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陌上桑》踟躕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不敢前進鵠立踟躕是什么意思,鵠:——現代音念“hú”音胡——.水鳥,形狀像鵝(天鵝的一種),體較鵝大,鳴聲宏亮,善飛,吃植物、昆蟲等:~立,――漢樂府《陌上桑》踟躕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不敢前進踟躕怎么讀,搔首踟躕,搔首踟躕,踟躕是什么意思,,踟躕chíchú徘徊不前的樣子,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鵠:——現代音念“hú”音胡——.水鳥,形狀像鵝(天鵝的一種),體較鵝大,鳴聲宏亮,善飛,吃植物、昆蟲等:~立。~望(殷切盼望)。~候。陳勝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鵠立——1.如鵠延頸而立,形容盼望等待2.今整勒士馬,瞻望鵠立。——《后漢書?袁紹傳》“踟躕”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1.音chíchú。亦作“踟跦”“踟躕”“踟躇”“躑躅”(zhizhu都為上聲)。2.徘徊不前的樣子;緩行的樣子。3.猶豫;遲疑。4.逗留;歇息。5.須臾;瞬間。6.相連的樣子。7.古代刻漏器,用以盛水。8.梭的別稱。“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樂府《陌上桑》踟躕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不敢前進
踟躕:1.音chíchú。亦作“踟跦”“踟躕”“踟躇”“躑躅”。2.徘徊不前的樣子;緩行的樣子。3.猶豫;遲疑。4.逗留;歇息。5.須臾;瞬間。6.相連的樣子。7.古代刻漏器,用以盛水。8.梭的別稱。搔首踟躕。――《詩·邶風·靜女》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樂府《陌上桑》踟躕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不敢前進
踟躕chíchú徘徊不前的樣子。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近躑躅、躊躇相連接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西廂踟躕以閑宴,東序重深而奧秘。」一種古代接漏刻水的盛器。初學記.卷二十五.器物部.漏刻:「殷夔漏刻法曰:『為器三重,圓皆徑尺,差立於水輿踟躕之上,為金龍口吐水,轉注入踟躕經緯之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