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此建議對宋王朝當時的衰敗局面,切中要害。后陵在往北就是陵墓的下宮(主要供祭祀、管理皇陵的人居住),一般來單個帝陵(含后陵)規模都在1500畝(1平方公里)的樣子,兆域在3000-4000畝不等,宋朝皇陵主要包括位于河南省鞏義市的北宋七帝八陵(含宋太祖父親的永安陵),和浙江紹興的南宋六陵(不含宋徽宗永獻陵,也在紹興)。
1、宋朝的皇陵在哪里?北宋和南宋的皇陵在哪里?
宋朝根據都城遷移被歷史學家分為北宋和南宋,其中北宋都城外開封,南宋都城在臨安(南宋法定首都依然是東京開封)。其實歷史上并無南北宋這樣的說法,記載宋朝的歷史是《宋史》,宋朝皇陵主要包括位于河南省鞏義市的北宋七帝八陵(含宋太祖父親的永安陵),和浙江紹興的南宋六陵(不含宋徽宗永獻陵,也在紹興)。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里唯一國祚超過300年的朝代,
其帝陵(主要是北宋皇陵)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自宋陵開始,后來的明清都沿用了皇陵集中埋葬的制度。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鞏義市,南依嵩山,北臨洛河,共有帝陵8座,后陵22座,以及寇準、包拯等文臣武將,皇親貴胄墓葬千座,占地156平方公里,是我國三大皇家陵墓群之一,分別包括宋宣祖永安陵、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八座帝陵!宋陵各個帝陵布局統一,分別由鵲門、乳門、神道(石像生左右對稱排列共有23對)、闕庭、鎮陵大將軍、上馬石以及宮城(置東南西北四個神門,神門外各有石獅一對,正中是帝陵陵臺,陵前有宮人一對)。
帝陵西北為附葬的皇后陵(后陵1-3個不等),規格和帝陵基本相同,但是建筑規模只有帝陵的1/3,后陵在往北就是陵墓的下宮(主要供祭祀、管理皇陵的人居住)。一般來說,單個帝陵(含后陵)規模都在1500畝(1平方公里)的樣子,兆域在3000-4000畝不等,北宋滅亡后北宋皇陵遭到金軍和“偽齊”的大肆破壞,地面建筑在元代被毀,好在陵區是官地禁止耕種。
民國時期陵區成為耕地,北宋帝后陵各個建筑夯土遺址保存完好。目前宋仁宗永昭陵根據考古勘測和歷史記載已經修墓地面建筑,宋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和宋英宗永厚陵都已經開始陵區整修。北宋皇陵里的宋真宗永定陵和宋仁宗永昭陵已經對外開放,南宋六陵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包括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紹陵,以及宋徽宗永獻陵和宋哲宗孟后陵等!因為南宋帝王都有收復中原歸葬鞏縣的想法,所以南宋帝陵規模普遍偏小,諸多帝陵面積僅有2.25平方公里,和北宋皇陵的156平方公里相比可謂是極其寒酸。
2、開封的包青天是真的嗎?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他幼年家境不甚好,曾借居合肥城外一座寺廟讀書。二十八歲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京東等地轉運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廬州與開封府等處知府、樞宻副使等職,他出仕時,北宋王朝初期的相對繁榮局面已成過去,正處在危機重重的時期,政治十分腐敗,土地高度集中,農民賦稅繁重,邊備日益廢弛。
為挽救統治危機,地主階級中的革新派曾進行過變法圖強,包拯的政治主張,與革新派大體一致,他認為“民者,國之本也,財用所出,安危所系,當務安之為急。”因此主張對農民必須要“薄賦斂,寬力役,救荒饉,”他強調要革新吏治,注意選擇良吏,他認為對官吏“若任而不擇,擇而不精,非止于不能為治,抑所以為害矣。”他堅決主張精簡官僚機構,取消冗官冗兵,他說“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欲救其弊,當治其源,在乎減冗雜而節用度,
”所以他又特別反對奢侈浪費,他曾向宋仁宗建議“土木之工不急者,悉罷之,科率之出無名者,并除之。”這此建議對宋王朝當時的衰敗局面,切中要害,包拯最恨貪官污吏,他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仁宗寵妃的伯父張堯佐,倚勢當了主管全國財政收入大權的“三司使”,貪瀆無厭,沒人敢彈劾他,包拯硬是連上三本參奏,甚至與仁宗面爭,將他罷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