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說說農民種植一畝地玉米能賺多少錢的問題,下面以本地為例談一下效益預期。就算種糧大戶以量取勝,也只能拉低一些成本,賺不了幾個錢,最多每畝多收百來塊錢,至于農民種植一畝地的收入,大概會達到425元左右,我今年種了一畝九分田,為了方便計算,按兩畝算,以我的親身體驗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1、種植稻田一畝地能掙多少錢?
我今年種了一畝九分田,為了方便計算,按兩畝算,以我的親身體驗來回答你這個問題。種子費:283元;農機費230元;尿素:180元;復合肥:360亢;葉面肥:40元;農藥四次:163元;除草劑一次:10元;收割機(帶運費)350元,這是總的開支情況,1616元。平均每畝成本808元,另外平整田、撒播、移栽、打藥等共花了十幾個工時,因為都是休息天做的,就不算在成本里了,
平時每天早晚還要到田間打卡,查看水情、蟲情,田埂有無漏水等,都不算在成本內了。收獲稻子共2100多斤,按今年到田頭的收購價最高每斤1.05元來算,總收入2205元,減去成本1616元,凈收入589元,平均每畝純收入290元。農資、農機費年年在漲,而糧食價格并沒有漲,這是農民種田不掙錢的主要原因。就算種糧大戶以量取勝,也只能拉低一些成本,賺不了幾個錢,最多每畝多收百來塊錢!因此,我最后回答是:農村種田最多每畝純收入3、4百元!,
2、種一畝玉米,到底能賺多少錢?
我家住在內蒙古通遼市,地處遼河流域。土地比較肥沃,在以農業為主的科爾沁區,紅河兩岸畝產在1500斤左右,清河兩岸和遼河兩岸的畝產有的在1800斤左右,要是拿紅河兩岸的1500斤計算的話,我們現在的價格在0·8元多點,(由于我們在工業開發區附近,有個以玊米為原料的梅花味精廠,所以價格比別處高點。)那么拿0·8元X1500斤=1200元,
那么有人說了,新玉米剛下來時價格每斤還不到0·7元,但那時由于玉米水份太大,畝產要在1500斤以上,所以每畝以毛收入1200元比較合理。那么每畝地的開支有多少呢?澆地費80元,(我們屬干旱地區,每年連春澆到夏澆大至7一8遍,每遍大約10元),化肥140元(底肥加追肥)機耕費150元,(包括春旋地·種地·打藥·追肥·到機收)。
農藥(主要是滅草劑)20元,種子25元,合計415元,(人工費沒計算在內,)。這樣的話,毛收入1200元一成本415元=沒計算人工費用的純收入的785元(因自家的地都是自家的人干,基本不雇人,秋收的機收費以計算在內了,)這是在正常年景下,我地區的畝收入情況,每畝800元左右。如果是流轉來的土地,你還要計算土地流轉費,和人工費,
3、2019年玉米價格會在什么價位,農民一畝地大概能掙多少錢?
2019年玉米會在什么價位?農民一畝地大概能掙多少錢?看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想了解今年秋季新玉米的價格,以及農民種植一畝地的收益。對于秋天玉米價格,個人認為會高于2018年的開秤價格,預計東北地區達到0.85~0.95元的概率較大,全國平均價格高于每斤1元可能性較大,至于農民種植一畝地的收入,大概會達到425元左右。
之所以看好今年玉米行情、看好種植玉米的效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新玉米上市時,市場玉米供應偏緊,據市場消息稱,今年臨儲玉米拍賣低價每噸上調50~100元,每周投放300萬噸,比2018年每周投放800萬噸的壓力要小很多,到9月份以后,臨儲玉米拍賣進入中后期,而2018年產玉米已經消耗結束,所以新玉米上市時出現高開高走的概率較大。
如果堅持到11月份出售,價格可能更好,因為按照2018年拍賣結束時間是11下旬,到今年11月份,臨儲玉米的庫存有“清零”的可能,市場供應絕大部分來自玉米新糧,玉米價格就是個“漲”!二、2019年,國家在東北三省、內蒙古、安徽、山東、河南等地實施大豆振興計劃,計劃2019年大豆增加1000萬畝面積,將對今年的玉米面積造成壓縮,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有可能出現下降,對新玉米價格構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