清代程尚斐題麗澤祠光昭日月;書上中興。佚名題麗澤祠學術啟良知,恍示鳶飛魚躍;講堂開勝地,何殊鹿洞鵝湖。清代程尚斐題講堂篤厚守正,屹然山峙,一代人物堪師表;宏才博學,生也何為,五峰桃李自成蹊。當代陳寒川題講堂總儒術,集大成,毓英才,宏教育,明經世致用,豈尚空談,徒多物議;修政事,固邦本,飭武備,圖百強,斥辱國求和,斯為上策,長系人思。當代譚建丞題講堂廟貌壯靈巖,歷宋元明清,史冊相傳,會棟宇更新,欣茲后起多才,爭輝譜牒;官廨鄰勝境,仰聰明正直,風徽若接,待湖山重整,好與斯邦父母,共薦馨香。民國黃少茲題重樓桃花萬樹春風里;瀑布一簾化雨中。清代彭元瑞題五峰書院麗澤書院麗澤書院,位于浙江金華明招山。南宋呂祖謙兄弟授徒講學之所。常邀永嘉學派的薛季宣、陳傅良、葉適和永康學派的陳亮等來書院切磋、探討學問。編著《東萊左氏博議》、《近思錄》(與朱熹合著)等,供生徒學習。手訂規約,規定“凡與此學者,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肄業必有常,日記所習于簿,多寡隨意”?!胺灿兴桑瑢V脙杂涗?,同志異時相會,出所習及所疑,互相商榷”?!耙粫r士人傾心向往,道統學派燦然昌明,名儒蔚興,踵武相接,天下稱婺州為小鄒魯?!苯鹑A學派得以創立。麗澤書院遂與岳麓、白鹿洞、象山并列而稱南宋四大書院。呂祖謙去世后,弟呂祖儉承兄志傳道講學。嘉定元年(1208),經呂氏門人請求,官府重修書院,建呂祖謙祀室和收藏其生前著作的遺書閣,并開始刊刻圖書,其中紹定三年(1230)刻印的司馬光《切韻指掌圖》至今猶存,是宋版書院的珍本書。端平間呂氏門人又將呂祖謙祀室改建為呂成公祠,以呂祖儉配祀。淳祐六年(1246),知州許應龍遷書院于雙溪之畔,理宗御賜匾額。咸淳間又遷至旌孝門外印光寺故址。宋末元初,著名學者何基、王柏、金履祥先后任山長、主講,四方來學者甚眾。明嘉靖十四年(1535),巡按御史張景命金華府通判汪防重修書院,供祀朱熹、張栻、呂祖謙。毀于明末。以吾從大夫后;有朋自遠方來。李廣文題麗澤書院東明書院東明書院,位于浙江浦江(今金華市浦江區)。原名東明精舍。原在義門鄭氏聚居縣東30里的鄭宅鎮。元初青田尉鄭德璋于東明山麓創辦精舍,族子弟年十六者皆讀書其中。后德璋子擴建,有屋20楹,前堂后寢,東西兩側為成性、四勿、繼善、九思四齋,另有問難所為敬軒,鼓琴處為琴軒,退息室為游泳軒,琴軒外有清泉一泓,四周蒼松翠柏,蔥郁掩映,規模宏敞,環境清幽。初聘吳萊主講席。元統二年(1334)宋濂慕名來學,翌年起繼主講席20余年,“敦本立教,孜孜不倦”,一時人文蔚起,負笈來游者有天臺方孝孺等。明末毀于兵。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縣何子祥擴建浦陽書院,義門鄭氏亦聞風而起,族人集資移建于鄭宅村口,改名東明書院。前廳居業堂為諸生會課之所,中庭藪飛處為講堂,內有敬軒為堂寢,南北各造廂房10楹為諸生肄業之所,大門北向,與東明山相望,門前溪水如帶,周筑以墻,墻內合抱之豫樟蔭復滿院,并筑石池、植花木,以供游憩。乾隆五十一年、嘉慶十一年(1806)、道光二十二年(1842)均經修葺。清末改為東明高等小學堂?,F為鄭宅鎮中心小學。北闕賜朝衣,無端瓜蔓藍胡,慨崐玉俱焚,白帝城邊懷太傅;東明開講席,本是淵源黃柳,幸瓣香可接,青蘿山下拜先生。清代黃卿夔題宋祠魯岱風高,千古鹿山同景仰;潛溪派衍,一環麟水是淵源。清代曹開泰題拜廳觀化流聲垂劍閣;傳心懿范仰蘿山。清代鄭榮美題拜廳翊景運于南都,望重倫扉,制誥千言宣主德;竄孤忠于西蜀,神歸故里,馨香百世企師傳。清代王芳題拜廳著作富名山,憶當年鳳閣拜飏,言論都垂碧簡;堂基恢舊址,看此日麟溪締造,薦馨如對青蘿。清代王耀題拜廳傳業與鴻文,休聲永傳海宇;尊師同敬祖,儀容長肅義門。佚名題宋太史像其它主要書院簡介石洞書院 位于浙江東陽。宋紹興十八年(1148)邑人郭欽止建,因于石洞前,故名。有瓦房30余楹,前是大廳,后為紫陽講堂,兩旁為廂房,規模甚為壯觀。延葉適主講席,教族中子弟及多里俊秀,撥田數百畝以贍之。呂祖謙、魏了翁、陳傅良、陸九淵、陸游等名儒相繼來此講學、題詞、作詩。陸游觀賞16處景點后寫下《郭氏山林十六詠》,陳傅良亦題有《石洞雜詠》10首。三十二年朱熹來石洞訪呂祖謙,以后幾度到此,改定《大學章句集注》。于是書院名聲大振,東南學子紛至沓來。宋宰相喬行簡、名宦喬夢符等曾就讀于此。元以后,時有興廢。明代郭氏裔孫郭鐵編有《石洞貽芳集》,其后裔孫郭仲儒撰有續集,取諸賢在石洞題詠碑刻及志、銘、狀、序、哀挽諸作匯編而成。清康熙十六年(1677)有刻本,收入《四庫全書》總類存目?!督鹑A叢書》及《叢書后集》皆收有此書?!端牟繀部に南壬募肥沼小妒磿河洝?。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月泉書院 位于浙江浦江。有泉隨月朔望而漲落得名。南宋淳熙八年(1181)朱熹過浦江,會呂祖謙、陳亮于月泉之上,闡講正學而聞名于時。咸淳元年(1265)知縣王霖龍導月泉源,復浚月泉塘,筑月泉亭,修澄月橋,造芳潤池,建房45楹為月泉書室,繪朱熹、呂祖謙像于堂,令學者瞻仰,并肄業其中。元初改為月泉書院。宋濂曾任山長,天臺方孝孺、義門鄭氏史弟皆受業門下,一時人文翕然振起。元、明、清三代,書院幾經興廢,弦歌未輟。清咸豐十一年(1861)毀于兵火。光緒二十二年(1896)重建。1927年傾圮。龍川書院 位于浙江永康。為宋淳熙間陳亮未第時于縣東北龍窟山之南小崆峒講學游憩之所?!洱埧咧焓献谧V·龍川書院記》載:“永康縣東六十里,有小崆峒,故宋狀元文毅陳先生肄業之所。先生才氣超邁,隆興中上《中興五論》。淳熙中詣闕上書,震動朝堂。當時權臣欲見焉,先生恥之,即渡江退居龍川之上,書院于洞前,從游者云集,雄視玄古,議論風生?!焙髲U。邑人朱希成為陳亮7世孫婿,欲就故址興書院,未成。明成化間其孫朱彥宗、朱彥霖讀書好禮,承祖父志,建龍川書院以祀陳亮,擇師儒教陳、朱二姓子弟及來學者。崇正書院 位于浙江金華。原名陶家書院。宋時建。元江浙行省建祠祀“金華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名正學祠,又稱四賢祠。明成化十四年(1478)賜題“正學”匾額,商輅撰《敕建正學祠記》。嘉靖十四年(1535)巡按御史張景命通判汪昉重修正學祠。知府陳京撰有《重修正學祠碑記》。萬歷元年(1573)御史謝廷杰提議增祀章懋,正學祠因而又稱五賢祠。萬歷十七年(1589)知府張朝瑞擴正學祠,建經義、治事二堂,左右分列齋舍98間,另建尊經閣、游憩亭等,定名崇正書院。該書院是金華士子的重要游學之所,不僅規模宏大,且置有數百畝院田,特建常平倉1座,以貯田地之所出。崇禎十六年(1643)毀于戰火。八華書院 位于浙江東陽。元許彥洪建。延祐初,名儒許謙曾講學于此。據《元史·許謙傳》載:“延祐初,謙居東陽八華山,學者翕然從之。尋開門講學,遠而幽、冀、齊、魯,近而荊、揚、吳、越,皆不憚百舍來受業焉。其教人也,至誠諄悉,內外殫盡。嘗曰:己有知,使人亦知之,豈不快哉!或有所問難,而詞不能自達,則為之言其所欲言,而解其所惑。討論講貫,終日不倦,攝其粗疏,入于密微?!眹L手訂《八華學規》作為學生遵循的準則,其要為:心靜明理之本,貌恭進德之基,剛毅乃足自勵,謙讓可以受益,有善當與人共,有惡勿忌人攻。麗正書院 位于浙江金華。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知府張坦讓建于原滋蘭書院舊址(一說始建時即名“滋蘭”)。金華于宋明時期有麗澤書院、崇正書院,麗正之名是合麗澤、崇正二名于一。書院規橫宏大,前后分5進,每進3楹,兩旁耳房各26間,后堂為7賢祠,主祀朱熹、張栻、呂祖謙、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乾隆、嘉慶年間多次整修。同治五年(1866)知府徐寶治重建3堂。十三年知府趙曾向又建東西齋臺32間,求齋后花廳3楹,選金華府屬8縣秀士32人住院肄業。光緒十四年(1888)知府繼良建齋舍于講堂前,東曰“明經”,西曰“養正”,各3楹。次年,又重修講堂,于七賢祠東建屋4楹,額曰“宴桃李軒”。曾有院田380余畝,立碑詳列田谷之數。二十八年改為金華中學堂。翌年,又改名金華府立中學堂。現為金華一中。云山書院 位于浙江蘭溪。清乾隆十一年(1746)知縣張逢堯建于學宮之東,初名濲水書院。僅書樓9間。二十三年(1758)知縣左士吉率邑人鄭度等辟地重建,改名“云山”。背靠云山,面臨泮水,中立講帶,堂后建正樓5間,偏樓6間,左右輔以廂房10間,其前為照廳5間。再前為大門,學舍計有50間。并置田作為膏火之資,后易銀800兩而歲取其息。嘉慶三年(1798)知縣捐資整修。咸豐十一年(1861)毀。同治間重建。

7,浙江最硬的地方為什么是永康

這是一首在 浙江永康 流傳了數百年的民謠。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卻在蒼涼中透著倔強,卻有一種掩飾不住的豪邁之氣,也將這座小城涂抹上了一層闖蕩四方的江湖氣息。 文/鄭驍鋒 圖/圖蟲·創意 永康,地處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東南邊緣,是溝通浙中腹地與東南沿海的要沖。由于仙霞嶺和括蒼山的余脈在這里交錯會合,錢塘江與甌江兩大水系也在此分水,故而境內丘陵起伏,多奇峰幽谷,碧澗清流,別有一種秀美。 然而,永康又是一塊氣質特異的土地。處在江南,卻很難令人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柔媚輕靈,這里的人們性格中似乎缺少南方人的寧靜婉約,世間行當無數,他們最擅長的,卻是搗弄沉甸甸的各色金屬,贏得了“五金之都”之譽。就連他們說的話,也完全不同于尋常的吳儂軟語,生硬、短促、不卷舌、不拖聲,就像快速墜落的石頭,外地人很難聽懂。 永康,有著一種超越于緯度之上的硬朗之氣。這方水土,經歷了怎么樣的前世今生?又是憑什么底氣喊出 “府府縣縣不離康,離康不是好地方”呢? 永康老城區有一條松石路。所謂松石,即硅化木一類的植物化石,歷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視作案頭珍玩。永康,唐宋以來便被公認為松化石的最佳產地。 從自然科學角度,盛產松化石,則說明了永康這塊土地,在遠古時代植被的豐茂,極其適宜人類繁衍。而考古學家也在永康發掘出很多石斧、石錘、石刀等新時期時代的遺物,尤其發現了相當數量的、距今9000年前的炭化稻谷以及水稻小穗軸。 松石路向北直去,連接到了永康另一條繁華的街道,它是永康城區的第一條現代化大道——“九鈴路”。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定江南,平百越,建立會稽郡烏傷縣,今天的永康,便在其境內。故老相傳,三國時,孫權的母親得病,久治不愈。后來聽說烏傷縣的上浦鄉,有座寺廟相當靈驗,便來此進香祈福,并許下一愿:“如得康寧,必立邑祭祀?!辈痪茫瑓翘蛉瞬◇w康復,因此感念,常思還愿,甚至將此作為遺言囑咐孫權。后來孫權稱帝,便在公元245年,劃出烏傷縣上浦鄉一帶,以“永保安康”之義,設永康縣。 除唐武德四年至八年,短暫地被擢升為“麗州”,“永康”的縣名,襲用了將近一千八百年,直至1992年撤縣建市。 據說,當年吳太夫人來永康時,乘坐的是三匹馬駕駛的馬車,而每匹馬都于頸下懸掛三只銅鈴,故而有了“九鈴”的典故。 傳說很溫馨,卻經不起太嚴密的考證。根據《郡縣釋名》,永康的得名,更可能是因為境內一條名為“永康”的河流。不過,永康人對此似乎并不在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還是那陣清脆的銅鈴撞擊聲。 一座在銅鈴聲中得名的古城,與生俱來,便自帶了幾分金石之韻;而一個化松為石的傳說,則為這陣銅鈴聲,增添了幾分滄桑與悲壯。 1933年11月十八日,一個陰雨纏綿的秋日,作家郁達夫來到了永康,此前他已經去了諸暨、金華、蘭溪、龍游。 “從前看中國畫里的奇巖絕壁,皴法皺迭,蒼勁雄偉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到了此地,向各山略一舉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畫山點石,都還有未到之處。” 讓郁達夫贊嘆的山,是永康方巖山,屬于丹霞地貌,峰險石怪,瀑美洞奇,山勢崢嶸氣象萬千,自古便有“仙境”之稱。 方巖山諸多景觀中,最特殊的當屬五峰山谷。 公元1937年12月到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期。五指巖因固厚、瀑布、桃花、覆釜、雞鳴五峰而得名,三面峰巖如削,一壁洞窟天然,風雨莫及,冬暖夏涼,儼然是一座神仙洞府。 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處天生秘境,在外敵入侵時,竟然成為了整個浙江省的心臟。1937年底,省城杭州淪陷之后,浙江省臨時省政府便遷入了這座山谷。當時主政浙江的國民黨主席黃紹竑坦誠,選擇這里作為臨時政府,除了地處浙中,交通方便,很大程度上還看中了這座山谷的獨特地形可以有效防避敵機的轟炸。 僧人是五峰石窟最早的居住者。他們在石窟壁洞中支梁建閣,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寺院。每日伴隨著山間落瀑暮鼓晨鐘。宋代之后起,隨著永康民智開化,這些環境清幽的石窟,漸漸成為了文人學者的講學之地,甚至連朱熹、呂祖謙等大儒都曾來此登壇開講,從學同游者常在三四百人,頗極一時之盛。明正德至嘉靖年間,漸次完善麗澤祠、學易齋等建筑,遂成今天三開間二層樓的“五峰書院”。 中國哲學史上,有過一個著名的學派叫“永康學派”,反對空談,主張做人不僅要講道德修養,更要在 社會 事業上做出成效,也被稱為“事功之學”。這個學派便誕生于這座山谷。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是辛棄疾《破陣子》中的名句。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詞其實是他為了一位摯友所作。辛棄疾將這位摯友比作諸葛亮一樣的人杰,然而同時代許多人卻視之為 “狂怪”。他就是永康學派的代表——陳亮。 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南宋著名詞人、哲學家、政論家 ,才氣超邁,下筆千言,自贊為人中之龍,文中之虎,一生主張抗金,多次赴闕上書,倡言恢復大計。然而性格暴躁,特立獨行,極難為世人所理解,長期潦倒不第,晚年方科舉奪魁,然隨即病逝。 陳亮的一生充滿了矛盾: 身在底層,好友中卻不乏辛棄疾這類精英名人;曾以一介布衣,登堂入室成為當朝宰相的座上賓,也曾被鄉鄰一再誣陷投入大牢;他為人倔強桀驁,愛之者甘為五體投地,惡之者痛斥惑亂人心。 陳亮,南宋理學家朱熹的論敵。他們一度相處甚歡,而對于政局國事,二人也多有相同的觀點,雖然見面不多,但書信往來頻繁。陳亮還曾經邀請朱熹前來五峰書院為永康學子講學。 然而,隨著交往的深入,他們的分歧也越來越明顯。二人的論戰被后世總結為“王霸義利之辯”。陳亮反對朱熹將天理與人欲截然分開的思路,主張做人不僅要講道德修養,更要在 社會 事業上做出成效。他這套反對空談,重視實事實功的思想,被稱為“事功之學”,在哲學史上開創了“永康學派?!? 無論是身份、年齡、聲望,朱熹都不是陳亮所能企及的。然而,可貴之處也在于此,“敢想敢試、敢作敢為”,甚至可以說是永康人世代相傳的性格: 陳亮為代表的永康人身上,有著一種務實、擔當、堅毅的精神,有一種類似于金屬的硬氣。 但在當時,講求實際功利被視為離經叛道。在 歷史 上,陳亮與永康學派屢屢被視為洪水猛獸。作為朱熹理學的對立面,隨著理學走上神壇,永康學派受到長期禁錮。 朱熹沒有留下任何悼念陳亮的文字。最沉痛的祭文出自辛棄疾,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人皆欲殺,我獨憐才。” 農耕時代,人們背井離鄉,實屬無奈。永康地處浙中低山丘陵,“七山一水二分田”,且紅壤廣布,不利于農業發展,百姓生活自古艱難。由于糧食產量常常難以自足,除了于節衣縮食,永康人也被迫離鄉靠手藝謀生。因此,永康一帶的農民,很多都能掌握一兩門手藝。 永康市區南郊,有一座小山。山雖不甚高大,卻也有幾處奇巖怪石,尤其是有一段山勢連綿有如雉堞,故而被稱為石城山。 永康故老相傳,人文始祖黃帝,曾在來此游歷,并且在此山上煉銅鑄鼎。著名的堪輿學家,晉人郭璞,在注解《山海經》時,也提到這個說法:“東陽永康縣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黃帝曾游此?!? 無論黃帝傳說是否屬實,從境內出土的文物看,永康的五金手工業起源確實很早。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漢代的鐵刀、銅弩機,唐代的銅碗銅鏡(博物館皆有)。民間則號稱“漢代打鐵刀、晉代鑄鐵劍、唐代制菜刀、剪刀、鋤、犁”,史料則記載,早在五代,永康便有開采銅礦的記錄,宋元以來,永康的五金業已經相當發達,元代永康鐵鎖曾被作為貢品,明末鄭成功軍中的刀劍斧錘等兵器,更是都由一個王姓的永康鐵匠督造。 關于永康五金的發展,縣志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唐大中四年,高僧正德禪師云游四方,來到永康方巖,見山勢巍峨峻峭,便發愿要在山頂興建叢林。于是,浙中各地的鐵匠齊聚方巖山腳,研究制作各種鑿山劈巖、搭建樓臺的五金工具。方巖山寺廟建起來后,永康五金的工藝,也提升了一大截。 打鐵,打銅,打金,打銀,打錫,釘秤、制鋸、打白鐵、補銅壺、鑄鍋、修鎖… …正如本地諺語:“家有千秧八百,不如手藝盤身”,明清以來,出門謀食已成為永康最常見的習俗,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五金工匠走南闖北,游走他鄉。根據永康縣志記載,截至1947年,永康的五金門類達百余種,產品有上千種,從業五金鬻技四方者達9600人;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這個數字上升到了8萬。 行當不同,手藝人帶的工具行李也不盡相同,但有一樣東西,是所有人都不可或缺的。 這種烏黑發亮、有點像茶葉的東西,這就是江南一帶常見的霉干菜。不過, 永康的霉干菜與其他地方,比如紹興寧波,甚至同一地區的金華蘭溪,都有所不同,更加干燥,更加緊致,當然,也就更耐長時間保藏。 永康的霉干菜,原料有白菜、九頭芥、菜頭菜等好幾種,最有名的還是 九頭芥 。制作工藝比較繁瑣,得經過腌、曬、蒸、再曬等多道程序,耗時一兩個月才能制作完成。這就是永康最著名的特色小吃肉麥餅,餡料就是霉干菜與肥瘦得當的“夾心肉”。肥而不膩,香氣撲鼻。 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夠吃上一個肉麥餅,是相當奢侈的享受。對于普通永康人,更熟悉的家鄉味道,還是另外一些缺少油水的 美食 。 除了銅罐飯,還有單麥餅、糕干麥餅、煙熏豆腐干……與霉干菜一樣,它們都有著不易變質、耐儲存的特點。正如一副行擔隨時可能挑起,這些食物也隨時可以被當作干糧。 攤開潔白的面巾,掀起一張薄薄的面餅,卷上半塊帶著松脂香氣的豆腐干。蜷縮在異鄉的屋檐下,永康人沉默地咀嚼著江湖的滋味。 改革開放以來,繼承了陳亮“解放思想,大氣務實”精神的永康人如魚得水,經濟飛速發展,只用三十年時間就進入了全國百強縣的前五十名,成為舉世聞名的五金之都。 正如陳亮詩中所言 :“一朵忽先變,百花忽后香”, 似乎只是一夜之間,捶捶打打的小五金,變成了如日中天的大五金:我國七成門產品、七成保溫杯、1/4電動工具,已然都是永康制造;同時還是全國最大的拖拉機、柴油機生產和出口基地,中國五金商標品牌基地。 2018年的9月,新一屆的中國五金博覽會在永康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經過二十三年的發展,這個展會已經成為了世界性影響的著名五金商交盛宴。 在永康五金名品精品展示館,保溫杯、電動工具、中高檔轎車,甚至直升飛機……各種產品琳瑯滿目。 五金的熔鑄、升華還在進行中。從黃帝的永康,到孫權的永康,到陳亮的永康,到百工之鄉的永康,到五金之都的永康,坩堝中,滾燙的金屬熔漿一刻也未停下過奔涌。 按照浙江臨海籍地理學家王士性的分法,金衢盆地中的永康人為“山谷之民”,石氣所鐘,習性儉約,性情剛烈。 儉約,是因為水土的貧瘠,剛烈,是對于盆地禁錮的積極反應。千百年間,對于永康人,生存與突圍,是永恒的主題。努力生存,永康人磨練出了堅毅的意志,四方突圍,永康人開拓了封閉的眼界。 正如陳亮所言,永康人“攪金銀銅鐵作一器”,從幾聲銅鈴的脆響開始,奏出了這雄渾高亢的五金交響曲。
文章TAG:五峰書院五峰書院書院碭山

最近更新

  • 看我72變歌詞,看我72變 英語版歌詞

    看我72變英語版歌詞上百度,英文名是<<LOVE72>>2,看我72變的歌詞是曲名:看我72變-蔡依林-看我72變歌手:蔡依林看我72變-蔡依林-看我72變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6

  • 滴水觀音的養殖方法,滴水觀音如何飼養

    滴水觀音如何飼養2,水培的滴水觀音如何養殖1,滴水觀音如何飼養1、溫度。滴水觀音在不低于18℃的環境下才能生長好,如果氣溫低于18℃,滴水觀音會處于休眠狀態,停止生長。2、施肥。滴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6

  • 西藏景色,西藏有什么風景

    西藏有什么風景2,西藏有什么美景1,西藏有什么風景布達拉宮,珠峰2,西藏有什么美景抬頭就是美景具體的就太多了布達拉宮、雅魯藏布大峽谷有美麗的大草原,無邊無際!有舒適的空氣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6

  • 穿搭風格分類,服飾風格有哪些種類

    服飾風格有哪些種類休閑,淑女,可愛,非主流,外貿。英倫,日系,韓版2,穿衣風格有哪些可愛、知性、優雅、酷帥、嘻哈、朋克、性感、學院風、英倫風、田園風、歐美范、韓版、日系…3,服裝風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5

  • 臨汾是幾線城市,臨汾屬于幾線城市

    臨汾屬于幾線城市三線2,山西臨汾市屬幾線城市山西臨汾市在2017年城市排名中屬4線城市山西3,誰知道山西臨汾經濟怎樣呢物價高,服務業發達。但工資較低??偟膩碚f還不錯。是一座資源型城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5

  • 堅持作文800字,以堅持為話題的作文800字左右

    以堅持為話題的作文800字左右2,堅持作文8001,以堅持為話題的作文800字左右堅持人生便如一塊香料,是只有在堅持的信念為柴,堅守的行動為火炙烤中才能散發出最濃郁的芬芳。一個人做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5

  • 千紙鶴的含義,千紙鶴的含意

    千紙鶴的含意祝福代表思念!~2,千紙鶴是什么意思千紙鶴原本指的是一種情感寄托,現在多指易烊千璽的粉絲名,因為易烊千璽的名字里有個“千”字,所以就借用千紙鶴的寓意命名了粉絲名稱,也寄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5

  • 房管局備案,商品房預售備案登記

    溫馨提示:“房管局備案”應指“商品房預售備案登記”,是購房人與開發商在簽訂商品房購房協議后一個月內,向房地產管理部門申報登記的一個程序,自己蓋房子的話一般會在房管局No備案買房后去 ......

    金華市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海林市| 抚远县| 攀枝花市| 盐池县| 汉阴县| 长海县| 当雄县| 土默特左旗| 札达县| 康平县| 双江| 普陀区| 中方县| 平阳县| 民勤县| 札达县| 威海市| 云和县| 富蕴县| 五峰| 上蔡县| 姚安县| 金平| 梅州市| 临海市| 潮州市| 光泽县| 健康| 仁怀市| 永兴县| 台安县| 上杭县| 如东县| 稻城县| 灵宝市| 陇南市| 郎溪县| 阿荣旗| 巫溪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