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初中生才能享受中考指標。指標生必須參加中考,不然無法進行錄取,中考指標生主要針對省示范高中的,為了維護九年義務教育的公平,教育部要求只有初中本校學籍的學生才能享受中考指標,外校借讀生則不能享受中考指標,小升初按照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有的孩子所在的初中不是重點初中,所以家長會找關系讓孩子去好一點的重點初中借讀,這類學生不能享受借讀學校的中考指標,同時也不能享受原來學校的中考指標。
1、關于中考“指標生”,有懂的沒?
指標到校嗎?就是本區的重點高中會按本區各個初中應屆學生人數比例給出一定的名額進行招生,中考結束后按初中校內排名進行錄取,這個不管你考多少分,名次夠就可以進入重點高中。比如給這個初中十個名額,排名前十的孩子不管多少分都上這所重點高中,如果前十名里有考到更好的學校的或者分數就已經夠這個重點高中的就往下順延,一般一個區有一兩所可以給指標的高中,只可以吃本區重點高中的指標,不能跨區,
2、中考指標生參加中考嗎?
說說指標生的相關問題,各地會有所不同。但大問小異,指標生必須參加中考,不然無法進行錄取。指標生不是想給誰就給誰,不然不就亂套了,1,指標生的誕生的原因及含義。高中錄取大都以縣區自定錄取分數線,本縣區高中只能招收本縣區的初中畢業生,以前,重點高中錄取學生,都是按成績錄取,由于全縣區各個初中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相差較大,有的學校一年能考有十幾個或幾十個考入重點高中,有的學校只能考上一個二個的,甚至剃光頭,一個都考不上。
這樣的結果,導致那些重點高中升學率高的初中學校受家長追捧,大家蜂擁而至,升學率低的門可羅雀,后果就形成這樣的局面,好的初中校生源越來越好,升學率低的生源越來越差。為此為了讓各初中校均衡發展,于是就想出了均衡的招式:指標生,什么是指標生,比如,一個縣只有一所重點高中,可以招收學生一千人。并軌生(純粹按成績錄取五百人,剩余五百個名額,按照全縣區各初中學校畢業生人數,分配錄取人數,
這種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名額生就是指標生。2,指標生的錄取分數線,一般來說,指標生的錄取線是在并軌生分數線下低1一50分(也可能是1一20分,各地不同,只是一個區間)。但并非是低50分以內的學生全部錄取,而且另有方案,比如某校分配了10個指標生名額,并軌生分數線以下1一50分的考生個月20個,然后這20個考生成績按從高到低錄取,錄取到第10名為止,剩余10名,對不起,不是指標生,要上重點高中,只能另外討高價上,也就是議價生。
所以就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各初中學校指標生錄取線也不相同,3,指標生待遇。和棄軌生同等待遇,按正常考入的并軌生一樣,正常繳納學雜費,不需要另外繳費,4,指標生的歷史意義。指標生是隨著教育發展變化應運而生,有其積極意義,為教育均衡化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起了重要作用,雖然這種辦法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存在著一些問題,而且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中教育將會進入普及階段(有些地方已制定相關意見和方案),指標生的歷史任務也將完成,教育均衡化發展將到達一個就境界。
3、中考指標生有啥優勢?對學習一般的孩子有用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搞清楚中考指標生是怎么回事,中考指標生主要針對省示范高中的。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各市或縣教育局把省示范高中招生的大部分名額以切塊指標到校的形式分配到每所初中,例如,今年我縣四所省示范高中共招收3865人,其中切塊人數占其統招生招生計劃的80%,全縣切塊指標生名額為3092人。
那么,如何分配省示范高中切塊指標人數呢?全縣省示范高中切塊指標總數按中考報名應屆生數(權重50%)、辦學水平(權重50%)進行分解,也就是說一半的指標按照中考報名人數分配到各所學校,另一半的指標按照辦學水平分配到各所學校,1、中考報名應屆生數占50%,該項指標到校生數根據今年各校實際應屆生占應屆生總數比率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