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覺得合肥特別好,有的人覺得合肥特別垃圾。在筆者看來,合肥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也有不少的不足,皖北的幾個地級市,在合肥做事的外地人總體上要多一點,合肥現在的崛起,吸納了大量的安徽人來合肥安家就業,但是馬鞍山蕪湖滁州銅陵池州這些地區,心里上和行動上更傾向于南京,在合肥,很少看到這些地區的人,合肥的外地人以淮南六安皖北和部分安慶人為主。
1、皖北與皖南的區別有哪些?
安徽,簡稱皖,境內分為皖南和皖北兩個區域。皖南和皖北生活習慣、語言方面都大有不同,首先,皖南和皖北地理差異非常大,皖南多山,境內有著名的黃山、天柱山、九華山這些名山大川都集中在皖南地區。而皖北地區絕大多數是平原地區,其次,飲食上的差異為非常大。皖南地區由于多山地,空氣濕潤,陰雨天比較多,這也就使皖南更好種植水稻,所以皖南飲食多是以米飯為主,
皖北地區因為多是平原則更適合種植小麥,所以,皖北地區又以面食為主。皖南指安徽省內長江以南的地市,包括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黃山、宣城6個地市,皖北指的是安徽省內淮河以北的地市,包括宿州、淮北、淮南、阜陽、蚌埠、亳州6個地市。雖然皖南皖北差距大,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團結一心,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安徽!加油安徽!!,
2、被很多人小看的城市,你了解合肥嗎?
題主說合肥的實力超過了很多更出名的城市,這話沒錯。不過逃荒時主要是皖北一帶的人口輸出,并不是合肥,合肥以前在省會當中雖然實力偏弱,在大家眼中跟南昌、石家莊這類城市差不多。但安徽也是省會獨大型省份,因此合肥是安徽當時唯一一個人口輸入型城市,當然即使是人口輸入,合肥也僅僅是一個欠發達城市。現在看起來毗鄰長三角是一種優勢,可當時長三角處于發展初期,毗鄰江浙滬就成了劣勢,因為真正的中高端人才和創業資金都流向了長三角,合肥的競爭力顯得蒼白無力,只能依靠傳統行業吸引基礎人才,
不過隨著長三角核心區域的飽和,隨著中部地區的快速發展,安徽的地理位置變得更加有優勢,不僅對接了長三角的發展,也成為銜接東部沿海與華中的紐帶。當然對于未來看好的關鍵點,并不是被劃入擴容版的長三角,也不是過去十年的所依仗的房地產及傳統行業,而是對于未來的產業布局,合肥是著名科教中心,近些年來因科研地位而吸引了很多科技企業在此駐扎。
而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合肥把握住了朝陽產業——新能源汽車,造車不僅僅是GDP貢獻大戶,未來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取代傳統汽車之時,合肥的競爭力將再度升華。關鍵是科技與新能源汽車的關聯有很多,這對于合肥的科教立足與造車創新是無縫銜接,盡管合肥去年才剛剛躋身萬億俱樂部,但我認為合肥比長沙、濟南、西安在經濟層面更具發展前景。
3、外地人對合肥有什么印象?
要說安徽省外的外地人對合肥有什么印象,作為安徽人不好表態,但是身邊還是有不少朋友在外地做事,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一點外省人對合肥的印象,應該說,多數極端的看法都是本省內部在外省務工者的看法。有的人覺得合肥特別好,有的人覺得合肥特別垃圾,其實對于多數外省人來說,如果沒有來過合肥,真的沒什么太多的印象,最大的印象應該就是安徽省會。
除此之外,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什么科技高地,大湖名城的綽號,我想還是等到合肥真的在某些領域證明了自身的存在感之后再去談論這些吧。要說安徽省內的外地人對合肥有什么印象,這個可能不同的地級市和縣城區別還是很大的,實話實說,安徽沿江及皖南的城市的人,流動到合肥做事的不是很多,多數都去了滬寧杭或者蘇錫常。而皖北的幾個地級市,在合肥做事的外地人總體上要多一點,
當然,之所以這樣也并非皖南人不愛安徽,瞧不上合肥,皖北人就怎么貢獻青春給安徽,這是地理位置所決定的。皖南和沿江的地級市到滬寧杭相對便捷,因而外出務工多半都出省了,而皖北的幾個地級市,周邊也沒有更好的去處了,去西邊,是半斤八兩的河南,去北邊,就是徐州或者山東了,也不比合肥繁榮到多少,去江浙,可能稍微有點遠。