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一種新的說法開始流行,即認為鄭和的船隊到達了澳大利亞和美洲的秘魯。鄭和自1405年至1433年,率領龐大的船隊,歷時28年,七下西洋,航程十余萬海里,先后出使亞、非兩大洲36個國家和地區,鄭和船隊每次下西洋都在馬六甲建立貨棧、作為買賣貨物的倉儲基地,明朝還警告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不要侵犯滿剌加。
1、鄭和最遠到了哪里?
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傳統的說法是從江蘇的劉家港出發,經過臺灣海峽,中南半島,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包括印度半島東西兩岸的港口,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進入21世紀,一種新的說法開始流行,即認為鄭和的船隊到達了澳大利亞和美洲的秘魯,理由是鄭和的船隊的航海日志中曾記載,他們來到一個大陸,見書上有一種奇怪的動物,長著人臉猴身,動作緩慢,美洲的動物學家考證,在秘魯確實存在這樣的動物,但在以后滅絕了。
2、為什么鄭和的船隊沒有建立殖民地?
因為明廷根本不想建立什么殖民地,首先,在西方殖民主義勢力東來之前,從南中國海到印度洋的貿易航線基本是自由、暢通的。雖然也有海盜勢力威脅商船的安全,但是沒有國家級的力量試圖壟斷航線、奪取港口、阻礙他國參與貿易,在永樂時期,明朝與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滿剌加國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鄭和船隊每次下西洋都在馬六甲建立貨棧、作為買賣貨物的倉儲基地,明朝還警告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不要侵犯滿剌加,
但明朝并無意愿去直接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和后來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馬六甲的三寶廟,是海外華人對鄭和下西洋事件歷史記憶的凝聚】其次,當時華人在南洋也建立了若干據點。如最有名的舊港,被明朝冊封為舊港宣慰司,又如爪哇島上的“新村”,有千余戶,村主是廣東人,永樂時期還曾到明朝去朝貢。明朝雖然接受他們的朝貢,但并沒有積極支持他們發展的意圖,
3、鄭和為何下西洋,下西洋最遠到過哪里?
鄭和作為中國遠航第一人、偉大的外交家,以人類航海史上絕無僅有的壯舉,開辟了亞非洲際海洋航線和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航海事業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鄭和自1405年至1433年,率領龐大的船隊,歷時28年,七下西洋,航程十余萬海里,先后出使亞、非兩大洲36個國家和地區,其主要線路是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西亞、非洲地區,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即今肯尼亞、坦桑尼亞、索馬里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