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首先我們把河南話理解為近代以來河南人說的方言,那么從這個角度出發在河南以外,我所知道的有兩個地方的說河南話。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語言絕不是“土”那么簡單,14年我在浙江碰見一個寶雞的,他知道我是河南的,跟我聊天也是用河南話,毫無違和感,后來才知道他是寶雞的,是民國河南的移民。
1、有哪些河南以外的地區也說河南話?
感謝邀請,首先我們把河南話理解為近代以來河南人說的方言,那么從這個角度出發在河南以外,我所知道的有兩個地方的說河南話。一、陜西寶雞市,2014年我在浙江碰見一個寶雞的,他知道我是河南的,跟我聊天也是用河南話,毫無違和感,后來才知道他是寶雞的,是民國河南的移民。其實這段歷史也被大多數河南人所熟知,就是1938年花園口決堤和1942年河南饑荒大量災民逃亡陜西,而當時的隴海鐵路也只能通到寶雞,現在的寶雞也有“小河南”之稱,
二、浙江湖州長興縣。在長興縣河南籍后裔達20多萬,主要是信陽羅山和光山一帶的人遷過去的,占當地人口的三分之一,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也說河南話,但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已經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風格,據說羅山人是在太平天國時期飽受戰亂,當然長興水草豐美到因戰爭人口急劇減少,于是羅山人便在這里定居生活,至今長興和羅山、光山還有一些尋親活動。
2、河南話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嗎?為什么說相聲的都愛用河南話當梗?
過去很多人說河南話太土,那是無知,豈不知,很多土語里包含了古語,是老百姓口傳心授下來的古代語言,也叫…雅音,相聲表演需要鋪墊,三鋪一響是他們都懂的技巧。侯寶林大師先用外地的啰嗦鋪墊,后用洛陽話的簡約炸響非常符合人們的欣賞思維也符合相聲的技巧運用,我近幾年在收集洛陽土語,已經發現了流傳下來的雅音,河南話不簡單,洛陽話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土語,洛陽的包容,融合,留下來了不一樣的土語雅音。
不懂才會譏諷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奧妙,無知的人才會笑他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無人關注深層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語言絕不是“土”那么簡單。最簡單的生活用語:夾菜,在洛陽,在河南,在山東就是?菜,?字不土,反而很雅,來自古語,“地坑院”在洛陽叫“天井窯院”,大家對比一下,那個土,那個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體現,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來洛陽后巧妙的給洛陽地坑院起了…雅號?。
3、河南話是古代的普通話嗎?有哪些歷史考證?
按照題主之題,回答很簡單明了,即沒有,不但河南沒有,古代我國的任何地方均沒有。這是因為:我國古代以來從未推廣或有過普通話,提出普通話概念,只是在民國以后,而大力推廣普通話,準確講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而普通話不是以北京方言為音準,而是以北京通州區的一個鄉鎮為基準音的北方方言,
鄙人理解題主是問:“古代河南有否官話(或雅言、雅語)”?這里明確問答:有。遠古的雅言(雅語)及官話的形成與發展,是隨著時代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的中心都城的變化而變化,春秋戰國時,稱為雅言或雅語,即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之《詩經》的讀音。據考,此讀音乃以河南和陜西關中一帶的語言,
以后各代,一般都稱官話。大體說來,夏商時期,其都城,除過夏初堯舜短期內在山西,中期短時期在今之魯西與河南交界一帶外,其他絕大部分都城均在河南,這樣,就可以說,夏商之河南,多為雅言發源地。以后,河南洛陽為13朝古都,開封為7朝古都,這些朝代的今河南一帶,無疑是官話所在地,。
4、焦作各縣方言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跟河南話差那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