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qū)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xiāng)里話,在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什么東西受人歡迎,什么東西讓人有面子,什么東西就會讓人趨之若鶩,價格越高,吃的人會越多,因為它滿足了人的社交需求和受尊重的需求。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yè)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xué),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xiāng)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qū)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xiāng)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一份小龍蝦賣1888元,武漢人卻排隊吃,你怎么看?
這是個極其聰明的店家,利用了人們對小龍蝦的酷愛和人們的獵奇心理。一份小龍蝦1888元,當(dāng)然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太貴了,但對于愛面子的人或土豪來說,那簡直就是毛毛雨。小龍蝦可以說是餐飲中的最大爆品,其肉質(zhì)鮮嫩,令人百吃不厭,可以說紅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相比蘭州拉面、莆田小吃等,其受眾人群更廣,受歡迎程度更高,群眾基礎(chǔ)更為廣泛,
用它聚會交友再適合不過。某種程度上講,餐飲的本質(zhì)就是社交,什么東西受人歡迎,什么東西讓人有面子,什么東西就會讓人趨之若鶩,價格越高,吃的人會越多,因為它滿足了人的社交需求和受尊重的需求。所以,1888元的小龍蝦,絕不是普通的小龍蝦,而是社交蝦,面子蝦,如果您這樣想,就不會覺得它貴了。就能理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吃的原因了,
3、武漢的戶部巷也像成都錦里一樣只是招待外地旅客的美食區(qū)么?武漢人更喜歡去哪里吃?
武漢人為什么不去戶部巷過早?在八十年代戶部巷只是一條普通的巷子,沒有幾家賣早點的,更談不上什么有影響力的早點店,九十年代以來在政府有意的打造下成了早點一條街后來又經(jīng)過數(shù)次擴建幾乎所有漢味小吃在那扎堆全力炒作成了旅游點以吸引外地游客。即然是旅游點那當(dāng)然就是全國都有的通病,貴又不好吃!即使是西湖的樓外樓這樣的百年老店處在旅游點都不例外,更何況戶部巷沒有任何名店,沒有任何名小吃的底蘊!以前漢味小吃名店多分布在漢口六渡橋到江漢路一帶,現(xiàn)在做的好店子更是分散到各地,作為武漢人當(dāng)然是用腳投票哪里好吃去哪里肯定不可能去戶部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