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點子宮腺肌瘤就是長在子宮肌層內的、形成結節狀的子宮腺肌癥,是子宮腺肌癥的一種特殊形式。所謂的子宮腺肌癥是指子宮內膜長到了子宮肌層內去,過去認為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形式,但是現在的研究發現,子宮腺肌癥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既有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也是兩個不同的疾病。
1、什么是子宮肌腺癥?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的腺體和間質侵犯到子宮肌層的病變。好發于經產婦的育齡期婦女,病因:數次妊娠,刮宮流產,子宮的炎癥等均會造成子宮內膜損傷,可導致子宮腺肌病的出現,發展。內膜向肌層生長也因高水平雌孕激素地影響,臨床表現:繼發性痛經一次比一次加重,疼痛位于小腹中央,從經前開始到月經結束,月經過多,一般大于80ml,經期延長,給女性的心理等諸多方面帶來許多不良影響,少數患者可無癥狀。
因異位的內膜侵襲子宮的肌層,并且在肌層生長可使子宮均勻地增大,故做專科檢查時可摸見較大的子宮,但增大成度一般不超過妊娠3個月子宮的大小,或可摸見子宮有結節,按時有壓痛;因子宮增大,子宮內膜的面積增加,因侵襲子宮肌層,子宮收縮不良,故月經量增加,上述癥狀可作為初步地診斷,術后病理可進行確診。對于腺肌癥的治療,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
目前無根治性的藥物,因其與高水平的雌孕激素有關,對于癥狀較輕的,不愿手術的婦女,可用達那唑、戈舍瑞林等藥物,抑制垂體分泌FSH、LH,使體內的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可使子宮內膜萎縮,可使癥狀緩解,但戈舍瑞林會有骨丟失的風險,應適時補充鈣劑。或可進行手術剝除,但術后會有復發,或可行HIFU治療。對于疼痛不能耐受的、服用藥物無效的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子宮全切術,
2、什么是子宮腺肌瘤?
這個問題好像還沒有婦科專業人員的回答,那我就來回答一下。子宮腺肌瘤不是子宮肌瘤,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簡單點說,子宮腺肌瘤就是長在子宮肌層內的、形成結節狀的子宮腺肌癥,是子宮腺肌癥的一種特殊形式。跟子宮肌瘤無論是在病因、病理結構、治療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所謂的子宮腺肌癥是指子宮內膜長到了子宮肌層內去,過去認為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形式,但是現在的研究發現,子宮腺肌癥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既有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也是兩個不同的疾病。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位于子宮腔的最內層,在雌激素的作用下產生增生性改變,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轉化為分泌期改變,如果體內的孕激素突然降低或者消失,位于子宮內膜中的螺旋動脈就會出現壞死,導致內膜隨之壞死脫落,形成月經,排除體外。圖1:這是一個子宮內膜的示意圖(圖片來源于網絡)但是,如果子宮內膜進入到其它部位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臨床上發現子宮內膜如果進入到卵巢、子宮直腸窩、腹膜或者身體的其它何部位,也是可以繼續存活的,并且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產生類似于子宮腔內的變化,
由于在其它部位形成的這些子宮內膜在壞死后無法經管道排除,就會在出血、壞死的周圍形成一個病灶,并被纖維組織包裹,形成一個結節(如位于子宮骶骨韌帶上的內異灶結節);但如果在卵巢上,則形成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血液流入囊內。因為囊內的血液發生變化后,形成醬油色樣的粘稠液體,所以俗稱巧克力囊腫(有點像液狀巧克力),
實際上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表現形式。由于今天是回答子宮腺肌瘤,這個問題就不展開了,子宮內膜進入到子宮肌層內會產生什么后果呢?比如說人流或者診刮時,機械性地破壞了子宮內膜-子宮肌層,就會使子宮內膜進入到子宮肌層內,這些子宮內膜細胞照樣會在子宮肌層內生長,并且在雌激素作用下發生增生性改變,但對孕激素不怎么敏感,很少產生分泌期樣的改變,對孕激素類藥物的反應也很差。
但這些內膜樣細胞在激素的周期性影響下,會被周圍的纖維母細胞包裹,形成一些很小的結節或者出血性囊腫,如果病變在子宮肌層內分布廣泛,就稱為子宮腺肌癥(圖2);如果這些病變局限,周圍的纖維母細胞不斷增加,則變為一個不斷有纖維細胞包裹的局灶性結節(圖3)。這個結節有點像腫瘤,雖然是個良性疾病,但其周邊與子宮肌層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手術也難以完全切除,術后很容易復發,被醫生們稱為“不死的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