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無論在什么情境下,李賀寫詩,都在苦心孤詣追求創新,絕不落入前人窠臼。人口大省數河南,全國第一超億員,送葬是在黃昏進行,一行人迎著雨,抬棺走在細長的山路上,通往深山的道路兩旁種滿櫟樹,河南省居中原處,河南縣居青黃南,黃河九彎第一彎,河南蒙古自治縣。
1、知道有“河南省”,據說還有個“河南縣”,河南縣在哪里?
中國有個河南省,青海有個河南縣。河南省居中原處,河南縣居青黃南,黃河九彎第一彎,河南蒙古自治縣。黃河中游河南省,小浪大壩此處建,人口大省數河南,全國第一超億員。河南小縣人口少,只有區區四五萬,莫要小看河南縣,青藏最美大草原。風光雄奇又壯美,大河湖泊山水連,險峻黃河大峽谷,適宜旅游加探險。省縣皆居黃河南,黃河哺育恩無邊,
2、詩鬼李賀到底“鬼”在哪里?
一個詩人死后,為了論證他是仙是鬼,中國文壇各路高手隔空吵了一千多年。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他們爭吵的對象,是僅活了27歲的傳奇性詩人李賀。左邊的人說李賀是鬼才,太白(李白)仙才,長吉(李賀)鬼才。——宋祁李白為天才絕,白居易為人才絕,李賀為鬼才絕,——錢易右邊的人說李賀不是鬼,是仙,至少也是鬼仙。
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嚴羽李家自古兩詩仙,太白長吉相后先,——姚勉說到最后,沒打起來。因為大家其實都喜歡李賀的詩,都不愿看到他的詩名被埋沒,從晚唐的李商隱開始,千余年來,學李賀的詩人絡繹不絕,代有人出。到了元朝,更是達到極盛,無論大詩人還是小文人,都以學習李賀詩為榮,
明清以后,徐文長、龔自珍等大牛,也都深受李賀詩風影響。李賀的詩被命名為“長吉體”,學習李賀的這一派,被稱為“長吉詩派”,這都成注冊商標了。南宋大詩人陸游說,曹植、李白、李賀這三個人,“落筆妙古今,冠冕百世”,豈一個牛字了得!李賀畫像1李賀這么牛,到底是什么來頭?陸游說李賀出身貴族,是皇族王孫。李賀在世時,也經常說自己是“唐諸王孫”,
見人打招呼,他總是自稱“隴西李賀”。這個身份當然是真的,李賀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問題是,傳到李賀這一代,皇族血脈已經十分疏淡了,李賀空頂著一個高貴的族望,實際上是一介布衣寒士。他自小理想遠大,想要建功立業,出人頭地,在詩中,他常把自己稱為“劍俠”“壯士”,也常把自己比喻為駿馬。但實際上,見過李賀的人,都說他一點兒也不壯,一點兒也不俊,
根據描述,李賀長相奇特,身材細瘦,長長的指甲,大大的鼻子,兩道眉毛很粗,還連在一起,頭發未老已白。他還多愁,多病,盡管他內心有一個巨大的能量場,但年紀輕輕,表現出來卻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在當時,沒有人相信這樣一個貌丑體弱的少年,將會改寫唐詩的格局,除了他的母親。李賀的母親并不知道她的兒子有多天才,但她知道她的兒子有多拼,
十幾歲的時候,李賀每天別著一個破錦囊,騎著一頭瘦瘦的毛驢,早出晚歸。一路都在苦思冥想好詩句,遇有所得,趕緊記下來,投入錦囊,晚上回來后,再挑燈整理。他母親看到他回來,錦囊里字條很多,就又氣又心疼地說:兒啊,你是要把心都嘔出來才罷休嗎?李賀也寫過自己多年抱病,拼命苦讀的情景,“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后。”他喜歡的書堆滿案頭,最愛的《楚辭》出門也帶著,舍不得放下,
“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蕓。”這是說,自己讀書讀得兩眼昏花了,后來人稱贊李賀“天縱奇才,驚邁時輩”,其實啊,這世上真的沒有天才。如果有,一定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勤奮淬煉而成,李賀畫像2無論是時代還是個人,對李賀來說,他都生得不是時候。他大約出生于公元790年,略顯尷尬的中唐時期,從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后,詩歌的盛唐氣象就已遠去。
進入中唐,安史之亂雖已平息,但遭受重創之后,整個唐王朝的精神風貌都發生了重大改變,一個突出表現,是唐詩大腕的隕落。這是一份大師逝去年表:761年,王維逝世;762年,李白走了;765年,高適去世;770年,杜甫和岑參相繼離去這些支撐盛唐詩壇的巨擘,在李賀出生前二三十年,均已作古,從此再無盛唐,而跟李賀同時代的大詩人,我們可以列舉幾位的出生年份:751年,孟郊出生;768年,韓愈降生;772年,白居易來了;779年,元稹也來了可以看出,當李賀開始正式寫詩的時候,這些比他大十幾、甚至二三十歲的詩人們,要么已名滿天下,要么即將名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